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牡丹  王琳 《大学时代》2006,(7):135-135
欲望不必忌讳,关键在于运用理性正确认识欲望有是非、物质欲与精神欲、主体欲与客体欲、公欲与私欲之分,练就内功,运用德纪法,开动内外监督机制,处理好欲望。  相似文献   

2.
欲望不必忌讳,关键在于运用理性正确认识欲望有是非、物质欲与精神欲、主体欲与客体欲、公欲与私欲之分,练就内功,运用德纪法,开动内外监督机制,处理好欲望。  相似文献   

3.
刍议欲望     
欲望不必忌讳,关键在于运用理性正确认识欲望有是非、物质欲与精神欲、主体欲与客体欲、公欲与私欲之分,练就内功,运用德纪法,开动内外监督机制,处理好欲望。  相似文献   

4.
理欲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永恒课题。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大都强调以道德理性克制欲望追求,过一种有节制的理性的生活。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对欲望的片面抑制和片面颂扬的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展反宗教禁欲主义的斗争,但同时也主张对欲望给予道德的和法制的节制。比较研究西方理欲观与东方理欲观的异同,总结人类对于理欲关系探讨认知的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日趋复杂、尖锐的理欲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谓欲望,包含生理性欲望[本能]和满足生理性欲望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加欲]及理性的所望[希望]等意义。朱熹认为先验具有的道德性和属于人之自然本能的生理性欲望是天理。然而,他指出存在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的加欲。在他看来,加欲必然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而成为私欲的根据。与之相反,王夫之认为加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王夫之的观点,加欲不是私欲的根源,私欲也不是加欲的直接结果。朱熹想通过消除利己心恢复先验地存在的普遍之道德原理来解决与现实相关的诸多问题。他认为先验普遍的道德原理之存在不是被确认的事实,而是一个信念体系,因此对同意此观点的人可以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而对不同意此观点的人,有可能成为空谈。王夫之把不断变化的气之运行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认为生理性欲望的发现和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的加欲和私人欲望的私欲等不应是被排除的对象,而应是被调整的对象。在他看来,所谓人生不是由先验不变的道德伦理构成,生物学的欲望与不停地重新形成的道德原理有机结合,实现公共义的人生。这种观点深刻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具体现实之重要性,对生活中必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等能够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因此,这种欲望观可以说是指向由感性和理性的有机调和而形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6.
李艳  黄福录 《学周刊C版》2014,(10):228-229
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是艺术家脑与手辛勤劳动的结晶,也集中了艺术家无数的灵感。在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下,巧妙运用了表演上的技能、技巧来完成。于是说,没有灵感,没有欲望,就创造不出有特色、有特点的人物来。然而,仅仅有灵感和创作欲,没有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切感悟,艺术家也同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7.
荀子人性论涉及性、情、欲、心、伪等概念,他承袭先秦官方对于民性的悲观态度.以对政治秩序的影响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将性与情混用,使二者共同指向欲,以社会群体为追求欲望而导致政治混乱作为人之“性恶”的实质表现;通过欲与心的区分,指出“心之所可失理”是使人无限追求欲望的原因,同时肯定心知礼义就可以控制欲望,由此,以心沟通性与伪,提出“化性而起伪”的结论,明确了礼乐教化是人性改造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是艺术家脑与手辛勤劳动的结晶,也集中了艺术家无数的灵感。在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下,巧妙运用了表演上的技能、技巧来完成。于是说,没有灵感,没有欲望,就创造不出有特色、有特点的人物来。然而,仅仅有灵感和创作欲,没有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切感悟,艺术家也同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少年来,关于灵感、创作欲望在舞台表演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直是艺术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实际上,这些东西也着实困惑或  相似文献   

9.
期待欲是指学生在进入阅读活动之前,潜伏着的能动欲望。这些欲望,有的处于有意识的层次,更多的处于无意识的深层次。期待欲的满足,能大大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有目的去激发。 1、触发需求欲。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联系是形成学生阅读愿望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在激发学生认识、写作、审美诸方面的需求上下功夫,是关键的一着。中学生的需求欲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发。①认知欲。当今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认知欲望,渴望头脑中的为什么找到答案。利用这种心态,教师可将课文中估计学生会感兴趣的知识,如山川地理、历史风云、人情世态、科技知识等,像“新片预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在刻画了具有劣根性女性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失败的男性形象。其中《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和《心经》分别从欲望的三个方面,即身体之欲、自由之欲、乱伦之欲,描绘了一幅陷在欲望中挣扎并最终沉沦的男性画像。  相似文献   

11.
在儒家伦理中,"欲"作为人天生而有的一种现象,本身并无善恶对错之分。道德失败的发生虽与欲望密切相关,但两者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荀子》一书作为先秦儒家对欲之观察最为系统的学说,对欲望与道德失败的问题亦做出了深入且较为全面的观察。通过对荀子在此一问题上的论述,可以看到,欲望本身并不必然致使道德失败,而欲望能否受"心"的节制才是问题关键。  相似文献   

12.
欲不可纵     
陈谏 《学习之友》2006,(8):12-13
欲者,欲念、欲望之谓也。有人很称道无欲则刚,用意十分的美好,其实,真正做到“无欲”是很难的。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乃古今常理。细分之,又何止六欲?经商的有利欲,写作的有发表欲,贪杯的有酒欲,好麻的有赌欲,当演员的有表现欲,想成名的有功名欲……有欲是正常现象,问题是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不“欲”过头,更不滋生非分之想、邪恶之欲。如果“一念之欲不能制”,那“忧患随焉”,下场是很可悲的。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欲望可细分为求知欲、尝试欲、求胜欲、争辩欲、表现欲等多个方面。每个学生的内心都隐藏着想要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但这种心理需求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激发和唤醒。所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它。  相似文献   

14.
《老子》对“欲”的理解包括满足人的生存之欲及去除贪欲。《老子》所谓“无欲”,不是完全没有欲望,而是肯定人衣食住行的应当之欲,满足于人的真实需要,反对的是不知足的贪欲。《老子》的欲望叙述为我们构建和谐人生提供了一种智慧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船山哲学本体视域观之,由太和所生发的宇宙万物之间是和谐的。由于人有超越人类基本欲望之外的过度欲望,导致人世间的和谐之序被打破,人欲失其和。船山认为和者于物不逆,因此如何达到和谐,最关键的是如何矫治人世间因满足人之欲望而产生的不和谐问题,船山认为以礼调适并矫治能有效解决僭礼行为而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因为礼能节人之欲,以礼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矛盾与冲突,和谐可至。  相似文献   

16.
审美与欲望关系的构成焦点在于审美主体。审美主体首先是知、情、意、欲统一的身体性存在。这一前提决定了欲望在审美当中存在的合法性。对创作主体来讲,欲望必须被对象化才能获得成功的表现;对接受主体来讲,被欣赏的欲望和审美体验中的身体性确证表现出审美活动中存在着欲望。欲望的滑动本性通过文化中介使美和艺术的边界流动起来,从而打破了精英式审美的垄断。  相似文献   

17.
正在学校教育中,受人推崇的教育方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以知识,更要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然而,面对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在这之前应再加上一个"欲",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欲",这里的"欲"是指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方法才有用,才能打到"鱼",这才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欲望比学习  相似文献   

18.
谁都知道“患生于多欲“(汉刘安《淮南子》),然而却偏偏要纵欲,这又为何呢? 因为欲望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具有极强的发动力,没有足够的理智是无法阻止住它的; 因为欲望是一种感官的刺激和满足,它能使人们沉湎于一时的肉欲、物欲、名欲或权力欲中,从而使人无法抗拒这类纸醉金迷、奢侈挥霍  相似文献   

19.
向延斌的中篇小说集《欲望城》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双性创作视角。在"看"与"被看"的欲望呈现中,向延斌在小说中既揭示和批判了男权主义思想,同时也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真实地展示了她们的情感、欲望以及欲望受到压抑的灵魂的苦闷。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一位演员在创作人物中,都有一种创作的心理欲望和渴求,在名与利的诱惑下(如出人头地,争创名利等)创作欲更是有一种积极促进的刺激作用(其刺激的大与小与演员本身的思想品格的高低,生活处境不同而异)。但从根本上讲,创作欲是受演员的良心与责任心或受强烈的创作嗜好制约的。一、创作欲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