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德育与美育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式,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虽然德育与美育有不同的特点,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但是,美总是以善为前提,美最终也是为了善,这就决定了德育与美育必然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主要表现在:德育与美育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德育对美育具有导向作用;美育对德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照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色的德育模式,突破了(但不否定)“以美辅德”的传统认识,鲜明地提出了“以美立德”的主张。“立德”是指具有美的言行和养成美的品德。  相似文献   

3.
美育和德育的协同是教育的内在需要美与德的关系决定了美育和德育之间必定存在许多共同之处,这就为两育密切协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美与德、美育与德育有共同的内容。善,既是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又是一个伦理学的概念,它是美与德、美育与德育最基本的结合点。在社会美和艺术美等方面,美与德的内容和标准也存在着不少共同之处。因此,国家教委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要开展“良好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要“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音乐、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美的德育     
一、美育和德育的协同是教育的内在需要1.美与德、美育与德育有共同的内容。原国家教委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纲要》中指出:要开展“良好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要“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等等。这些就明确指出了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和途径上的相通相融,进一步明确了用两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2.美育与德育有共同的目标。即以真、善、美的统一为主要标准,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塑造其理想人格。3.美育与德育有共同的发展历程。二、美育、德育协同实施的主要途径1.以德导美。审美教育要…  相似文献   

5.
美育和德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而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形象来打动人的感情,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德育有密切联系,它们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人们称为亲姐妹,真、善、美也从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真的、善的,一般也是美的。不仅如此,实施美育,极有利于德育。美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坚定的无产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学校德育举步艰难 ,收效甚微 ,原因众多。如家长、学校不重视德育 ,德育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过分重视德育的功利性 ,德育方法过于冷静理性等。加强美育是对偏于理性的德育的补充 ,具有意想不到的育德功能。本文就美育的育德功能机制作些探讨。一、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和德育内容之一的“善” ,从文化角度来看是统一的 ,这是美能储善、启善、育善的前提条件“善”、“美”本是同根生。《论语》中讲“美”字十四次 ,竟有十次是“善”、“好”的意思。原始人最初之所以用粘土、油脂和植物液汁涂抹身体 ,是因为这是有益的。后来逐…  相似文献   

7.
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时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明确地把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内容调整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人认为,德育包含了美育,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极其有害的。德育与美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但是美育有其独特的内涵、独特的作用,德育包含不了美育,美育不是德育的一部分。德育包括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德育和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任务.德育旨在塑造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美育则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工作者亦在不断寻求德育教育形式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此,笔者试图探讨狭义的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德育和美育之间,有着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辩证关系,“德”是“美”的灵魂,“美”能促进“德”的养成.因此,在德育中引入美育的因素,融德育于美育之中,这对于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意识的树立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富有成效的促进作用.一、当代德育应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需要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是人的心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人的社会行为主要归因于需要.因而道德需要的学说成为德育的基础.以需要为基础和中介,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就是情感.道德情感则是与道德观念密切相连的人对道德现象的情绪体验和爱憎态度.我国传统的德育心理理论,将品德结构分为知、情、意、行四种成分,其中知、情、意属道德意识范畴,道德情感处于道德认识与道德意志的中间地位而成为道  相似文献   

9.
德育和美育结合的历史考证与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加强道德教育是21世纪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其有效的举措之一就是加强德育与美育的结合,因为“德”是“美”的灵魂,“美”能促进“德”的养成。德育和美育的结合有着历史的思想渊源以及内在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在现代,德育和美育结合又有着新的诠释,即将审美气氛与育人环境相结合,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将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交织,加强德育的人文关怀;将审美观念与道德理想相融合,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 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 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 重要作用。”加强美育,以美 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 以美陶情,是学校全面贯彻方针、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美育,不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美育和德育关系密切。德育必须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美育可以训练培养人  相似文献   

11.
德育审美化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德育审美化,就是从美学角度,用美育方法来改革德育课,使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美学、美育靠近,使德育向审美化方向发展。其依据是:德育本为真善美;美育应以德为魂;以美育德可使德育走出困境,开创新的局面。德育审美化,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编写出德育内容,美学形式的新教材;其次是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就是传播媒介的形象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增强德育教学的审美性,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好道德的陶冶。  相似文献   

12.
美育和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德育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和品质,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人的品格塑造和全面发展过程中,美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促进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学科,它具有“德育”和“美育”双重功效。本文从“活动体验”“自主学习”“对话教学”三个维度论述了美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是要求人们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结点在于审美对道德自由感的培养,个体服从社会道德规范的"他律"行为转为"自律"行为可以借助于审美来完成,具体体现为审美对个体崇高感的培养上面。因此对于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的大学生,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入审美教育机制,以改进方法,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的目的不仅增强体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的心灵.体育和美育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两种教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而,学校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它独特的教育方法,而且,有其独特地教育效果,更能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美的意识、美的修养,自觉做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朱小石 《中国德育》2007,2(4):19-21
当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需要把美育融入德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获得思想濡染和人格塑造。美育融入德育,要使学生由“技巧人”转变为“审美人”,由“感性人”转变为“理性人”,由“庸俗人”转变为“高雅人”。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eks to rekindle a version of the age-old view that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e. It proceeds as follows. First, it introduces the moral beauty view, whereby the moral virtues are beautiful, and the moral vices ugly, character traits. Second, two ways in which moral beauty and ugliness can manifest themselves are considered: in people and in artworks. Third, it is argued that character education couched partly in aesthetic terms, and coupled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a sensitivity to moral beauty and ugliness, promise a solid and motivationally robust anchor for moral character develop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introducing the notions of moral beauty and ugliness in our conceptual repertoire, coupled with the presence of moral beauty in our surroundings, can undergird more traditional pathways to virtue, whilst being congeni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virtue. Before closing, three objections against these suggestions are addressed, and some avenues for exploring the notion of moral beauty vis-à-vis moral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9.
顾颉 《中国德育》2006,1(7):9-12,21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审美型德育要贯彻审美感知与道德认识相促进、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给德育以审美视点、形象美感、更多的情感投入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道德建构,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可接受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德育工作中在教育方式、手段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德育工作应加强与其它学科尤其是与美育的联系,要提高德育质量,将审美意识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文中阐述了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提出了高校德育工作中美育对德育起辅助作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