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家历来称颂“汉唐盛世”,而以“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为代表的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政风最佳的时期。唐代享国289年(618—907年),习惯上称300年。这在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中,葆有天下是比较长久的。唐朝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正如美国著名汉学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监察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并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成为统治者稳固统治的一种有效途径。明代监察制度承前启后,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都察院作为明代的最高监察机构,在监督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主要阐述了朱元璋的监察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产生对监察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是在借鉴传统监察制度优点、兼采西方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其核心内容包括监察权独立、权威以及监察权自身监督。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之所以彰显新意,在于这一思想对传统的超越;将中国古代权力监督机制纳入宪政框架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李勇 《湖南档案》2008,(9):44-45
贪污腐败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诗经·大雅》中即有“贪人败类”之语,中国东汉的梁冀、南宋的贾似道、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珅等,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贪官污吏,不仅直接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而且威胁政权稳定,因此自古以来一直是统治阶级打击的对象。我国历代均设置有监察机构,且地位极高。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央政府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简派两种形式。两种"巡查"制度一是位高权重、职宽责严的巡按御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刺史巡行监察,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权力很大,属于常设巡查机构。这种巡查制度,为历代沿用借鉴,如魏晋、隋唐时期有"监察御史",宋朝有"监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访使",及至明代,巡查制度已相当完备。据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明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  相似文献   

6.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开始采用巡视的方式来加强统治。西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后,巡视制度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监察作用。本文拟在梳理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建立及其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略述其可资借鉴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CBD区     
《出版视野》2010,(1):43-43
裸官,是指那些把妻子和儿女都迁居到国外,钱也带到国外,而自己一个人留在中国的官员。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备阶段,其完备而严密的监察组织体系,单线垂直独立的监察组织模式,秩卑权重、禄薄赏厚的职权定位原则,较为完善的监察法律基础等,都体现了有明一代对历代监察制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王荷波烈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先驱。他从南京浦镇走上革命道路,带领工人创办工会、成立浦镇党小组,推动南京地区工人斗争,192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局成员,1927年当选首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进一步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强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二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需要明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纪检监察报》坚持策划先行,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连续推出一系列重磅稿件,全方位记录深化改革步伐,立体呈现监察体制改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图景,有效提升了监察体制改革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监察调查信息作为监察工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网络传媒是两个既有共性又各具特性的命题,两者之间既有天然的矛盾与冲突,也有合作的基础和表现。构建监察调查与网络传媒良性互动关系,不仅需要网络传媒强化社会责任和自律意识,更需要监察机关更新工作理念,依法推进监察工作信息的进一步公开。  相似文献   

13.
聲音     
《视听界》2012,(6):1-1
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囔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一个中国。——作家梁晓声谈中国社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跃升、国际影响的显著增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成为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人在思考,中国现在走的到底是什么道路?中国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的新著《中国特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那位学者开始,把中国的历史分野定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四个历史阶段。这种划分是不合理的,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张紫枫 《传媒》2022,(8):72-73
动画是集电影、绘画、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其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动画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演绎历史故事、传承中华经典的同时,很多作品与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更加紧密相连,引发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更深思考,为中国动画讲好中国故事奠定了基础。本文以近年来热门国产动画片为例,分析了中国动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力求为中国动画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是外界进一步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人民日报》(海外版)设特刊对党的二十大进行了详细报道,这是主流媒体在对外报道中进行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的一次重要实践。特刊运用和创新了中国概念,从多维度阐释中国,并掌握对“中国”解释的主动权;采用了集体叙事与个体叙事结合、自述与他述结合的方式全面具体地介绍中国,提高了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9.
李果 《视听》2018,(6):167-16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已大幅提升,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外界对中国的质疑和偏见。面对西强我弱的全球话语格局,在国际传播中如何有效地展现中国国家形象,改变长期以来被动的传播局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当务之急。通过转变国际传播方式,树立文化自信,强化传播能力,是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