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三、在数形结合中发挥两种思维的合力 数学的学科特点之一是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而且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孩子们习惯用形状、颜色、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维”。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也精辟地指出:“不管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世界走开多么远,抽象也不能通过它本身来起作用.而是必须伴之以直觉或想像。”  相似文献   

2.
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概念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直观图来帮助理解,这就有必要在第一学段渗透“画图”策略。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已经做了有针对性的安排:一年级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实物图,画图策略处于萌芽阶段;二年级(下册)开始出现直条图呈现信息,逐步抽象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起,每一册都编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虽各不相同,特征各异,然而作为策略,它们又都具有共性之处,其教学也有共同的规律可循。本文就“倒过来推想”(五年级下册)这一策略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范式的探想。  相似文献   

4.
殷蓉 《湖南教育》2007,(5):16-16,6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由于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对教师来说,以前从未对这类教材进行过教学上的尝试.因此,就出现了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红 《青海教育》2010,(4):42-4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第二学段起,每册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集中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曾多次引起教师们的热议:有的教师提出“策略”与“方法”是否同义?有些教师则认为只要学生会分析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就行了,再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未免牵强附会、画蛇添足。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研究备受关注。苏教版教材第二学段安排了关于策略的主题单元,但是策略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也应“潜伏”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5—6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3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这足以说明对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形成的高度重视。新课标教材还专门编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以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但我们会常常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因题而异的.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题策略。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如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应采取哪些适合学生的策略,是值得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下低年级渗透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存在着缺位和越位两种过犹不及现象.透视这两种现象,有助于重识低年级渗透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建构低年级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路径—引领儿童表征问题,提炼基本数量关系,深化儿童对问题解决的体验,积累儿童问题解决经验,让儿童感受到策略在问题解...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 课前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低年级开始,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当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历,但没有具体指出某种具体策略。从四年  相似文献   

12.
杨光福 《四川教育》2002,(10):33-33
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较佳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实施“探索式教学”呢?一、情境设置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学习,是他们自主探索的重要前提。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靠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并巧妙地创设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探索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从学校到广场有三条路线,分别要用15小时…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目标领域,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其中一条具体的要求就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1.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转化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2.在具体问题解决中,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常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判断某种结论(如数或图形)是否存在的命题称为存在探索型问题,其常用的句形有“是否存在……使……(成立)”,或“是否有……满足……”,或“是否能找到……使……成立”等。  相似文献   

16.
我这里所说的“题解法教学”,是指一种以解题某某法某某法为主线配以例题进行教学的过程.“解题策略教学”,是指一种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以研究、探索求解方法为主线的教学过程.粗听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但恰是两种绝然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不再把应用题单独列章节编排,而是穿插在各个领域中,其形式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由于有的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到位,在解决问题教学时存在许多困惑与问题,造成“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效率偏低。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不断去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位置与方向”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6页的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为本节课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奠定了基础。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使学生在观察、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相似文献   

20.
刘贤虎 《中国教师》2013,(14):50-5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实施以来,新课程改革理念与传统数学的教学经验紧密结合,使形式灵动又颇具"数学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运而生。那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数学味"是如何体现的呢?对此,有四方面问题值得探讨。一、发现问题,立足数学角度在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搜集信息——处理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