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是生命主体个性化的语言行为。写作的主体性,表现为写作者写作态度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就高中作文教学而言.要努力实现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热情,展示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个性,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且“有话会说”。怎样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语言更有文采,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基本命题。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的是.在正式作文之前如何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思想流”和“情感流”。因为离开了这些“思想流”和“情感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生动而多彩的。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活跃和多彩.是不可能有语言的活跃和多彩的,所谓“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不一定要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但最起码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所以,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活”。在实践上,有以下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1.创没有趣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要想让孩子们有话想说的最好办法是尽量让孩子多参与、多体验,在此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真情实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刚刚开始教作文时,因为孩子们没有参加活动的体验,我会先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参与体验.如我设计的"吹鸡毛比赛"活动……有了这些"情境"的亲身体验,这个时候再来组织孩子们说参与的过程和自己的心情.  相似文献   

3.
“说学”一词是受对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的教研活动方式———“说课”的启发提出来的。课堂教学中的“说学” ,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 ,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 (包括获得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与体验等 )进行反思并加以表达。本文对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实施“说学”活动的内容、意义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认知心理学、反思性学习等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 ,探索出了一条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的基本操作模式。实践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说学”活动 ,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 ,以说促思 ,以说促学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习成绩 ,而且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说学”一词是受对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的教研活动方式-“说课”的启发提出来的。课堂教学中的“说学”,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包括获得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与体验等)进行反思并加以表达。本文对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实施“说学”活动的内容、意义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认知心理学、反思性学习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的基本操作模式。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说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以说促思,以说促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而且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周琼 《小学语文》2007,(7):49-51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意图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说起来,动起来”。创设情境,建立多个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小组合作,有明确的分工,让学生人人都说;互动环节,鼓励交际参与,让学生想说就说;任务驱动,模拟各种身份,让学生实话实说……总之,在多路径、多情境的交际活动中让学生说出想法,说出感受,说出体验。在口语交际中,欣赏艺术的美丽,懂得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从而形成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赵健  赵磊 《黑河教育》2009,(1):11-11
“无话可说”是学生习作时的通病。要让学生喜欢习作,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张扬个性的、乐于创造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写作的心态,爱说爱写,想说想写,争说争写。这样,习作教学才能“拨开云雾见日月”。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教师事先作精心准备,可有心栽花花不开,讨论时死气沉沉,鸦雀无声。为赶进度,教师只能唱独角戏,对牛弹琴,草草收场。笔者认为有效讨论要体现“四化”,即具体化、情境化、生活化、情感化,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到心里有话想说,有问题想弄懂,从而掀起讨论的高潮,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五多一少一倾听”,“五多”是指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一少”是说教师要少“包办代替”,“一倾听”是指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具体说,教师应这样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吴凌燕 《师道》2014,(10):32-33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强调:“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里的“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乐于”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0.
周兰 《考试周刊》2010,(28):64-65
虽有“说出来的是话,写出来的是文章”一说,但我们还是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不少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真的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却又往往不知从何下笔,作文竞成“榨文”了。不少人甚至是一些语文教师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书看得少,大谈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事实上,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和写作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好文章往往不是“读”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我结合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把好的文章“想”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海苑 《教育导刊》2008,(11):45-47
本文从智障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立足教学实践,提出主要从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创设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多方结合让学生“会说能说”等三方面开展有效的训练,使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必须:积累好词好句,在作文中能运用;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持续激励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议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多练笔。  相似文献   

13.
王岚 《上海教育》2023,(S1):88-90
基于信息技术,借助“云厨房”平台,将劳动教育与写作训练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写作的素材,降低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融入信息技术和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类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热爱生命,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其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薇 《教师博览》2022,(15):49-50
生长教育视域下的“行走笔记”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积极为学生开阔生活视野,创设积极愉悦的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激活思维,形成个性表达,写出别样的精彩。“行走笔记”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自信,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促使其真正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本课的设计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有话可说的内容—“食物的味道”作为交际语境写作的话题,这样能够和学生的具身认知、具身体验、具身情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联结,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本课具体设置了迎接学校校庆,学校公众号要推出《难忘的一中味道》栏目,正在征选文段的情境,设计了“设境:三言两语话‘味道’”“入境:细分感觉摹‘味道’”“造境:类比联想融‘味道’”三大活动,力求让学生在“具象”情境中开展写作活动,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味中之道”“味中之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论述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创设情境,实践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2)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3)广泛阅读,注重积累,让学生有话会说。三者结合起来既有源头活水,又能文思泉涌,学生才能想写、乐写、会写。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有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尽”,留给学生更多主动求知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促使学生主动求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说”为突破口,层层深入地开展练说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揭示话题,进而帮助思考打开思路,然后在情境表演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互动交际中深入练说,最后,将话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由能说到敢说,从想说到争着说,口语训练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9.
毛著青 《英语教师》2023,(7):185-187
分析目前高中英语说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 1 Reading教学为例,提出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策略,即营造交流氛围,让学生有话会说;巧借问题引领,让学生有话能说;搭设情境平台,让学生有话想说。  相似文献   

20.
石等华 《时代教育》2010,(7):185-185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广泛积累素材,留心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还要尽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感.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让学生的作文在生活中生成,在生活中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