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回归.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具体的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苑锡琴 《成才之路》2009,(18):52-5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教学过程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可以巧设情景、激发兴趣、拉近知识与学生感性认识的距离,减缓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变被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做到有效课堂教学,大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之花”,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苏联学者B.A.奥加涅相等认为:“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以过分关注“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学局面,要求在所有学科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历来是广大教师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对于刚刚步人学校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呆板枯燥、机械记忆的教学现状。提倡要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构建者.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这对我们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水平,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增加我国数学课堂中的技术含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我们清林小学校园网络的全面投入使用,使得网络及现代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成为现实。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深深体会到数学教学在网络及多媒体的辅助下,可以提供更为深刻的学习教育情境,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创造性设计.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数学概念、法则,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下面就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学数学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入融合,就要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控制,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于是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积极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进行。笔者浅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数学教学.把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到了应有的地位.在前苏联学者A.B.奥加涅相等编著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教法》一书中,他们认为:“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基本的思维方式则成为学生要掌握的专门内容.”冈此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五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效的回馈是推进教学向纵深发展的动力之一。纵观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回馈情况各不相同,主要有无回馈、简单回馈、低效回馈和有效回馈四种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开放的心态捕捉学生资源,及时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有效回馈,实现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有如下几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程度加剧,各行各业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进步,与各个领域的融合也进一步加深.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扩展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复杂性特征的数学学科,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利用智慧课堂和趣味课堂,让数学的抽象知识变得更加鲜活,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文章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几点具体策略,希望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生活化,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但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不能忽视纯数学规律的探索.数学方法的深入研究.纯数学带给我们的数学思考等。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之有机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整合性发展,从而优化现代数学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化解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使学生乐学数学,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只可巧用,不能滥用,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本人通过问题教学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加以初步实施,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因为创新的教学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用问题才能打开学生智慧的门.问题是创新的源头.所谓问题是指主体面临的新情境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间的矛盾和不平衡.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创新始于新问题,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