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的形式有很多,但如果时机不对,缺乏指导,学生就只能停留在"读"的浅层次上。因此,只有抓住初读的时机,整体地多次朗读,引导学生概括体会,积淀体验;抓住充分感悟的时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2.
如在指导学生把握邓世昌人物形象,感悟其精神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没有定义“慷慨激昂”这个词的意思,也没有从技法上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如《雪娃娃》的第一句话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是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稍高,如此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问学生:“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你会怎么样?”学生答:“很开心!”我问:“是不是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  相似文献   

4.
刘芳 《山东教育》2013,(12):35-35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感情朗读课文。老师们也都很重视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在平时的听课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指名学生读完课文,让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多学生会说,XX读得好,因为他读得有感情,老师也会赞许地点头。这看似答到了点子上的评议,其实太笼统,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惠平 《小学青年教师》2012,(11):48-48
什么是朗读?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表现艺术。它通过语音来塑造形象、传递情感,从而把诉诸视觉的文字有声有色地演绎出来。在语文课上,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则常常是评价学生朗读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学生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次听课经历。让我对有感情朗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很多课堂都是"读"占鳌头——学生读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有感情朗读似乎成为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透过课堂上这热热闹闹的  相似文献   

7.
颜雪冰 《考试周刊》2014,(12):58-58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何为"有感情"?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会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无视作者之情,则皆不能谓之为"有感情"地读。文章围绕对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的指导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教师范读的最佳时机表现在初学课文时——掌握基调;重点、难点处——深入理解;富有文采处——陶冶情操;对比明显处——感受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感情地朗读”在课标中被列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条,这充分说明“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非常重要。任何一堂语文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都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它已深植在每个语文老师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朗朗书声,是语文教师的莫大享受。但不知从几时起,朗朗书声变成了一种声音,那声音比较尖细。乍一听,似乎全是女生的诵读,其实不然。指名一男生朗读,摇头晃脑,听来似乎抑扬顿挫,却是一种憋着嗓子的怪腔怪调。令人不解的是,在某些公开课上,某些老师还对这些怪腔怪调的朗读褒以赞誉之词:读得很有感情!更有甚者,老师的范读也带着这种特别的味道。让人不禁感叹:感情朗读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1.
周文杰 《教学随笔》2016,(9):137-137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理清思路,感知文本内容,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书声琅琅,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几乎不能称之为语文课。然而怎么才能将朗读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这就要看教师对朗读时机的把握是否到位,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朗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滥读"。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理清思路,感知文本内容,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凌建新 《现代教学》2005,(10):23-23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也是一种能力。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愤”“悱”之际,我觉得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以下是我对质疑时机把握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而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所以,“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后面的第一个学习要求,这足见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读出感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使“读出感情”在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第8自然段【案例1】师: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王母娘娘非常气愤,想要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自己边读边画。  相似文献   

18.
朗读,作为理解语言、感悟语情、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理念,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然而,当朗读饱受娇宠,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靓丽时尚的风景时,我们同时也看到,所谓的感情朗读已渐渐偏离了其本来面目,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味、跑了调、变了态、失了真。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学科教学和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情朗读,作为朗读的最高要求,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内涵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学习情感朗读过程中要牢记五点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感受能力。训练语感应当从低年级的感情朗读训练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