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熵的延拓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上一世纪中期建立距今约一百四十年,这个定律指出了孤立的热力学系统内部发生的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1854年,克劳修斯第一次引入了作为状态函数的“熵”的概念,使热力学第二定律获得了数学表达形式,把判断形形色色的与热有关的不可逆过程的自发方向定量地归结为熵函数的增加,而熵达到极大值为过程进行的限度,、  相似文献   

2.
1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系统的自发过程会使体系的熵增加而达到熵取极大值的平衡态。熵取极大值的状态是分子排列最无序的状态,因此,在孤立体系中即使初始存在着某种有序或者说某种差别,随着时间的发展,体系中的任何差别也将消失,有序状态将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状态。在历史上这个结论曾被不适当地推广到整个宇宙,认为宇宙的熵总在增加,宇宙最后也会到达一个熵取极大值的热动平衡态,一个除了分子热运动以外没有任何宏观差别和宏观运动的死寂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热寂说”或“热死论”。按照这种  相似文献   

3.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背景提出“道德熵”的概念并以“道德熵”表征道德系统的存在状态和演化趋向,其认识、方法与价值标志着一种伦理研究和道德实践模式的创新。复杂系统理论及熵理论是人类在近现代科学探索中创造的辉煌成就,不断推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推动认识论与方法论向纵深领域拓展延伸,因其学科体系日臻完善而被称为“21世纪的科学理论”。文章基于熵理论展开道德熵的研究,以表征道德主体系统“人之为人”“人之为类”的存在状态与演化趋向并考察其运行规律,探索一条伦理道德研究应用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四、文化熵:教育文化·现代远距离教育文化活动中的活跃文化分子在现代科学技术上,人们经常用“熵”这个概念来表示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者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在文化学研究中,现代文化学家也常用“文化熵”这一概念来表示文化系统状态中,可以达到的一种文化量度,或者说用其来指文化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饱和程度.“文化熵”概念的引入,表明文化系统中,总存在着一些比较活跃的文化成份或文化分子,以促使文化发展到一定的繁荣状态.  相似文献   

5.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用于解决宏观过程的方向和限度问题。为此,在本章中引入了 S,A,G 三个状态函数。1 熵和吉布斯函数的性质熵和吉布斯函数均为系统的状态函数,指定状态下有惟一确定的值,因而其增量只与系统的初末态有关,而与过程的性质无关,可通过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物理化学教学中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小于系统熵变的证明作了一些补充 ,并从可用能的角度提出了熵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处不在的"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梅 《物理教师》2004,25(1):60-61
新制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热现象与规律”的内容中提出“通过自然界中热传导的方向性等事例,初步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熵的概念首次引入高中物理课堂.本文就谈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熵. 1 熵、熵增加原理 熵这个概念源于热力学.在热力学系统中,有许多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热力学及物理化学的教学中,介绍熵的概念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知道熵是一个状态函数,它可以作为一个判断过程可逆与否的判据,是一个热力学性质。但是要证明熵是一个热力学状态函数,一般教科书都是将理想气体作为工作物质通过卡诺热机的操作进行证明,而在证明了熵是状态函数之后,卡诺热机这一名词又很少提到,有些教科书则对熵是状态函数的证明忽略,一带而过,这显然是一种缺陷,为此本文介绍了一个推导熵是状态函数的新的简单方法。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相似文献   

9.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用于解决宏观过程的方向和限度问题。为此,在本章中引入了S,A,G三个状态函数。1 熵和吉布斯函数的性质 熵和吉布斯函数均为系统的状态函数,指定状态下有惟一确定的值,因而其增量只与系统的初末态有关,而与过程的性质无关,可通过设计途径法求算。在此,应注意,S,G与第二章的U,H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它们均为系统的广度性质,因而,在求算其增量时,均要标明其物质的量;其次,它们均为状态函数,均可  相似文献   

10.
恒压下电极电势温度的变化率与电池“标准氢电极||待定电极”的电池反应熵变△S有关.分析了影响的两个因素,是上述电池反应的标准熵变△S和待定电极物质从标准状态改变为任意状态时产生的熵变.讨论了恒压下由热力学温度298K的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熵数据,求算热力学温度不等于298K时的标准电极电势和电极电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用于解决宏观过程的方向和限度问题。为此,在本章中引入了S,A,G三个状态函数。 1 熵和吉布斯函数的性质 熵和吉布斯函数均为系统的状态函数,指定状态下有惟一确定的值,因而其增量只与系统的初末态有关,而与过程的性质无关,可通过设计途径法求算。在此,应注意,S,G与第二章的U,H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它们均为系统的广度性质,因而,在求算其增量时,均要标明其物质的量;其次,它们均为状态函数,均可通过设计途径法求算其增量;再者,由于  相似文献   

12.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用于解决宏观过程的方向和限度问题。为此,在本章中引入了S,A,G三个状态函数。1 熵和吉布斯函数的性质熵和吉布斯函数均为系统的状态函数,指定状态下有惟一确定的值,因而其增量只与系统的初末态有关,而与过程的性质无关,可通过设计途径法求算。在此,应注意,S,G与第二章的U,H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它们均为系统的广度性质,因而,在求算其增量时,均要标明其物质的量;其次,它们均为状态函数,均可通过设计途径法求算其增量;再者,由于  相似文献   

13.
“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状态函数,表示物质系统的无序程度。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孤立系统物质达到平衡态过程中熵总会增加,而且熵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经济建设中不断利用能源会造成环境不可逆的熵增加,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减小熵增加,才能做到保护环境,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物理课程标准》也引入了熵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物理课程标准》给出的熵概念的定义是宏观熵还是微观熵呢?  相似文献   

15.
“熵”是化学中的一个概念。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不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通俗地说,“熵”就是“混乱度”,所谓“熵增”就是指混乱度增加,而且熵增过程是可以自发进行的,而熵减的过程则不能自发进行。例如:潦倒的人,常常是头发蓬乱,这就是头发的混乱度增加了,这个过程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6.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一个系统,在平衡态附近,如果没有与外界的物质或能量的交换引起系统的不稳定,那么它以后的发展过程就会由于熵的增加而从原有的有序状态走向无序,最终结构组织趋于瓦解。20世纪40年代,普利高津(I.Pregogine)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开放是系统向有序发  相似文献   

17.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 ,是 1 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之一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规律一样 ,适用范围具有条件性和局限性。 1 865年克劳修斯把第二定律应用范围推广至整个宇宙 ,提出了“宇宙的熵趋于极大”的观点。 1 867年他进一步指出 :“宇宙越接近于其熵为一最大值的极限状态 ,它继续发生变化的机会也越减小 ,如果最后完全到达了这个状态 ,也就不会再现进一步的变化 ,宇宙将处于死寂的永远状态。”[1]这就是“热寂说”。第二定律是否适用于宇宙 ?宇宙“热寂说”是否成立 ?这些问题虽然争论了一百多年 ,…  相似文献   

18.
热力学的核心问题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定律的中心问题是熵,而熵的概念是最难理解的物理概念之一。 怎样讲述熵和熵增加原理,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熵的概念,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我们首先由过程的不可逆性予言熵的存在,为此先讲 A、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一个热力学系统从初态a出发,历经一系列中间态达到状态b;同时系统的外界也从状态A历经一系列中间态达到状态B。如果系统可以从状态b出发,以相反的次序历经原过程(a→b)中的各个中间态返回到状态a,同时系统的外界也以相反的次序历经原过程(A→B)中的各个中间态由状态B出发也返回到状态A,我们称这样的过程(a,A)→(b,B)为可逆过程。否则是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的过程,只有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才是可逆过程。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如:  相似文献   

19.
以熵的角度,对于平衡态热力学可以用势函数S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过程总是向着总熵增大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平衡态;对于非平衡态线性区可以用势函数P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过程总是向着熵产率最小的方向进行,直到达到一个定态;而对于非平衡态非线性区,不能找到一个势函数来描述,以d(1/2δ^2S)/dt≥0式探讨了系统定态的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熵态视角对空调负荷进行划分,基于双温冷源空调系统基础上,根据不同新风处理方法,探讨设计参数选取及负荷计算。通过系统优化遵循“高熵负荷用高温冷源消除,低熵负荷用低温冷源消除”的原则,除高温冷源降温外,提出串联高、低温冷源的除湿循环,建立双温冷源能耗模型,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最佳除湿、除热冷源有效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