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开发研究必须围绕价值座标问题首先弄清具体开发研究的文化事象的地位、性质、特点和作用;其次,对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少数民族特异文化的现代阐释,既要出新意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三,可以批判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把文化开发当作以文化事象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自觉”,应以西部人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为基础,通过反思加深对西部开发的理解,更好地从事西部大开发实践,展示西部文化风采,增强西部竞争力。“文化自觉”给西部人们指出了解决开发带来的问题的方向;西部开发也应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进行西部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世界旅游发展趋势中,地域文化旅游已渐成热点。独具地方民俗风情魅力的地方戏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根据婺剧文化的特点及优势,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做法,提出了开发、利用婺剧文化旅游资源的三点设想.即建造婺剧博物馆;定时定点演出精品婺剧节目;开发婺剧文化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搜集深入考究黄河三角洲地区民俗事象的基础上,归纳出该区域民俗文化具有灵活务实、尊儒隆礼、率直守信、追逐时尚等特征,并提出弘扬、开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思路,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深层依托。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过多注重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而忽视文化、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亚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互动层面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学生与学生这一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这些问题阻碍了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常德市城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应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发措施;以历史为依托,全面演绎旅游文化;点与面结合,拓展旅游为的内涵;借名人效应,扩大城市知名度;虚实结合,开发地方文艺。  相似文献   

7.
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表现事象,对它本身的研究可以窥视客家文化的个性色彩。从历史判断、现实状况、自然地域和人文特征上看出客家山歌丰富的文化语境,即客家山歌具有历史承传性、流布广泛性、鲜明地域性、真挚情感性和劝谕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论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天时地利人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历史机遇已经凸现,国内外市场基本具备,人们对此的认识也在初步形成,即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已经构成可开发的条件。武术文化与旅游有机地结合开发,可以给双方带来双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搞好武术文化旅游开发要将提高武术文化质量与降低游窑参与门槛相结合;立足国内武术文化素质拓展与面向世界旅游市场相结合;打造金牌产品与普及推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辽西旅游规划开发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是零散肤浅、有序性差;主题不清,形象模糊;缺乏协作、各行其是。这一切根源于没有找到一个现实、合理的旅游规划开依据,使现有的“圆卷”开发说和“中心”开发说顾此失彼。辽西旅游规划开发应以走廊文化为最终依据,其旅游形象宜定位为“走廊文明,山海家园”;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解说系统等,应系统规划、协作开发;并且应把吸引关内、外两大目标市场作为辽西旅游统一市场营销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0.
析"诚意伯"     
刘基以诚待民、事君、治国、治军、治文,无愧于"诚意伯"的封号."诚"是刘基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阶段,对刘基文化,特别是"诚"文化,有必要加以发掘、研究、开发和利用,以诚立人、立业、立校、立市.  相似文献   

11.
三峡旅游商品是三峡旅游文化的重要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针对目前三峡旅游商品极不适应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事实,开发三峡旅游商品势在必行,具体办法是:充分利用好三峡丰厚的资源;创立三峡旅游商品的特色与品牌;提高三峡旅游商品的科技与艺术含量;建立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俗摄影以丰富的民俗事象为创作土壤,反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着民族的、历史的学术价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保存和传播做出积极贡献。民俗摄影是一个文化体验和发现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彝族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彝族立足于世的根本。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经济文化联姻互动的21世纪,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视对彝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冼夫人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由冼夫人文化的定义和内容,并从文物古迹、民俗和语言文字三方面列举冼夫人文化的主要特征要素。冼夫人文化是由与冼夫人相关的文化事象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包含俚人文化、高凉文化、圣母文化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儒家文化哲学视野中,“象”是圣人文化创制的“理想型式”,是一切文化创造的原型。在物质文化上,他们提出了“观象制器”说;在制度文化上,礼乐文化制度的发生皆取法于“象”;在精神文化领域,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以完成精神文化的创造,儒家“六经”都是“象”的意义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它不仅是经济的开发,更是对人的开发。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给大开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难点。以“龙”文化的主题开发为个案,通过叙事呈现出曲折而有趣的研究历程,能够揭示激活传统文化资源之教育价值的可能突破。在主题的文化价值判断阶段,为精准确定主题价值性,需要突破主题的外部价值评估,进入主题的内部价值感知,即“从器入道”;在主题的相关素材挖掘阶段,为找到关键素材,可以由全面性追求转变为精深性追求,“以物观身”;在教学目标确立和内容组织阶段,为保证教学实质及其有效性,需经历从重视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到返观开悟的重心转移,“自觉觉他”,以开放接纳的态度营造师生共觉的教学场态。  相似文献   

18.
金小红 《中国德育》2006,1(3):57-61
“赤岸文化”作为一种德育校本课程,重在人文熏陶,符合人的发展和人格完善的课程价值趋向;探索了一条以学校特有的“赤岸文化”为蓝本、发挥本土德育资源优势、把地方文化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实践研究的新路子。“赤岸文化”实施的途径与方法追求生活知识学科化、学科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生成,情感得以升华,拓宽了师生学习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巍巍巴山.从远古洪荒横陈而来;浩浩渝水.奔流着巴蜀历史的源远流长。厚重的文化积淀(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与壮丽的自然风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在这里融为一体。 从夏禹王“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涂山旧痕,到国共两党众多名人名事遗址;从大宁河千古恳棺真貌,到“上帝折鞭之处”的合川钓鱼城古迹;从驰名古今的长江三峡.到誉满天下的大足石刻,重庆的过去有着灿烂与辉煌.重庆的今天同样令渝都人引以为豪。[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梅山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古梅山原有的巫教、从江西传入的南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和儒教,在此相互冲撞、分化和共融,最终统合成了一种以原始巫文化为基础。积极地融和了南方道教文化(尤其是江西茅山道教文化)、佛教、儒教的部分思想理念在内的特殊的地方性道教文化事象。即梅山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