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胡燕 《现代技能开发》2010,(Z1):198-199
《看护学教程》是中国第一部护理学教科书,其译者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秋瑾为了争取妇女解放而大力倡导女子教育,她本人身先士卒,远赴东瀛求学。《看护学教程》就是她在日本游学期间所翻译的西方护理学书籍,成为我国第一部护理学教科书,对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这部教材的序言中,秋瑾用言简意赅的话语表达了她对看护工作的理解,并体现了呼吁女子受教育、求得独立与解放、为国家兴亡尽职尽责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药》这篇小说中所描写的夏瑜烈士,就是写秋瑾。鲁迅与秋瑾是在日本相识的,对她的光荣牺牲是十分悲痛的,并用《药》这篇小说来纪念她。鲁迅在这篇小说里  相似文献   

3.
翻开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史,不难发现,有成就的女作家已经是凤毛麟角,而象秋瑾这样既是著名的革命家又是杰出的诗人,具有深远的影响,的确是绝无仅有了。当然,秋瑾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诗人。她在《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注)中说:“我欲期君为女杰,莫抛心力苦吟诗。”她是把革命放在第一位的。但是,革命家秋瑾和诗人秋瑾实际上并不是矛盾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秋瑾后期的革命家情怀,才使她本来就卓越的诗才,闪现出远非一般诗人可比的熠熠光彩;而她的灿烂文彩也使  相似文献   

4.
秋瑾被关押在卧龙山上辨绍兴卧龙山上,有一座纪念秋瑾烈士的“风雨亭”。近些年来,颇有文章把那里说成曾是秋瑾被捕后的关押地,“风雨亭”则缘此而建。诸如“绍兴人民……在烈士当年被拘捕的卧龙山上,建立了一个亭子,曰‘风雨亭’”、“在关押过她的府山(即卧龙山)建筑了“风雨亭’”、“后人在她当年被拘押的卧龙山上建立了‘风雨亭’”云云。其实非是。近来披览史料,发现此误原来出自徐双韵。徐双韵在《忆秋瑾》中说:“辛亥光复后,蔡元培、王金发、王子余等在轩亭口建立秋瑾烈士纪念碑,又在秋瑾烈士拘捕地方卧龙山上建立风雨亭。”无怪  相似文献   

5.
秋瑾(1875——1907),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革命者,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为反抗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的秋瑾,就胸怀壮志,仰慕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她在《题芝龛记》的一首诗中写道:“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也有雌。”她为了救国,除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学会骑马和击剑。青年时代的秋瑾,就抱有解放妇女和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决心。一九○二年,秋瑾在北京,那正是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她目睹民族危机深重,清政府  相似文献   

6.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黄海舟中》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秋瑾集》中原来的题目叫做《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到日本留学是在一九○四年的夏天。这一年的旧历年底,秋瑾因为帮助长沙起义失败的同志,经济上发生了困难,回故乡筹集学费。一九○五年初春,她再次去日本。在秋瑾乘坐的轮船上,有一个日本人请她写诗,并且拿了日俄战争的地图给她看。那时日本同沙俄为了争夺我国东北和朝鲜的战争,正在我国国土上进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由于秋瑾是清末著名的革命者,所以描写秋瑾的晚清小说《六月霜》常常被人们误解为革命派小说,产生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六月霜》的作者对秋瑾所作的“歪曲性”描写。作者是站在君主立宪主义立场来写秋瑾的,他赞赏秋瑾的女权主义思想和主张,但反对她的革命主张,所以,他对秋瑾的革命主张革命的一面采取了尽量淡化、回避、甚至曲解的做法,而大力张扬其女权主义。作者虽然是君主立宪主义者,但在小说里并没有进一步发挥其君主立宪思想和主张,因此,《六月霜》就其基本思想旨趣来说,是一部表达女权主义的小说,而且是君主立宪派的女权主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秋瑾的生年问题,史学界有三种见解。其原因又大都是根据秋瑾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牺牲时的年龄,按旧历往上推算而来的。第一种见解认为秋瑾生于一八七五年。根据是秋瑾在湖州浔溪女校执教时认识的女友徐自华(即徐寄尘)在《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中纪载,秋瑾被杀时“年仅三十有三”。按虚岁往上推算,应生于一八七五年。此外,秋瑾的弟弟秋宗章在记叙秋瑾生平的《六六私乘》一书中,也说:“伯姊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即一八七五年)夏正十月十一日”。第二种见解认为秋瑾生于一八七七年。  相似文献   

9.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革命家,她为推翻清朝廷黑暗腐败的封建统治、为广大妇女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为人们所敬仰.对于秋瑾的研究,历来学术界都较为重视,研究者甚多,著述亦不少.特别是近几年来,相继出版了陈象恭《秋瑾年谱及传记资料》①(以下简称陈谱)和郭延礼《秋瑾年谱》②(以下简称郭谱)两部专著,可  相似文献   

10.
以东渡日本参加革命为界限,秋瑾的女性话语可分为两个时期:东渡前,秋瑾是“名门闺秀”,她的女性话语特征表现为“风花雪月、闲愁离恨”;东渡后,秋瑾参加了革命,她成为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浙江分会的领导人,她的女性话语则表现为五个特征:对清廷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揭露:表达她救国的雄心壮志;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宣传男女平权;表现她国事第一的崇高品质。在新生代女作家正从事“身体写作”的今天,我们重提秋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和一位同学在杭州西湖游历时拜谒了秋瑾墓碑,曾留下一韵“见了秋瑾碑,不觉西施美。”7月15日是她的忌日,想以此文表示对她的思念与凭吊。“生应当人杰,死亦为鬼雄。”秋瑾是当之无愧的女英雄。她不仅是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心目中的偶像,首先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崇拜的偶像。1912车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2.
《黄海舟中》写于一九○五年(光绪三十一年)夏历十二月秋瑾第二次自日本归国的途中。当时诗人回国探亲,舟经黄海,有人告诉她日俄海战之地,后又见日俄战争地图,心有所感。此时,恰逢有人请她作诗,由此引燃了她的满腔怒火,于是喷发为诗,回响起谴责列强侵略,推翻清朝政府,挽救国家危亡,  相似文献   

13.
天上的星光     
她坚定地望着前方,手攥紧,身子微倾。腕上的镣铐哗啦作响,干涸的嘴唇颤抖着,却坚定地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又是雪天,王廷钧陪着一双儿女在院中嬉戏。秋瑾一身戎装,在跨过门槛时,眷恋地回过头,丈夫王廷钧正好抬起头看向她。那一霎,秋瑾英姿飒爽,世间颜色尽失,王廷钧不禁失了神,却又忧虑地说:“你还是穿裙子好看,穿这男装干什么?”  相似文献   

14.
《江海学刊》八二年第四期所载孙必有文称:秋瑾之绝笔诗“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能是别人伪造的。”论据有:(一)故宫档案馆所存“秋案”档案中无此记载;(二)秋瑾之友徐自华、吴芝英、王璧华在有关文章中或未提及,或否认有此诗句;(三)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浙案纪略》中说:此诗句“不知系何人造作”;(四)孙必有分析称:“从秋思想看,不可能唱出此悲观之句。”笔者所见史料,多证其确有其事,摘其要者如下:(一)秋瑾之妹宗章在其《前清山阴县知县李钟岳事略》中记述了李钟岳“以  相似文献   

15.
秋瑾     
不惜个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亦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辛亥革命前,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浪潮中,涌现出一位杰出的人物,这就是“鉴湖女侠”秋瑾。秋瑾抱着满腔爱国的热忱,对清朝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最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秋瑾,字璿卿,在日本入同盟会后更字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谱写秋瑾事迹的文艺作品中,不少作品表现出了对秋瑾其人其事的误读和曲解,而嬴宗季女的《六月霜》传奇在相当程度上接近了秋瑾的真实内心,展现了秋瑾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爱国女杰形象。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和一位同学在杭州西湖游历时拜谒了秋瑾墓碑,曾留下一韵:“见了秋瑾碑,不觉西施美。”7月15日是她的忌日,想以此文表示对她的思念与凭吊。“生应当人杰,死亦为鬼雄。”秋瑾是当之无愧的女英雄。她不仅是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心目中的偶像,首先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崇拜的偶像。1912年12月10日,孙中山先生亲至秋瑾墓祭悼,并撰题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1912年写了《纪念赫尔岑》一文,对这个“十九世纪前半期贵族革命家那一代的人物”作了精辟的科学的评价,指出他也是“自觉地赴汤蹈火,以求唤醒年轻一代走向新的生活,洗净在刽子手和奴才中间生长起来的子弟身上污垢”的英雄之一;他“对革命的无限忠心和向人民进行的革命宣传,即使在播种与收获相隔几十年的时候也决不会白费”;并号召“工人的政党应当纪念”他①.在中国近代史上出身于宦门闺秀的秋瑾,在二十世纪初反抗男权社会,摆脱封建家庭牢笼,东渡日本,寻求中国妇女和国家民族解放的道路,她在国内外无限忠心地向人民进行革命宣传,“打破奴隶般沉默”的业绩和在革命实践斗争中表现的自觉献身的牺牲精神,都不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②,杰出的爱国主义者.鲁迅早年小说《药》里所塑造的青年革命者的形象——“夏瑜”,就是以秋瑾事迹为取材,用来启发教育人民的.当她诞生百周年之际③,追念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英雄”④,也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革命女侠秋瑾的遗诗中,有两首是写给她的好朋友徐寄尘的,题为《柬徐寄尘》,其一如下——祖国沦亡已若斯,家庭苦恋太情痴。只愁转眼瓜分惨,百首空成花蕊词。徐是秋的好友,曾任浔溪女校校长。她同情革命,在秋瑾准备起义缺乏经费时,曾把自己所藏黄金三十余两倾囊捐助,秋瑾就义后也是她为之营葬的。徐虽同情革命,但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又怕连累家庭和老母,始终不敢直接参加革命。秋瑾写这首诗,为的就是对她进行劝勉和讽喻。诗一开始就敲响了警钟:祖国沦亡已到这步田地,你若仍是苦苦留恋小家庭,不免过于痴情了吧?怕的是转眼之间,就会出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祖国的惨局。即使你坐在家里写了许多诗词,到时候,也免不了像花蕊夫人那样成为屈辱的亡国奴。  相似文献   

20.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她既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又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还是颇有见地的教育家和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文学家。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秋瑾思想、生活以及秋瑾与会党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为更全面深入地研究秋瑾提供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