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细读"高效阅读法分为四个步骤:读文本语境、读文本结构、读文本细节、读文本语言。实践训练表明,"文本细读"高效阅读法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促进了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社会万物,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语言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研究发现,儿童的阅读经验越多、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学习语言知识不可能一步登天,相反,它需要一天又一天的积累。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为根  相似文献   

3.
深度阅读是直接指向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心灵世界的构建,促进学生深入文本。"整体把握"是对文本的信息进行整合,才能对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进行判断、理解、分析。诗歌本身具有高强度的概括性和抒情性,"整体把握"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运用和感受力、文字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叙事学为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中国近世叙事文本,是促成中国近世叙事文学文本意义再生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研究者的理论愿景与操作手段,对叙事学视域下中国近世叙事文学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梳理,并认为在叙事学视域下开展中国近世叙事文学研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尊重中国近世叙事文学在文化思维和话语表述方面的特殊性,二是确保叙事学理论对文本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课堂,字词教学已然成为老师们关注的重点。从语言本身讲,"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么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1]同一道理,学生学习语言,掌握的词汇越多、越丰富,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越强。反之,若词汇贫乏,说话、作文就难免用词不当,或欠生动有力。因此,在小学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结构主义的叙事学理论,从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探寻史诗的整体叙事风格和特点。在解析史诗叙事艺术的基础上,从文本内部解读史诗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透露出来的哈尼族史诗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  相似文献   

8.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  相似文献   

9.
阅读活动中,"活动性"越强,"语文味"越浓,课堂越高效。而"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我们怎样加强课堂教学的"活动性",让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多年小学毕业班活动单设计实践,让笔者提炼出阅读设计的几点深切感悟:让枯燥的字词教学也焕发出浓浓语文味、品词析句中飘逸出浓浓语文味、让文本空白处散发浓浓语文味、在文章情感浓厚处诱发浓浓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20世纪以来西方研究者关于阅读文本研究的发展脉络。行为主义者将阅读研究限制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方面,认知科学将阅读文本研究的关注点转向附设问题、叙述文和说明文的文本结构等关于文本的本质的研究以及与文本结构有关的文本图式的研究,社会建构主义关注的是社会情境以及个体深入社会情境对于文本理解所起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在关于阅读兴趣的研究中,关注文本的组织特征对于促进学生投入阅读的影响,展开了对文本组织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是以语言促思维,阅读促发展为理念,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在阅读活动"体验式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思维习惯的养成。阅读活动课引导学生在参与有意义的体验式阅读活动中探究文本主题信息、文本语言美、文本结构美以及文本情感美等,促进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学会分析和处理文本信息,综合概括文本主题的特征和本质,培养语言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是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但当下,高中阅读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学生阅读水平较低。而文本细读方法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结构,明确文章主题,有自我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一、文本细读文本细读属于文学批评术语,是研究作品的一种方式,即使用语义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文章的语言和结构,以及文章的细节,以此获得对文章真切的感知。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形式来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集体化。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提  相似文献   

14.
阅读过程即读者和作者基于文本的交流过程,是根据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叙事角度”是当代西方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叙事学“既关心文本解读又关心文本的实际效果”。叙事视角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对作品理解和提高审美鉴赏力,它为阅读文本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解角度。将叙事角度分析运用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表现手法所孕育的意义,有效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会大大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批判的阅读。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文本,就是以文为本,就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阅读和深入品味来理解文章的内涵,来理解和运用语言。新课标(修改稿)增加了"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的要求,而阅读教学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这两大方面来看,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即"发现"的过程,阅读"发现"是可持续阅读的动力。阅读"发现"依据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心理,从"发现"语言面、语言点、语言线,逐步延伸至语言整体,包括文本篇章;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自能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黄桂林 《辽宁教育》2004,(10):38-40
阅读,是对有限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补充和扩展。研究表明,优秀作品的阅读量越大、越广,其精神视野越开阔,精神境界越高远,语言的感悟能力也越强。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大凡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几乎全部得益于课外书的阅读,书读得越多,他们的语言能力就越强。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  相似文献   

18.
文本理论强调,"文本"异于"作品",它完全可能具有多种阐释,文本阅读强调的是语言自身的自主性,读者与"能指"之间没有距离,任何文本都不是封闭的自足体系。文本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有:(一)关注"内部",应甚于关注"外部",教师应带领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去挖掘文本内涵,并关注到文本的"内部",即文体、结构、叙述模式、语言特征等;(二)关注过程,应甚于关注结果,教师不应武断地否定学生的看法,生硬地把教参上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让学生从文本中"重构新的意义";(三)立足于此,亦可生发于彼,阅读教学中处理好文本"内"与"外"的关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临门一脚不在于做多少试题,而在于回归阅读与写作的本质。在大阅读观的统领下,让学生在构全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实现阅读写作能力的质的飞跃。一、大小阅读【重点】通读文本,深读文本。【策略】四个方面。1.精选典型的文章,涵盖各种类型的文章加强对学生整体阅读的指导,强调"裸读"。所谓裸读,是指不给题目的文本阅读,指导学生从标题、行文思路、主旨思想、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阅读,培养学生潜心研读文本的意识。同时强化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从标题开始,读懂读通每一个段落,能理清段落间的基本关系,提取出行文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如何细读文本语言入手,剖析了文本研读应重视朗读文本语句、品味文本语言、进行语言训练三方面策略,充分凸显文本个性阅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