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城市经济形态演进的视角看,体育产业是城市经济在迈向高级形态时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城市特性和演化关系.体育产业的城市特性主要表现为: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性、体育产业发展的城市选择性和带动性.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动态演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上升,两者关系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明晰体育产业的城市特性有助于为城市政府选择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城市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具有地域性、聚集性、包容性与选择性、多元异质性、延续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这主要表现为: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增强辐射力和整合力;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大以后,对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和一些具体措施,大家认识到:只有城市本身发展了,,国家财富的积累和财富本身的总量和质量才会有很大的提高。世界上通常这样认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它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城市本身健康的发展必须会对创造财富带来巨大效应和推动力。我国很多城市都根据本身特点制定了有创造力的发展规划,城市之间在发展上的较量和角逐正变得越来越惊心动魄。关心城市就是关心生活,就是关心未来。从三方面进行对现代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研究进行了阐述:现代城市管理内涵、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内在联系、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市发展史、城市经济社会和当代科学技术的角度,对当今城市发展潮流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世界城市化趋势;海洋城市和地下城市的走势;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的来势;生态城市的态势。并结合当今城市发展潮流,对我国新世纪城市发展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2,(5):F0002-F0002,F0003
城市的本质,是指城市本身具有的最基本的属性,它决定着城市其他的特性,也决定着城市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规律。对于城市本质的概括,要准确而深刻,不仅能够从城市的本体论上解释城市的形态和构成:从历史上揭示城市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动因:还能从城市存在的现实生活当中揭示城市的运行机理以及城市质量上的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6.
池州市是一个地级城市型政区,城市发展水平较低。作认为池州市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进行合理的城市发展定位、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以及有效的体制创新和制度投入等。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城市作为各项创新技术的试验田,正在孕育着诸多逆转世界的新创意,成为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先驱者和培育皿,麦肯锡公司在相关研究报告中提出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初生的溪流”“涌动的热泉”“汹涌的海洋”“平静的湖泊”和“萎缩的池塘”;以及城市发展的3种路径:“英勇的赌注”“不可抗拒的交易”和“知识绿洲”。通过深入探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职能的演变,对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和3种路径进行定义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科技和创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城市发展的阶段判断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以下内在规律性:(1)整体性规律:单个城市公共物品与城市群公共物品供给的整合,单个城市公共物品供给自身的整合;(2)自组织规律: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在来自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下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3)层次性规律:等级不同的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层次性,城市内部公共物品供给的多级结构层次;(4)动态性规律: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和人口规模的变化,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动态地变化着;(5)多样性规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以及不同类型城市和公众的不同需求导致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精神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城市精神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摇篮,以时代精神为号角,以民族精神为基石,以地域特色为个性、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精神有四大作用:动力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的途径在于: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提升市民素质,奠定民众基础;推动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等。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地,具有对外示范辐射的作用。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定量分析福建省9个城市服务业及其内部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差异,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建设规模对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福建省服务业形成以福州、厦门为核心的发展格局;消费性服务业为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发展最快的行业;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建设规模对城市服务业及内部行业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各异。因此,每一城市必须针对自身的基础与特点有选择地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对选定的15个副省级城市吸引外资能力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选取21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最终确定影响15个副省级城市吸引外资的7个主成分:城市开放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区位和劳动力因素,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外资产业集聚因素:制度因素,为规划各地区的吸引外资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许多城市都把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功能城市作为这:20年的奋斗目标。然而城市发展要首先明确城市的基本内涵和功能,规划定位后的发展战略,使城市规模结构布局更加具有竞争力,产业更加衔接,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部业已提出的六大城市群的现有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表明:武汉、长沙、郑州三市处于城市发展的第一梯度城市,其次为洛阳、南昌、合肥;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位居中部首位,城市发展体系也较合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优势显著,城市发展体系有待完善;环鄱阳湖和江淮城市群城市发展体系虽然合理,但层次较低;太原城市群则整体滞后于其余城市群的发展。这些差异使得各城市群发展的着重点表现出必然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语言服务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政治稳定、社会生活、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探讨了铜仁市城市语言服务发展需求,分析了铜仁市语言服务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健全语言服务规划体系,提升城市语言服务能力;加强城市语言景观建设,塑造城市地域文化风韵;开展“语言+项目”建设,助力区域产业融合发展;运用前沿科技语言技术,助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优化国际语言服务环境,提升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育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逻辑路径与构建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梳理和归纳国内外体育特色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了体育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支持条件、约束条件和时空特征,提出了体育城市构建的逻辑机理及维度.研究表明:依托自然资源、品牌赛事资源、职业俱乐部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是国内外体育特色城市形成与发展实践路径的主要类型;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等是体育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支持条件,需求与供给矛盾是体育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约束条件;自我积累型与过程形成型是体育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逻辑路径,体育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包括4个时期,城市体育资源、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形象是体育城市的构建维度.  相似文献   

16.
一座城市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必须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物流通道、充足的物流来源、完善的物流服务等条件。基于此,分析崇左市物流发展现状。构建崇左市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发展模式,并给出发展原则:物流市场管理规范化;崇左物流项目建设步伐快速化;整合资源,发展现代化物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南通未来的城市定位应以都市圈及都市连绵区理论、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共生理论为支撑。实现南通城市定位的途径有:依托港口、过江通道和信息技术枸建立体交通通讯网络;综合分析长三角产业发展现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继承张謇城市建设思想,构建地方特色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8.
何英 《文教资料》2012,(19):81-82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精神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提出了鹰潭城市精神的基本内涵为:开放融通、和谐奋进;最后从文化、经济、公民意识、城市形象建设、建立服务型政府等几个方面论述培育和塑造这种城市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襄樊市城市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襄樊中心城市发展的世界背景条件,在国内交通、信息、物流:区域开发等方面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地位,以及襄樊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历史化现状,并指出襄樊市及其所在区域(秦巴经济走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认为襄樊中心城市发展应定位于:鄂西北地区的经济化中心和湖北省经济强市;秦巴经济走廊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乃至中心城市;我国中西结合部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科院日前(7月29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认为,目前中国城市出现部分大学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向地方城市流动的新趋势,我国应大力改善二线、三线城市就业与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