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科全书是概述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是知识的总汇。无论是从西方古希腊,还是中国古代类书算起,百科全书已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则是出现在十八世纪,以法国狄德罗编纂的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4,(1):71-71
百科全书与科学本是同根生,可以说,两者形影不离。它们的共同源头就是知识。科学开拓和发掘知识;百科全书整理和记录知识。不过,无论是科学还是百科全书,都有一个萌芽期或朦胧期,也就是不那么科学的时期。最早的科学还不叫科学,而是叫哲学;最早的百科全书也不叫百科全书,古希腊文写作两个词:“普通的”(enkyklios)和“教育”(paedei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奉为西方“百科全书之父”,他在雅典学园(吕刻  相似文献   

3.
百科全书是概要介绍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工具书。它集各种类型工具书之大成,被称为“工具书之王”。  相似文献   

4.
百科全书是汇聚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 ,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是所谓ABC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全30卷)是标准型的综合百科全书 ,是ABC三大百科全书之A。全书条目按字顺编排 ,主要读者是普通成年人至高级知识分子。《美国百科全书》在选收内容上的特点是 :虽称“国际版” ,但内容仍不免偏重美国和加拿大的历史、人物和地理资料 ;人物条目和科技内容条目篇幅较大 ;历史分世纪设条 ,给读者以全世界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世纪总览 ,提供完整的历史背景情况。《不列颠百科全书》被认为是最具有权威的大型综合…  相似文献   

5.
从书名谈起“百科全书”这个词很古老,百科全书这种书也很古老。两者大概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却是很多年以后的事。古希腊文中,“百科全书”是Enkynios和Paideia两个词合成的,原意是“普通教育”。后来写成英是Encyclopae-dia。把这个词分解成三段:en是“在…之中”,cycle是“圆圈”  相似文献   

6.
李阳波  凤鸣 《出版参考》2005,(11):25-25
西方人喜欢把一项重大事业的创始者称为某某之父,那么,谁是“百科全书之父”呢?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人说法不一。西方比较多的学者认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根据是:第一,他最早搞学科分类,把当时已有的知识分为理论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实践科学(伦理学等)和创造科学(诗学),而知识分类正是编百科全书的基础;第二,他最早概述人类已有的全面知识,  相似文献   

7.
类书是不是百科全书古罗马瓦洛和普里尼等人的那些并不以“百科全书”为名的著作,一直被认定为西方古代的百科全书。那么,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不是百科全书?外国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学者回答是肯定的;我国学者的回答则不尽是一个声音,或不完全肯定,或肯定得有点犹豫。这不奇怪,因问题提得有点含混。第一,将近1800年来,中国历代的类书汗牛充栋,门类繁杂。近人大概区分一下,已有10门(邓嗣禹编《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四卷本) 本书编委会编著 2001年5月出版 该书分为“地球家园”、“人类社会”、“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四卷,400多个门类的知识主题题目,2405个知识点,全面介绍了多个学科领域的新知识。该书知识框架完整、知识主题突出,注重原创性。  相似文献   

9.
谁是“百科全书之父”? 西方人喜欢把某重要事物的创始者称为某事物之“父”。那么,谁是“百科全书之父”呢?西方比较多的人认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因为他为了讲学编写了全面讲述当时已有的一切学问的讲义。也有人说是柏拉图(前427~前347),他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有人说是斯彪西波(卒于前338年),因为他留  相似文献   

10.
百科全书之“大”人们一提到百科全书,首先联想到一个“大”字:大百科全书。百科全书诚然是大部头书,自古就有“大”的名声,但是到了现代就不尽然了。百科全书部头标准化和小型化已成为现代趋势。标准型一般都在20~30卷之间,而单卷本和少卷本百科全书则越来越受现代读者欢迎。“大”字到底是怎样和百科全书联系在一起的呢?我想,最初可能是受“大英百科全书”这个旧译名的影响。在我国甚至不少人把《美国百科全书》也称为“大美百科全书”。“大英帝国”、“大不列颠”都有个“大”字,其实说的都不是书的部头大。《不列颠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些论著里,对类书的性质是存在着不同看法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类书和百科全书是同一性质的工具书”。“我国类书从内容、体例、功用以及它在古典目录学中的位置,都可说明它与百科全书性质是相同的。①“我国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我国现代百科全书就是我国类书的继承和发展。”②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类书“实际上跟现代百科全书是两码事。”③或者认为类书是“兼‘百科全书’与‘资料汇编’两者而有之。”④有人在其论文题目中就把《古今图书集成》称为“古籍资料类编。”⑤这与一些常引用外国人所赋予该书的“康熙百科全书”称号正好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拣进篮子里的就是菜”。挖过野菜的人会知道,拣进篮子里的未必都是菜,可能还有草。不过,菜与草之间确实没有严格的界限。百科全书也是如此,中外以“百科全书”为名的出版物汗牛充栋,多得不可胜数,仅我国(包括港台)已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就有130多种,而且还呈百科“爆炸”之势。这种情况在商业化的西方也不例外。“百科全书”之名既“百”且“全”,很有吸引力,也有招徕之效。何况历史上和现代诚然有一批其权威性可以“经典”标准论的百科全书,如狄德罗主编的法国《百科全书》、20世纪初从英国“移民”到美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德法两国著名的《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和《拉鲁斯百科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百科全书编纂家和辞书学家金常政先生积多年研究成果和编纂实践经验完成的这部学术新著《百科全书学》,近期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学术开拓性著作,因为百科全书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迄今尚无一本以“学”为名全面探讨百科全书的书。作者以百科全书编纂方法为核心内容,从百科全书渊源与历史开始,直到现代百科全书的读者和使用方法研究,构建一门关于百科全书的全面而系统的学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百科全书编纂家和辞书学家金常政先生积多年研究成果和编纂实践经验完成的这部学术新著,近期将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学术开拓性著作,因为百科全书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迄今尚无一本以“学”为名全面探讨百科全书的书。作者以百科全书编纂方法为核心内容,从百科全书渊源与历史开始,直到现代百科全书的读者和使用方法研究,构建一门关于百科全书的全面而系统的学  相似文献   

15.
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现代最有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我国明代的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这是确实的。不过,德国19世纪也有堪称为“最大的”百科全书,叫作《科学与艺术综合大百科全书》,由当时德国两位大教授艾尔什和格鲁伯  相似文献   

16.
类书考略     
类书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但对于类书是什么?古今学者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或称之为工具书之一种,或称之为百科全书之一类,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类书应该是古籍中辑录各种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知识性的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17.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我国读者并不陌生,因为我国已先后编译出版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0卷)和《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20卷)。不过,两种中文版与原书的面貌并非全然相同。前者仅是该书“三合一”版(“百科类目”、“详编”与“简编”三部分合为一体)中的“简编”,规模是原书的1/3;后者则是原书1985年新版中的“简编”加上“详编”部分重要条目以及两卷索引,相当于原书规模的2/3。已有230多年历史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世界各国百科全书中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是考经证史,检索和整理古籍的重要工具。文章详细介绍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辑录目的、编辑人员、收录来源;并详述这四大类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伯根 《出版科学》2000,(4):64-64
我国百科全书编纂家和辞书学家金常政先生积多年研究成果和编纂实践经验完成的这部学术新著,近期将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学术开拓性著作,因为百科全书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迄今尚无一本以“学”为名全面探讨百科全书的书。作者以百科全书编纂方法为核心内容,从百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我国百科全书编纂家和辞书学家金常政先生继《百科全书编纂概论》、《百科全书及其编辑研究》、《话说百科全书》之后的又一新著《百科全书·辞书·年鉴:研究与编纂方法》。作者以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百科全书这一“人类知识总汇”,以及与之有关的词典、年鉴的历史、编纂方法,直至鉴别和使用的知识。本书还提供许多有关我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背景事实和故事。全书内容分为:百科全书概说、百科全书史论、百科全书编纂方法、词典和年鉴评论、大百科人与百科纪事、百科全书译文七个部分。本书适于辞书、年鉴、百科全书编辑人员、图书发行人员、图书馆人员、工具书专业教学人员,以及使用百科全书和年鉴的读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