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由秦汉早期初创阶段向隋唐成熟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我国法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立法上它上承周汉,将儒家思想引礼入刑;下启隋唐,为隋唐法律奠定了基础。文章主要说明了为什么儒家学说处在劣势的情况下仍能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主要指导思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美术既是对它之前先秦、秦汉美术的总结又是对它之后隋唐美术的开拓,起了转折与通筋舒络的作用。此间涌现出一批对后世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画家、美术理论家,是中国山水画的独立和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古西域龟兹文化、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原文化特点的介绍,凸显古西域龟兹文化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原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互摄互补,方才汇成了今日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象。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设计思路“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四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科书内容分为“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四个子目,基本涉及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各方面成就。从大的时间段来说,这节课主要分成两大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是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7.
从民族融合、经济开发和政治制度三方面作具体论述,说明魏晋南北朝使古老的中国文明得到了新的发展,为更加恢宏昌盛的隋唐时代的中国文明作了准备,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革,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工作的开展能够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由韦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  相似文献   

9.
<正>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璀璨繁荣的隋唐。隋唐的繁荣促进了开放,而开放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在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教育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秦汉社会所没有的新内容。并对随后的隋唐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然而,以往学术界往往只重视对汉唐封建盛世教育的研究,而忽略对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教育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社会条件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清逸超俗以及整体把握自然山水的审美取向,形成了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和艺术观,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卜宪群,张南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上承秦汉文明,下开隋唐文化之先河。在教育发展上也是如此,虽然社会动荡给教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但是由于“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儒学独尊的地位受到冲击,思想的大解放,也...  相似文献   

13.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画家大多散落于类似国家图书馆的秘阁之中;其主要职责是满足当时的政治统治需要,起有道德上的教化作用、政治上的表彰宣传作用、政治信息的传达作用;其艺术风格表现为写实性画风。两汉魏晋南北朝宫廷画家的地位呈现从高到低的倾向。通过对汉室以来至魏晋南北朝宫廷绘画的考察,可知隋唐时期延续了这种画家散落于各国家机构的特点,直至五代时期的画院出现,才有力地改变了这一局面,从此中国宫廷绘画的历史得以改写。  相似文献   

14.
百戏是中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起源于先秦,兴盛于两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非常繁荣,且内容更加丰富,种类更多.此时期的百戏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新特点.但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伴随着禁毁的声音,究其原因,不外是为政者遵循儒家礼乐制度的思维惯性,对人主在上的规诚和对宫廷奢侈佚乐的谏禁,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民间的百戏伎艺演出,魏晋南北朝的百戏在夹缝中顽强地生长,最终带来了隋唐时期百戏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确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园林范式还处于初级阶段,魏晋南北朝画论中山水画也逐渐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并推动山水画论发展以至影响园林范式研究。诗画园一体论,选取画家顾恺之与谢赫的画论观点分析寻找与园林营造关于山石的内在关联,将自然的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运用到中国园林范式。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战火动荡的时期,传统的儒家思想地位日趋下降,老庄思想受到了抬爱,淡泊清雅之风盛行。中国艺术开始走向觉醒,各门类艺术开始走向独立,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解放出来,走向独立。山水画理论也在与时俱进。传统的道家避世的思想在这时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史》是王仲荦先生毕生从事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和教学的结晶。该著作贯彻了魏晋封建论的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其经济文化成就为隋唐时代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结构严谨,体例新颖也是该著作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兴盛时期。道教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早已受到世人的瞩目,然而道教与唐代阶级斗争的关系却鲜有人论及。本文考察了道教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民间的流行状况,认为唐前期规模较大的陈硕真农民起义就受到民间道教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先秦至两汉,"名实"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名实之辩"主要讨论的是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实"理论既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课题,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从逻辑思想的角度,考察魏晋南北朝关于"名实"的理论和观点,能很好地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逻辑思想的发展铺设理论基石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这时候的山水画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出来。山水画在隋唐时始独立,发展到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也是继承与创新相互交织的历史,而对于传统的继承则往往表现出了隔代延续相承的特点。从元代开始,这种现象则更为明显。本文以宋代到清代的山水画发展为历史背景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