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记者的访问对象形形色色,访问的内容又是多种多样,这就使得记者与访问对象的谈话变化多端。说话,几乎人人会,但是记者与访问对象的谈话,却是一门艺术,大有探索的必要。先讲如何与访问对象迅速接近。从记者踏入访问者房间的一刹那到访问的正式开始阶段,可以说,是记者与访问者双方都在打量对方、观察对方、研究对方的阶段。刚开始的谈话,都带有一定的试探性质。一般地说,访问对象,特别是那些初次接受记者访问的对象是否愿意  相似文献   

2.
彭福元 《新闻天地》2007,(11):54-55
9月16日至10月2日,由省记者协会组织的湖南省新闻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希腊、土耳其、埃及三个文明古国。这是我们首次访问这三个分别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三个美丽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访问,即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这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访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问对象的配合、支持与协助;作为记者自身,讲究访问中的启发引导方法,则是关键。记者对不同的访问对象,应采取不同的启发引  相似文献   

4.
我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工作30多年里,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国外采访。我在国外大体做过三种记者工作:我曾常驻一个国家,兼顾一个地区重大问题和动向的报道;也采访过一些国际会议;还短期访问过一些国家。常驻国外记者  相似文献   

5.
记者与访问对象交往的难点 记者几乎天天要跟新的访问对象交往,又怎样使他们像老朋友似的尽心竭力地合作,不仅能对他们所目击的事物做一般的介绍,而且能把他们目击时的多种感官的感受回忆出来,最终把记者的采写对象——已属时过境迁、事过境迁的事物“复原”出来?这实在是记者与访问对象交往的一个难点。 有位新闻研究生向笔者抱怨:不愿接受记者访问的人就挺多。谁愿意接受访问并能对他目击的事物做一般的介绍,我就要朝他打拱作揖了。岂敢奢望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素材、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其中充满着复杂微妙的心理感应活动。一些新闻界的行家里手认为,优秀的记者加上好的采访对象即等于成功的采访。通常情况下,确是如此。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世界上有专门从事采访谈活的职业记者,却少有专门接受记者访问的职业人士。对于采访对象来说,记者往往总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不久对中国的访问,是历史上英国君主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女王的来访,不但受到了中国方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英国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和兴趣。尤其是英国新闻界竞争激烈,尽力要自己的记者加入女王的随行记者团。随同英国女王来中国访问的记者团人数达到二百,成为历史上来我国进行采访报道的最庞大的英国记者团。他们分乘三架记者包机,一路你拼我抢,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的采访,不仅仅要进行访问,还要进行现场观察. 新闻采访实践中,访问与观察是记者采访的两种最基本方式.观察中有访问,访问中有观察,通常二者是结合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廿六日至五月一日,美国总统里根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他访问的最后一站是上海、在上海逗留的二十二小时中,他到复旦大学访问与发表演说是上海之访的高潮,因此也是美国记者竭力进行报道的重点活动之一。这次随同里根总统来访的记者有二百多人,可算是个庞大的记者团。据说当时申请随访的记  相似文献   

10.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布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中国老记们也常说“七分采,三分写”。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有与被访者沟通的能力,要想有这种能力首先必须了解采访是一种什么行为,揣摩被访者的心理状态,弄清这些后才是提什么问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印象     
曾定洪 《新闻窗》2008,(3):27-29
中国记者协会与意大利记者工会每年都互派新闻工作者进行交流访问。今年4月,笔者随中国新闻代表团前往意大利进行访问,此次访问得到意大利记者工会的热情接待,就意大利文化、新闻宣传、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意大利新闻出版业较发达,有各种报刊杂志52种,代表团访问了《意大利共和国报》、《信使报》、  相似文献   

12.
“你们都是记者,访问过许多地方,采访了不少人,今天我先来采访你们好不好?你们今天可以发这么一条消息,题目就叫总书记采访了我们。行不行呀?”在场的三十来名港澳记者和其他同志都大笑起来。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四月九日上午在中南海会见港澳记者时的一个场面。这些港澳记者是来京采访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他们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重在访问,也难在访问。采访犹如一次战役,有“学”可依,有“规”可循,共性的东西记者是可以通过学习事先把握住的。访问则是采访中的一个环节。犹如一个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但它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一个战役中的决定性战斗,访问失败全盘皆输;尤其是采访对象情况复杂,难以事先充分预料,主要靠记者的现场应变把握,犹如战斗中的战术,需要机动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八月,由中央广播事业局国际广播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画报社几个单位的记者组成中国记者小组,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访问了民主柬埔寨管辖区的前线和后方。在四十多天的访问中,会见了民主柬埔寨政府的领导人,访问了干部、战士和各阶层人民群众,参观了部队营地、居民新村、医院和学校,拍摄了许多有意义的镜头。电视台记者拍摄了一部《为民族生存而战》的电视片,分五个部分,正在陆续播放。这里,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在柬访问活动的几幅照片。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本刊记者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同志,请他谈谈有关科学实验、科学报道和记者如何学习科学知识等问题。钱学森同志说:“党中央指出,阶极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  相似文献   

16.
都说记者这行是七分采三分写。而对一个煤炭企业报的新闻记者来说,采就更为重要了,也更加困难,所以,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访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几个记者同到一地采访,访问、观察的对象及所得材料大致相同,而各人所见却不尽相同。写出的文章,立意有高下之分;反映的事物,程度有深浅之别,乃至观点也有很大差别。原因何在?主要是记者的思想水平各异,在采访中的思维方式不同。在采访学领域里,如果说访问、观察是记者收集新闻的起  相似文献   

18.
试谈情感因素在采访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只有在采访中巧妙地运用情感因素,才能促使访问成功,甚至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事后访问是指某一新闻事实发生后,记者访问它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包括个别走访和开座谈会。多数新闻的采写离不开向人提问题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局限,记者单靠现场观察,有很多新闻素材是难以获得的。譬如,1979年11月25日凌晨3点30分左右,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的  相似文献   

20.
围绕苏联共产党前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病逝的有关报道,是从1984年2月4日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突然推迟对印度的访问展开的。2月4日,当印度联邦国防部和苏联塔斯社一经宣布,双方一致同意把这次访问“推迟一些时间’,立即引起了西方记者的大量猜测。法新社记者4日那天发回的专稿中说:“只有出了严重事件,才有可能影响这种高级访问。”路透社记者认为:“这可能同苏联主席安德罗波夫的健康状况有关,安德罗波夫已经有近半年没有公开露面。”“由于塔斯社是4月1日正式宣布这次访问的,所以,显然造成这次推迟访问的事情肯定是在过去的3天里发生的。”日本《读卖新闻》驻苏记者小岛更明确地指出:“安德罗波夫总书记的健康状况是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不公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