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事从我做起.写新闻何不如此?要想当一名多写多登高产丰收好新闻的新闻工作者,首先就要从自身抓起,取新废旧,具备优良的新闻素质,处处来一个自我更新建新.用新的脚步,跟上新的形势;用新的思想.开拓新的思路;用新的观念意识,寻找新的新闻线索;用新的耳力眼光,去听去看去探新人新事新动态;用新的巧妙笔调,描绘采写新角度新篇章.这样,只有这样!“新”字先行,并在自身扎根,才能写好新闻.因此,要想写好新闻,首先当好新人.  相似文献   

2.
“两广总督”是个比喻。所谓“两广”,一是广交朋友:一是广积资料。朋友,是记者的耳目,触角,信息神经;资料,是记者的财富,外脑,思想的参照系。因此,“两广”对记者来说,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要做好新闻工作必须当好“两广总督”——这不是推理,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我曾经采访过30多位新闻同行,其中有笔耕三四十年的“老新闻”,也有佳作迭出的新闻“新星”,他们几乎全都认为,没有许多朋友,没有丰富的资料,要迅速地捕捉新闻,要写出有力度的报道,是不可想象的。有的同志干脆建议大学新闻系开设如何交朋友,如何积累资料的课程,他们认为这甚至比传授如何写新闻还重要。大概正因为如此,一些大学新闻系开设了“公共关系”以及“图书档案”的一些课程;一些新闻单位则把“公关能力”,收集、整理、运用资料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4.
胡健 《传媒观察》2006,(3):29-30
记者的劳动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新闻材料,他的第一位的工作当然是“记”——采访、记录新闻素材。要当好“记”者,首先要当好一名“问”者。因为,“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们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很难设想,一个不会提问、不善提问甚至不敢提问的记者,能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问,是诸多采访手段中最直接、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新闻采访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最能表现记者能力的基本功之一。一个高明的记者,往往能够把自己的学识水平、新闻敏感、社会经验、机警才智融会…  相似文献   

5.
我理解,新闻业是一个社会责任很重的行业。它负担着为全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是整个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必须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新闻业至少承担着如下几项社会责任: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道德的建设,舆论监督和社会及历史文化的积累,它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如果要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就是在这个行当里让你懂得什么是责任,怎样为履行这个责任来要求自己,充实自己。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做一个社会人的前提。新闻业是造就一个社会人的理想平台。存在决定意识,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自然会历练…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拐点,其实不过是当年某个带着三分犹豫七分毅然的决定而已。四年前,当我拿下第二个硕士学位开始规划未来之际,就曾经在继续攻读博士和从事新闻工作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连续多年的书海泛舟和两个不同领域的硕士文凭虽令我对学术研究充满了兴趣,但一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强大的新闻理想,和对记者这一职业的由衷向往,却最终让我决定走出校园。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拐点,其实不过是当年某个带着三分犹豫七分毅然的决定而已。四年前,当我拿下第二个硕士学位开始规划未来之际,就曾经在继续攻读博士和从事新闻工作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连续多年的书海泛舟和两个不同领域的硕士文凭虽令我对学术研究充满了兴趣,但一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强大的新闻理想,  相似文献   

8.
新闻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梁衡解释说-- 说它特殊,是因为责任重大.它担负着为全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是整个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必须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新闻业至少承担着如下几个社会责任: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道德的建设,舆论监督和社会及历史文化的积累,它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刘艳 《记者摇篮》2009,(9):32-32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这是孟子对“人”的描绘,对仁、义、礼、智的阐发,也是对人性的精彩剖析。作为普通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记者,更是新闻报道所把持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0.
著名记者李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新闻作品,但作为杂文家,还鲜为人知,及至新华出版社今年出版了他的《热冷集》,人们才恍然大悟:那个在《半月谈》常常出现的杂文作者“谈峰”,原来就是李峰呀!笔者借在中国新闻学院进修,有幸聆听李峰教授讲课之余,请教于李峰同志,颇多收益. 有感而发李峰回顾了他初写杂文时的情景:那是1958年,我当时看到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思潮,写一般的评论觉得不过瘾,有些心里话说不出来,憋得慌,于是便采取了杂文这种形式,一吐为快. “这么说,您是‘有感而发’?”我问了一句。可以这么说.杂文必是有感而发.这种“感”,就是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发”,就是议论,议论必是议论我的独特感受,这就有可能说出一些新鲜的思想,如果这些新鲜思想能给人以启发,观点能站得  相似文献   

11.
从“访员”说起说起“访员”这个词,现代传媒人员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它确是我国近代报界对从事新闻采访人员的一个常用称呼。直到上个世纪初我国报界才把外国报纸的“记者”称号,用到本国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12.
13.
“业余记者”,故名思义非媒体人矣。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Ⅸ大众日报》、《济宁日报》等媒体上先后发表稿件300多件,其中有部分稿件获不同层次的奖励。这些稿件浸透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写作过程中更引发了我的思考:但在当今几乎没有通讯员生存空间的形势下,怎样写稿子?如何提高被媒体的选中率?  相似文献   

14.
一声“不容易”,道出了当今社会不同行业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彼此安慰,其中自然也有些许无奈.说起记者的“不容易”,实在太多太多.国家发展,社会转型,媒体蜕变,这个群体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就是如何不被各种矛盾交织的漩涡所吞噬. “人”和“新闻人”的矛盾.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曾拍摄了一张苏丹小女孩的照片.画面上一个女童跪倒在地即将饿毙,而一只兀鹰正在她身后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省委机关报驻各地记者站出现了许多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如何当好记者站站长、搞好记者站工作,笔者根据20余年的驻站经历、兄弟单位的经验,认为必须避免八大误区,树立八种意识。走出“躲进小楼成一统”画地为牢的误区,树立多侧面  相似文献   

16.
怎样当好基层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记者摇篮》2009,(11):39-39
在永乐地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整整二十年。多年来,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和新闻自身对社会起的作用,感觉人们普遍对记者“另眼相看”。我自己也充分利用了这种客观条件,以自己的形象感染力,去努力缩短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期达到满意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驻站记者要牢牢树立“以稿为本”的意识 记者要“以稿为本”,这本来不成问题,记者就是靠写稿立身吃饭的。但是这几年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出现使老问题有了新变化。 首先,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钱对人的吸引力大了,可赚钱的机会多了,难免分散记者的写稿精力,分散记者的事业心、成名心,甚至过去曾立下大志要当名记者的同志,有的也被钱所引领拐入他乡。 第二,记者的牌子有了新用途。过去当记者就是  相似文献   

18.
李庆 《新闻窗》2009,(1):48-49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一篇优秀的财经报道,一定是善于找到经济事件与百姓生活联系的报道。它应该是权威专业的,同时也是深入浅出的。茅于轼先生对于经济新闻的“定义”,正是一名市场类媒体财经记者所应该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业余记者“,故名思义非媒体人矣。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大众日报》、《济宁日报》等媒体上先后发表稿件300多件,其中有部分稿件获不同层次的奖励。这些稿件浸透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写作过程中更引发了我的思考:但在当今几乎没有通讯员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时代大潮赋予人们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崇尚高品位,高质量,力求完美。特别是人们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更渴望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富有。而记者应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的淬炼自己,跟上时代的潮流,站在时代的高度,写出有时代特色的精品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