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珊珊 《考试周刊》2009,(6):182-183
本文在配价是语义范畴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汉英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是基础汉语教学的重点,其在与动词搭配使用时,出现偏误较多.要区分二者,应对"不"和"没(有)"与动词搭配的不对称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没有"与动词的搭配条件主要体现在状态、时间、主客观性、自主(不自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动词配价连续统是语用层面的连续统。在现代汉语中,该连续统反映了动词配价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规律。从其构成看,配价连续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而且各子系统之间有地位之别,即,价质连续统>价量连续统>价位连续统(>左边的主导>右边的成分)。变价受有限条件的制约,增价的条件多于减价的条件,但统计显示动词减价比增价频繁。本研究从动态配价方面为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可为跨语言的配价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V+上/下"结构是现代汉语动趋式中很有特色的一对。运用描写和归纳法分析了"V+上"与"V+下"表现出的对称和不对称的情况。发现了绝对、相对两种对称情况并作出扩展性考察,基于"上/下"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区别归纳出6种不对称情况,进而从语音、语法意义、语义等角度出发,考察了该结构中"上/下"搭配动词的限制性特征,具体归纳出音节重音位置的前后、音节数的多少,意义的实在与虚化、动词性质的不同等方面是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语料库考察现代汉语路径动词到,研究发现:1.路径动词到共有四种句法搭配,体现了汉语兼具动词内建构语言和动词外建构语言的特征,属于第三种类型的语言——均等建构语言。2.到在连动式结构中具有不对称性,这是由心理文化及句法特征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给予动词的配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给予动词的配价状况,首先把给予动词分为绝对给予动词和相对给予动词,然后讨论了给予动词的语义分类,最后分析了给予动词对句法选择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运用配价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汉维语动词的"价"进行对比,说明动词的搭配关系对句子语义要素之间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汉维语动词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对《易经》中的动词进行了量化分析和描写,归纳出了《易经》动词的价、向系统及其基本句式。这个价、向系统包括:一价一向动词、准一价准一向动词、二价一向动词、二价二向动词、准二价准二向动词和三价三向动词。基本句式包括S+V;S+V+O;S+V+O1+O2;S+V+PN+O。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动词的词汇意义入手,从词汇语义和句法形式两方面对二价目的动词进行了界定,给出了二价目动词的语义配价框架,对目的动词作了句法和语义分类;然后本文考察了二价目的动词的句法选择,着重描述了二价目的动词对句式、时态、句法结构的选择,讨论了二价目的动词对配价成分的语义角色的指派,给出其语义配置式;最后对动词的核心格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义配价理论,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接触动词的客体都是表示具体实物或人的名词性成分,表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接触动词表示主体主动的去接触客体,客体的生命度是逐渐减弱的.接触动词能够进入二价动词的典型框架"N1 V N2",构成接触动词的基本句式是"主体 V接 客体".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中双宾语动词的分类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其稳定性或简洁性还有值得商榷之处。该研究结合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把汉语双宾语动词分成两个层次的类别:根据类典型理论,双宾语动词可以分为真双宾语动词和准双宾语动词;根据动作导致客体移动的方向,真双宾语动词可以分为左向和右向两类,并依此对英、汉双宾语动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英语中也存在着与古汉语的使动用法类似的词的使动用法,并分析了这些使动词的词根,得出了英语中的使动词的词根多数是由动词、形容词及名词构成,而这与古汉语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和相似性的重要结论。还对英语中的这些使动词在英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结论更加可靠。另外也比较了英汉使动用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0(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0(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14.
"看"类动词是日常言语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本文将英汉中常见的"看"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其用法进行了对比,得出英汉中的"看"类动词很少存在一一对应的词汇,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看"类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15.
:尽管英汉语分属不同的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但作为词汇转类现象的名转动词 ,在二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英汉名转动词的来源、语义结构、修辞特色 ,使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对照和分析 ,以此寻找英汉名转动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6.
论趋向动词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趋向动词”这一提法由来已久,似乎已为大家所认同。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文章以“起来”、“下去”和“下来”为例,从句法、语义角度对它们进行考察,发现在共时平面,它们的功能已经明显分化,因而不宜笼统地称之为趋向动词,应该将它们进行分化,兼属动词和助词。  相似文献   

17.
助动词作为汉语语法体系中数量不多的一类词,在定义、名称、词性、分类、数量等方面却无不存在争议,由此奠定了它在汉语语法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对现代汉语助动词研究进行回顾,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中找出其演变发展的规律,服务于汉语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助动词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一定社团成员们所讲述和用来交流的手段.它受历史变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语种,由于这些方面的影响,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规范和特点.任何一种语言,只要有生命存在,我们都会有不同的动词来描述生命的行为特征,但其表达及运用方式却有所不同.在这里,作者主要就英、汉语动词形态和种类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英语延终体动词、动静体与语法体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颇为复杂的微系统网络,理清其脉络,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提高正确使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与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名源动词。名源动词的大量存在与使用体现了人类思维过程趋向简洁化。纵观英汉两种语言中名源动词的诸多相似及体现在名-动转化过程中的相同的隐喻思维,可以清晰看到人类认知基础的同一性。这一同一性为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与沟通奠定了基础,为现实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