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侨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自称或被称,而不称之为“秦人”或“汉人”,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现在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绝大部分人是自福建和广东迁去的,其中又以福建沿海的漳州、泉州、福州等地区的人为最多,其远祖的绝大部分来自中原,而中原人又以固始为最多。固始人南迁人数最多时在唐朝,一是在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人闽,率大批府兵将校,平息“蛮獠啸乱”;一是在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寿州人王绪作乱,举兵克固  相似文献   

2.
王潮、王审知兄弟治闽与中原文化的南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潮、王审知兄弟对闽地的治理是中原文化南传的重要途径,在此之前,福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王氏兄弟对福建的治理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人才等方面,这些措施为中原文化的南传提供了政治环境、物质基础、人才条件等,使得中原文化在唐末五代的福建得到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正>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他们的先民原本中原汉族。在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种种原因,中原汉族曾几次大规模南迁,他们首先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驻足,然后继续向南迁徙,流布于南方各省。 这些南来的汉族先民被称为“客家,则始于宋代。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封建政府在对南来汉民进行户籍立册时,认为先到为主,称为“主籍”,后到为“客”,称为“客籍人”,又称为“客家人”,从此客家正式定称。由于“客家人”都是后来者,平原肥沃地区,皆为主籍捷足先登,“客家人“无法插足,不得不避住山区。因此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说法。“客家人”除在祖国东南地区流布外,其中亦有不少人从闽粤各地越海出国,浮漂到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欧  相似文献   

4.
福建古称闽,其开辟虽较中原为晚,“然自唐以来,文献渐盛。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仁义道德之风于是乎可以不愧于邹鲁矣。”(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序》)而且“明兴,益绪其业,山陬海澨弦诵相闻,硕士魁人后先继起”(明叶向高《闽书序》)。因此,至明代,福建已较发达,其风俗民情既具有从中原传入的成份,又独具特色,且各地的风俗民  相似文献   

5.
当中国历史推进到唐末、五代时,中原一带战争连绵不断,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而地处东南边隅的福建,却远离战场,社会比较安定,此时正值在“闽王”王审知统治时期,在他的“保境安民”、“轻徭薄赋”,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一系列开明政策统治之下,福建出现了相当繁荣的景象。王审知(862~925),字信通、详卿,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人。家世贫寒,祖上世代务农,兄弟三人(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他排行最小,审知从小就很有志向和报负,勤奋好学,少年时就“周礼之书无不皆览,韬铃之术尤所精致,与昆仲游处,未…  相似文献   

6.
福州的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中国东南部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南宋末与南明,都建成临时京都,因此,除成为中国古代乃至今日的全国重要港口外,还是一个人文基本、文风鼎盛的文明古邑。一、福州的重教之风自古有之福建在春秋时期属于东越,为越国管辖领土,因此她是“百越”族的一支,由于福建简称闽,史书上称“闽越族”。福州又是“闽越”的都城,吸取了吴越文化,随着中原人的南迁,又与中原文化融汇,闽文化遂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西晋前,福州的学校教育情况,无从考证。据史籍记载,福州在封建时期的学校教育始于…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福建的民族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融合情况 ,认为在秦朝和西汉前期 ,福建地区的主要民族是闽越人 ,其主要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经济 ,而偏远山区则仍为部落经济。经过汉王朝的多年努力 ,至东汉时期 ,闽越王国的大部分越人已经融入汉族。福建地区普遍建立了县级行政机构 ,经济、文化逐步走上了与中原开放交往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福建地处东南海隅,远离中原,因古代交通不便,山河阻塞,致开发较晚,至唐五代时期仍处于开发之中。开发尚晚的福建,由于人杰地灵,在唐五代时期已步中原各省之后,涌出不少贤才,呈现福建人才俊秀、文章隽永的状态,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黄仲昭《八闽通志》序云:“闽虽为东南僻壤,然自唐以来,文献渐盛。……仁义道德之风,于是乎,可以不愧于邹鲁矣”。福建人士在唐五代科举中陆续登上科第,进入政治舞台,他们所作的诗文,也是驰名遐迩,蜚声朝野。  相似文献   

9.
至今所见,中原姓氏入闽迁台之相关研究,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现三个研究视角。先是福建地方史研究中涉及的中原姓氏入闽问题,此类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等闽籍学者对福建民间家族再造中关于"闽祖光州固始"的回应。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跨区域移民史研究,尤其是闽台学者对闽南、客家姓氏祖地及姓氏播迁的溯源研究。然后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缓和及闽台同胞寻根活动之开展,由豫、闽、台三地学者共同推动的两岸关系视角下的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研究。由福建地方史向跨区域移民史和两岸关系研究视角之转移,总体上呈现为历史向文化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福建商业经济发展,市场商品贸易的繁盛,就出现特殊商品货币流通与铸造。自汉至唐,随着中原汉族迁闽,带来了钱币,唐时福建也好了铜钱。五代王氏治闽,铸有铁钱、铅钱、铜钱,但很粗糙。宋时福建也行铸币,建州丰国监历136年铸币,称上品。无时福建普遍用钞。明代福建铸宝钱,明末清初外国“番钱”流入福建。清初在福建开矿设局铸币,至光绪年间,福建出现“商办”的机器铸币厂,后归“假官办”及“官督商办”。民国时福建都督府又行铸币,市场上出现各种光番银币。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盘剥民财,致使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1.
<正>平面呈圆形的建筑你知道哪些呢?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天坛的祈年殿……其中有没有让人居住的处所呢?客家人、闽南人南迁福建省,简称“闽”。汉高祖时在那里设闽越国,后被汉武帝所灭,居民被迫北迁。然而,西晋末期北方的战乱、唐朝黄巢起义、南宋金人入侵,中原人不堪其乱,陆续迁入福建。分布在漳州、泉州等沿海地带的人形成了说闽南话的闽南人。  相似文献   

12.
唐代前期,福建仍被视为边陲地区。在中原士大夫的眼里,闽人“机巧剽轻”、“喜乱好斗”,文化层次较低。虽说这些评语明显有偏见的成分,但也不可否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闽中风俗的一个侧面。然而,随着儒学输入南方,福建文化崛起,至五代末年,福建已被视为“文儒之乡”,这一巨大的变化与儒者开发南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缦胡之缨,化为青衿。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福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唐宋以前,文化、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南北朝衣冠南渡,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入福建,且唐宋时期北方战乱未波及福建,使福建经济在宋元时期得到很快发展,在造船、航海、桥梁建筑等领域走在全国的前面。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占台湾总人口约97~98%的台湾汉人中以漳泉系闽南人为多数(约65~70%),客家人则居人数弱势。清代台湾是“移民型社会”,使各个族群间“械斗事件”频仍,亦使清代台湾“客闽关系”欠佳。因清代台湾客家人处于“闽强客弱”环境,当时台湾客家人也会倾向成立“客家义民军”帮助朝廷平定几场以台湾闽南人为首的乱事,即是寄望朝廷能多垂青台湾客家人,多替台湾客家人主持正义的集体心理。后清朝虽灭,此心理因素在“闽强客弱”环境下仍不断酝酿,到民国时期广东罗香林等人呼吁客家人当“崇正中原”时,便自然地转化为台湾客家人想“崇正中原、孺慕中原”的集体心理。  相似文献   

15.
曹坤明 《文教资料》2014,(2):129-130
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人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为实现中原崛起贡献“人”的力量。对于中原崛起所涵盖的经济、社会、文化、道德等多方面综合竞争力的全面崛起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应当通过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增强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民间故事可分神话、传说、故事三种类型,其神话主要有开天辟地、自然界及其变化、动植物、图腾及祖先、人类再繁衍、文化起源等内容;其传说最有代表性、流传面最广的有“山峰传说”、“茶叶传说”、“罗隐传说”、“寺、庙、观、塔传说”、“妈祖传说”、“八仙传说”、“朱熹传说”、“画师传说”、“郑成功传说”、“戚继光传说”等;流传面最广的故事有“巧媳妇和呆女婿”、“两兄弟”、“田螺姑娘”、“巧结姻缘”、“人正不足蛇吞相”、“老虎外婆”、“老虎报恩”、“蛇郎与三妹”、“十兄弟”、“神医”等。福建民间神话、传说及故事与福建特有自然环境、风物特产、人物性格、中原文化、宗教文化、海外文化、民族文化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谢祐神是唐宋时期福建造神活动中形成的神明,谢祐神信仰是闽西北客家重要的民间信仰。福建造神活动具有中原汉人移民的民众基础和精神需求,宋代道教和佛教的兴盛以及朝廷尊佛崇道的文化政策也为福建造神运动提供了文化和政治空间,对淫祀的治理和理学的兴起更对民间信仰起指导作用。在造神和民间信仰中也可以看到客家意象文化心理与道象文化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远程教育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一隅,远离中原腹地,东面临海,三面环山,全省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约占85%,素有“东南山国”之称。过多的崇山峻岭使福建交通不便,较为封闭,对山区人才的培养造成诸多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福建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加快福建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认真贯彻“科教兴省”的战略,培养山区等边远地区(含海岛)的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山区培养人才做了许多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和广大学员的欢迎。也为解决电大“不电”、远教“不远”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居住在福建的是土著闽越族。因此,要了解福建的历史,就非对古代闽越族进行研究不可。本文拟就闽越族的由来、分布,社会结构以及与中原的关系,试作初步的探讨。一、闽越族的由来和分布闽越族是越族的一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族,种类繁多,有杨越、夔越、夷越、于越等等,号称“百越”,分布于江汉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吕氏春秋》载:“扬汉之南,百越  相似文献   

20.
中西交流,时间长,地域广,在晋、陕、豫三省的出土文物上都发现了胡腾舞的图像,胡腾舞在中西交流开始就随着商品货物的运输一起进入到中原,并受到了中原各阶层人的欢迎,酒足饭饱之后常常跳起胡腾来助兴,它的伴奏乐器因此也随着流传到中原来,本文以晋、陕、豫三省出土胡舞伴奏乐器为例,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