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化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不能把二者的关系割裂和对立起来,应该从生态文明的本质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的维度,把二者看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应当把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实质理解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为指导的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应当区分“生态正义”与“环境正义”的不同内涵,以及他们在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上和构建生态文明理论问题上的不同思路,厘清他们所属的不同理论谱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构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环境正义”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2.
以代际正义、多物种正义与世界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正义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未来愿景与价值诉求。目前全球生态教育正朝着“社会公平”转向,但存在“浅层环境教育”的不足,批判生态教育学作为一种“深层生态学”指向下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成为国际生态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向。批判生态教育学萌生于全球化过程与新自由主义、媒体文化论、可持续发展、生态种族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理论源流,其核心立场是理解人类环境暴力行为和社会暴力行为之间的斗争和联系,并呼吁研究者不仅要阅读“文字”,更要阅读“世界”。批判生态教育学具有批判性、辩证性、国际性、系统性、变革性和行动性的理论品格,孕育了生态文明教育的伦理维度、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彰显出生态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学立场”。批判生态教育学还是建设民主、多元、可持续环境的重要路径,主要的实践途径包括实施批判性全球公民教育、发展批判性在地教育学、提升学生的环境素养,以及创设民主化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3.
生态问题本质是人与人的不正义的后果,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是构建人与人的社会正义来实现人与自然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感是一种价值情感,它的增进直接推动人类自觉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文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传播价值正能量的基本形式,其内在实践逻辑决定了其必须将培育环境正义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将有力推动高校环境正义感培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生态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集中体现为对“如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关系”这一基本问题的“中国式解答”,其要义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独特的生态观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哲学根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价值取向,以“建设美丽中国与清洁美丽世界”为发展目标,以“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为通达路径,形成了完整逻辑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也为后发展国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正义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奠基性价值。当代正义理论的发展,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走向正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正义理论的承认、关系与分配三重维度出发审视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其非正义现象主要表现为:分数至上导致“承认正义”缺失,经济利益导向造成“关系正义”偏差,以及社会分层的教育投射致使“分配正义”匮乏。基于此,我国应构建以正义为基本导向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逻辑,确立以“承认”为内核的价值理念,重构校内校外育人责任联盟机制,纳入基本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以期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诠释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新征程,探索“两山论”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是构建中国特色乡村生态文明理论的应有之义,推动乡村生态保护落实落地的必然要求,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视域下落实“两山论”,持续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类已经进入新世纪新千年之"为伦理思考所支配"生态文明时代。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理当回应时代文明发展趋势把生态文明纳入价值视野,以谋求一种与传统政治要素结构相容的新的政治观,即生态政治。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解决有赖于社会制度的变革。这种变革在当今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政治过程的生态化,包括以各国政府决策的生态化和国际环境正义新秩序的确立为内容的双重构建,以实现遵循"环境正义"的"理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蕴含着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价值。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从优化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探索尝试“互联互派互学”,实施政企双方合理有效嵌入治理,不断优化合理的机制设计,助推政企关系从“单向维护”向“双向互动”的转变,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新型健康政商关系的实践生成,为民营经济活跃地区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培育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实践经验和有效遵循。  相似文献   

9.
党的全面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把舵定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力求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命题从历史与实践出发,围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重大理念,明确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的战略地位,有利于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引了科学方向、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思潮中,新自由主义代表罗尔斯在其巨著《正义论》中为现代政治哲学提供了道德哲学基础,通过新契约论证明的两个正义原则作为有效调节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使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转向正义。罗尔斯认为,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一种正义的制度应该通过各种社会安排来改善那些“最不利者”的处境。通过研究,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生态现代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代化理论由于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将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统统遮蔽,因此,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生态革命,是生态哲学原理和方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广泛辐射而引发的现代化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现代化自觉促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和谐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增值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开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之绿色资本与生态文明之路的有序转换。  相似文献   

12.
桂林市探索生态政治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党委和政府制定生态发展战略;二是环保职能部门建立"批、管、监、罚"的环境管理模式;三是政府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四是加强政府为主导的环保对外交流。这些生态政治建设途径对广西生态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高兹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源自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由此,他认为要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就有必要超越经济理性,以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进行社会主义生态重建。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也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而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critical and revolutionary educational praxis is increasingly shaped by and through ecological politics and imaginaries. Indeed, given the pervas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crisis in our everyday lives and vocabularies, we argue that critical educators can no longer ignore questions of ecojustice. In keeping with a grow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green Marxist scholarship, we argue that "greening" critical pedagogy ought not diminish its radical intent or its goal of transforming oppressiv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Drawing o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ecology, we argue for critical revolutionary pedagogy to be informed by a dialectic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that highlights the situatedness of environmental conflict and injustice toward nonhuman nature without obscuring its historical production under capitalist value forms. In particular, we explore schooling as one site of environmental injustice before embarking on a broader discussion of how justice toward nature more generally may be substantively linked to the objectives of critical revolutionary pedagogy.  相似文献   

15.
卢作孚、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们提出了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在怎样建设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卢作孚创造了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晏阳初则探索了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笔者通过对二者乡村建设思想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对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关注区,其科学重建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体现在灾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重建的方方面面。汶川地震灾区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共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包括与科学重建融合共建,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融合共建,并在不同区域有着差异化的实现模式,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区域路径与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一书着力探讨了农村社会转型对法国社会现代化、特别是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是法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研究的一部力作,其成就是突出的。然而,书中涉及法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原因的一些提法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容易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反过来,政治的不稳定又使现代化进程发生中断。政治稳定对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又推动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政治可持续稳定是在政治稳定中进行政治改革,通过政治改革维护政治稳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政治可持续稳定必须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异化。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自然以及生态主义视野下的人与人的和谐,建设生态政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生态政治不仅着眼于目前生态问题的解决,更是实现发展可续和生态公正的政治保障机制。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政府以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是目前建设生态政治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各有意义,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与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与权力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张力 ,二者既彼此渗透 ,又相互冲突。知识范畴的演变始终与权力不可分。现代化进程既加深了权力对知识的依赖 ,又削弱了知识分子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西方国家经过现代化进程中知识与权力的激烈冲突后 ,逐步确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处理知识与权力关系的体系 ,但是其技术理性霸权又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知识与权力的真正关系 ,阻碍了知识与权力的良性互动。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经过了反复的曲折与调整 ,反映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极端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