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夜》的创作与茅盾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从1920年代开始,茅盾就在文艺批评领域崭露头角,他积极探索中国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逐渐表现出引导时代文艺思潮的自觉意识。并且,茅盾还在研究小说创作的理论专著中深入探讨了小说创作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纵观茅盾在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可以发现,他呼唤作家在创作中表现时代社会的文艺思想贯穿始终。这种文艺思想不仅表现在其文艺批评方面,还渗透到他的小说创作过程之中。《子夜》标志着这种文艺思想的成熟。考察茅盾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想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厘清茅盾的文艺实践活动是如何影响到《子夜》的创作的。  相似文献   

2.
周立波以故乡益阳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并不是“十七年”时代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充分的乡土性,并且与现代文学发展时期的乡土小说特色不同的新的乡土小说。他的这些乡土小说在“十七年”时代延续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传统,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炜的创作就处于一种持续的不安和焦灼之中。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和浪漫精神的作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社会面前,他的灵魂仿佛被两股不同的力争夺着、撕扯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抒情同时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所创作的是一种典型的独白型小说。其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定性与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这既成就了张炜小说创作的鲜明个性,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炜的创作就处于一种持续的不安和焦灼之中。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和浪漫精神的作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社会面前,他的灵魂仿佛被两股不同的力争夺着、撕扯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抒情同时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所创作的是一种典型的独白型小说。其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定性与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这既成就了张炜小说创作的鲜明个性,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艺现象是社会现象。作家创作小说不仅是个体精神劳动的产物,也是社会精神文化生产的标志。每个作家的创作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小说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的。如果说时代生活是坐标轴系,那么,不同作家的创作就是坐标轴上的不同“点”。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相联系而发展,时代坐标轴上不同作家创作的“点”也构成了不同的艺术对比。因此,只有从现实对比和历史联系中分析小说的意旨倾向,才能正确判明它的性质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伟大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深入生活的创作手法也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不朽。路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就是中篇小说《人生》。路遥在这篇小说中描述了一个陕北青年高加林在爱情和事业上的悲剧,这个悲剧带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人性内涵。如今它所产生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带给我们的对时代发展进程的审视和人性的关照仍然鲜活,它的社会价值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失,重读小说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很多时候作家和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内在对应性,而路遥本身也正以其个人的命运和爱情悲剧带给我们不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叶绍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人生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小说,关注普通人的人生,反映人生的疾苦,表达对普通人生苦难的同情和对造成人生苦难的社会的批判;坚持现实主义的方向,关注时代风云,在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中展现人物思想变化的脉络,对整个人生派小说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对时代和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双重把握。郁达夫独具意蕴的小说在现代化进程上应该得到重视并赋予合适的价值评估。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以及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类型等等,基本实现了对时代层面的全方位透视。小说艺术上表现出超越与重塑,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也是欧洲现实主义心理分析派小说的巨匠。他生活在法国历史上剧烈变革的时代,亲身经历和目击了这一时代的种种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创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波谲云诡动荡不安的政治社会生活,形象  相似文献   

10.
李劼人是创作史诗性作品的第一人。他以其系列长篇小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这奠定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李劼人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追求,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他创作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作家本人具有对历史发展的卓越的史识史见;在于他对中外史诗性小说创作优秀传统的借鉴与继承;在于他对作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尤其重要的是他对史诗性美学追求毫不动摇的坚持。正是李劼人在史诗性创作上的独立特行,成就了他的创作的独特性,保障了他创作“小说的近代史”的成功。这些经验,值得今天的创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任玉娟 《考试周刊》2014,(50):23-24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压力促使他创作转型,美国社会的动荡为他提供了契机。非虚构小说在梅勒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阐释了梅勒运用小说技巧处理反越战游行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他的审美艺术观明显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他站在中国新旧交替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用一种“自叙传式”的“自我”的方式审视生活,分析问题,从事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转换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黄小配的小说理论主要发表在他主编的《中外小说林》期刊上,在当时的影响很大。本文试图从他的小说理论的创作对社会的影响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切艺术都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由于日本学传统和学理念的影响,日本私小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无法具有社会意义”、“素材狭隘”等局限的一面。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反映出中国“五四”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侧面和他的民族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修改与风格。  相似文献   

15.
孟伟哉论     
孟伟哉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多的文学创作道路,他至今也不是一个专业作家。除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半待业状态,曾因祸得福而能有较为集中的时间从事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的第一、二部的构思与写作之外,他的其余的创作都是在业余进行的。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已逾二百万字。他的创作不限于小说,他也写诗,写有长篇叙事诗《英雄像》、长篇抒情诗《“吃草”歌》和若干短诗,也写理论文章,但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创作上。他的小说从体裁上看有长篇、中篇、短篇(包括微型小说);从题材上看,有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写现实生活的,有写古代社会的,有写虚幻世界的。他的小说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崇高和诗情,他的创作道路是大体上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老舍小说叙事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的小说在叙事模式上,深受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和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吸取了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营养,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而创新。老舍的成功,与他的特有的艺术气质以及所处的时代关系密切,使他在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基础上能进行更高层次上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7.
杨劲平 《考试周刊》2008,(52):118-119
在一次"创作与批评"座谈会上,沦陷区作家关永吉如此发问:一篇小说为什么必须集中、单线地写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发展,不允许散漫的结构呢?他说:"我们是生活在这么复杂的社会里,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许多有着关联的事件写在一起呢?那不是更能使一个故事‘立体’么?"他的发问从某个角度昭示了当时时代对新的小说艺术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小说,充分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说与时代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他的环境描写就带有人性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是他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小说的历史背景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鲁迅小说的基本主题,就是针对那个时代的实际,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揭示其吃人的本质,并进而探索革命的前途。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正是在描写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20.
小说创作是鲁迅前期文学活动的主要方面。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成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世界大师之一。他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广阔道路。一、现实主义创作意图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开始创作小说。他创作小说的意图首先是为了改良人生,改良社会。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