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孙喆 《学语文》2014,(5):15-16
一、导入 蒲松龄在名著《聊斋志异》中用奇幻的笔法、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与众不同的世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1986年《聊斋志异》被搬上荧屏,拍成电视剧。我们来欣赏电视剧主题曲:"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播放视频)  相似文献   

2.
"悬殊"是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第6版)的解释是:"【悬殊】相差很远:众寡~|贫富~|敌我力量~。"而同书在解释"相提并论"时这样用了它:"【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机械化和手工劳动的效率不能~。"——"悬殊"之前加了"相差"。  相似文献   

3.
崔与之曾"七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是南宋后期有名的贤臣。而他同时也作为一位文学家名世,有"岭南儒宗"之称,并开创了"菊坡学派"。嘉定十三年(1220)他奉旨入蜀,在蜀五年,政绩颇多。而他在这期间也间有诗作,惜现存不多。从仅存的蜀中诗来看,崔与之在蜀中交际颇广,时常与丁黼、李曾伯、洪咨夔等人唱和,而这也成为他蜀中诗歌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唐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祖父乃唐高宗时期的名将高侃,父高崇文官终韶州(今广东曲江)长史。高适早年随父亲旅居岭南。高崇文后来病死任所,年少失怙的高适回到中原,客居梁宋之间。《新唐书·高适传》记载:"适尚节义,诸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缙绅所推。"  相似文献   

5.
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特有的传统建筑脊饰,是建筑空间表意的重要元素。岭南传统陶塑脊饰在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仅为广州陈氏书院、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和德庆悦城龙母庙四处(港澳台、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等地还有遗存)。在与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关系上,陶塑脊饰首先强化了建筑空间的边界,引导了建筑空间的序列;其次界定了人的心理空间范围;最后营造了建筑空间的氛围,表征了建筑空间的性质。在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关系上,陶塑脊饰是岭南最高等级的传统建筑装饰,是灰塑在材料上的继承和发展,其题材也代表了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特色题材。  相似文献   

6.
点灯时分     
编辑手记:郭文斌老师的《农历》,清明那章里有个特柔软的小细节,说祭祖磕头:爹磕了三个,起来作揖。五月(姐姐)也磕了三个,起来作揖。六月(弟弟)多磕了两个,起来作揖。把爹给惹笑了,你小子干啥都是个贪。六月笑笑,心想多磕两个头总不是坏事。回味起来,意趣盎然。  相似文献   

7.
1.重设计开发,让岭南民间体育器械"活"起来
  1.1 在组合中拓展功能:为了更好地研究开发"一物多玩",首先,教师要激发幼儿对岭南民间体育器械的兴趣,使幼儿既喜欢玩,又乐于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岭南民间体育器械的运动功能比较突显,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尝试将岭南民间体育器械类游戏和多种运动器械组合运用,拓展岭南民间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如图略)。这些具有层次性的玩法,为幼儿自主选择与积极探索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多种运动器械的提供给幼儿岭南民间体育游戏带来了无穷的魅力,在游戏中幼儿的走,跑,跳,攀,爬,钻等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同时通过不同的器械使幼儿的动作更协调,更灵敏,更准确,更有力。  相似文献   

8.
今天广东境内的粤语、客家话等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其中有些特点在二百年多前的清中叶岭南四家诗集中就有所反映,如粤语区地名中心语素选用"涌"或"滘"、袭用前缀"阿",客家话"爷"保留南北朝时的"父亲"义项等。结合相关资料,对岭南汉语方言中的这类词语进行分析,能够找到广东境内的汉语方言历时发展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由彭兆荣、李春霞合著的《岭南走廊——帝国边缘的地理和政治》(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岭》,下面引用只注页码)一书,是徐新建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文化走廊丛书”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有这样的论述:"起来"、"下去"在某些情况下也是表示情貌的,"起来"表示开始貌(笑起来、唱起来);"下去"表示继续貌(念下去、搞下去)。"起来"的表示情貌也是较晚的事。大概在元代产生。"下去"的表示情貌,是由于"起来"的类化。它的起源最晚(红楼梦中还没有)。在《儿女英雄传》中,才发现用"下去"表示继续貌的例子:便静静洱的听他唱下去。(第三十八回)底下要只这等一折折的排下去,也就没多的话说了。(同上)待要隐忍下去……天长日久……更不成事。(第三十回)其实,在《红楼梦》之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岑参的生年问题,学界意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文章从唐代进士及第守选三年的应有之义出发,辨定其生年:岑参天宝三载春进土及第后,守选三年,于天宝六载春授官,其年三十,由此逆推,定岑参生年为开元六年;岑参在诗文中多处地方提及其年岁,以其开元六年的生年来观照这些诗文,则丝毫没有扦格斗氐牾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今所存见的明刊本"李贽批评本"《西游记》,为无锡文人叶昼托名作伪的产物。卷首所附《西游记题辞》的作者"幔亭过客",为吴县人袁于令,生于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卒于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词曲家与小说家。叶昼托李贽之名所批评的《西游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前后,其所用底本,为唐光禄刻印于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其批评主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西游记》宗旨的揭示,二即借批评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三为对《西游记》艺术的称道,四是对佛道思想的宣扬。其中,又以一、二为其批评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公爵哈斯木汗是清末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克烈部落的最高首领,国内学术界对其袭爵年份和去世年份的看法长期存在错误,对其儿子精思汗的出生年份则一直缺乏记载。《光绪朝朱批奏折》表明: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三日(1876年7月14日),哈斯木汗承袭其父阿吉黟遗哈萨克公爵。光绪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91年2月6日),哈斯木汗因病去世。其长子精思汗出生于同治四年(1865),次子博克西出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光绪二十年四月初五日辛亥(1894年5月9日),精思汗承袭其父哈斯木汗所遗哈萨克公爵。  相似文献   

14.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庾信于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出使西魏,后梁灭亡,被迫仕周,历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洛州刺史、司宗中大夫等职。宣政元年,古洛州改为商州,庾信该年正好回长安任司宗中大夫,故而有人认为庾信是洛州最后一任刺史。在理顺庾信仕北后期任职顺序的前提下,发现庾信离任后,萧圆肃于宣政元年曾担任过洛州刺史,进而得出庾信并非为洛州最后一任刺史。  相似文献   

16.
湖南花鼓戏的班社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草台班时期,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半台班时期,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专业剧团时期,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  相似文献   

17.
桐城派散文名家刘开享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为桐城派中后期散文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对于他的生卒情况,研究者多依据方宗诚或姚元之之说加以推算,将其享年定为四十一岁或者四十岁。根据刘开本人的行踪自述及其友人诗文中的相关记载,可知刘开乃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其享年实为三十六岁。  相似文献   

18.
收藏于甘肃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是目前唯一未曾影印出版的存世《四库全书》,很值得研究。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钞成装订完成时间,学界异说纷呈,影响了对该书的研究和使用。而通过考证《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御制诗集》、《清实录·高宗实录》、《十朝东华录·东华续录》乾隆卷等相关记载,辨析其他几种说法不妥之处,可以肯定“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说法是唯一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20.
宋代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即有争议,主要存在3种观点:(1)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途中;(2)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返江宁途中;(3)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赴京途中。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及《宋史》记载的史实来分析,只有熙宁八年春二月王安石再任宰相,才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阐明创作时间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