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放初期,曾在教师中间进行过思想改造。在十年动乱时期,曾认定教师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至最近,中央曾三令五申地肯定,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但是,社会上一有风吹草动,有的人对教师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就发生怀疑,有些教师也忐忑不安。因此,在理论上彻底解决教师的阶级属性这个问题,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 在原始氏族社会,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那时还没有学校,也没有教  相似文献   

2.
<正> 按摩可以缓解长期精神压力和情绪压力,此二者都可导致抑郁,所以有许多研究得出结论说按摩疗法有助提高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研究者认为按摩会促进可以提高情绪的内啡肽的分泌——这可能既是对推拿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日前,记者就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专门采访了《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名誉站长、中国未来教育研究会研究员、希望小学荣誉教师杨国军教授。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杨国军教授认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确保我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求,是党的建设的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士、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教授,一位75岁的老人,当他人生的蜡烛燃烧时,照亮了别人;当这支蜡烛燃尽时,就悄悄地离去。 先生厚德博学,一生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生命不息,工作不止。2003年7月15日,他放下了正在做的光电子学科30年学科规划,放下了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事,也撇下了瘫痪在床、相濡以沫50载的妻子,永远地走了……  相似文献   

5.
我最早见到王逢贤老师是读博士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们当然对先生早已心向往之。那时在德育领域里,几乎所有研究生都知道王老师等国内几个大腕级的人物。所以,我老早就知道他、读他的文章。但是真正见到他,是我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1996年6月,我们几个学生举着牌子到南京火车站接王老师和黄济老师来南京师范大学主持我们的博士论文答辩。遵照导师鲁洁教授的指示,我们把先生们从南京火车站一路接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南山专家楼。  相似文献   

6.
采访顾孝诚教授的念头,是因为看到媒体上刊登她的一些富有个性的讲话而生发出来的,大抵记者都喜欢有个性、敢想敢说的采访对象。此前没有接触过顾教授,只知道她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位老人,她的那个圈里的人更愿意称她为“伯乐”,原因是经她培养、挖掘的生命科学方面的人才不在少数。与老人的谈话,自然是从今年在北京大学举行的“21世纪生物科学前沿论坛”谈起。因为她是这次论坛的组织者之一。 谈话是在她简陋的办公室里进行的。窗外透进来很好的阳光。 “我不认为他们是来捧场的!” 说到她组织的这次论坛一次就请来了3位诺…  相似文献   

7.
停了将近三十年的社会学教学、科研工作恢复了。我国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最后一届毕业生,现在年龄已五十多岁,多数人已改行。老一辈社会学专家,年事已高。从目前社会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队伍看,青黄不接,由谁来创建新中国的社会学呢?  相似文献   

8.
于立,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院长,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1月16日,我们采访了于立教授。整个采访过程当中,我们被于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厚的师长风范所感染,深切地感受到他那闪烁着的思想光芒。 一、及早形成主见 问:当我们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发现它与本科阶段有着许多不同,最为明显的差别在于我们的思想。您能不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2007,(18):50-53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欢快的季节。新的学期,《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要在全国推广。当我在电话中与北京舞蹈学院的潘志涛教授约定采访时间,潘教授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
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大众.对“百家讲坛”等学术传播方式的评价可谓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史学界对方法论的探讨兴趣不减;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冯先生是清史专家,新时期倡导、推动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学者之一。他以深厚的微观实证研究著称.对方法论问题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亦有其见解。尤其可贵的是.作为史学家,冯先生多年来提倡并实践着历史知识的大众化,对于媒体以各种方式传播历史知识予以赞扬。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冯先生博大的学术襟怀、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11.
▲:刘先生,您好!我们相识虽然已有多年,我们只知您小时候很苦,毕生勤奋拼搏,是我国世界中世史学科的主要带头人之一。但对您过去的工作经历不太清楚,您能否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80后的晚辈,负笈求学于厦门大学,聆听他的教诲多年,但多次请他谈谈治史的体会,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他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上一代是其恩师傅衣凌教授等史学前辈,下一代是他的学生辈,恢复高考后成长起来的博士。而他不老不少,既无研究生学历,也无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许多时光消耗在政治斗争的折腾中。只因青黄不接,受改革开放之赐,打破论资排辈,被推到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岗位。他与同一代许多学人的遭遇相比,是幸运的。但一生只做三件事:林则徐、土地契约、海洋史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最终完成,不好说。到了吕小琴毕业要离开母校的时候,再三恳求他作一次访谈,可能他感到离别后不知何时再相见,不便给学生留下遗憾,就答应了她的请求。在南国鹭岛凤凰花开的日子,我们来到杨老师在美丽环岛路旁的家中,进行了这次访谈。为了节省时间,一开始便直奔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1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知为什么,采访沈老,我的脑子里总时时冒出曹操的这段诗句。我想,这段诗句用来形容面前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这位为中国教育事业一辈子奋斗追求的老人,是再合适不过了。——作者采访手记  相似文献   

14.
北京的清华大学是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在台湾也是知名学府。一个人,从台湾的清华大学毕业,留美取得博士后两年,最终落户北京的清华大学。她说,这是她与清华解不开的缘份。 她就是现在清华大学的教授、“地震波勘探开发”联合研究所的所长杨慧珠女士。 在见到杨慧珠教授之前,我想,她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会不会象我采访过的专家学者那样,思维严  相似文献   

15.
16.
投考到刘佛年先生门下学习和工作两年来,与先生朝夕相处,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得到先生的指点与关怀。先生平时谈学问和工作多,谈个人少。这次《中国教育学刊》约我写一篇有关先生的文章,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才有机会较系统地了解他的学术经历和主张。先生1914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大学期间他开始  相似文献   

17.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总有一些批评之声。因为人们普遍感觉到,家长连同学校把孩子过早地推向了应试教育的战场,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基本方向。如何认识基础教育的真正含义?如何保证基础教育不偏离方向?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顾明远教授。什么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既要打好儿童青少年全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也要打好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又要打好走入社会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以此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八月二十六日(夏历七月十六日)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和文字改革工作者王力教授的八十寿辰。王力教授从事语言研究和教学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他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诗律学、汉语发展史、中国语言学史、汉语规范化、文字改革、语言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多建树。他写出著作四十余种,论文一百余篇,计千万字以上。他为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使他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为活跃我国语文学界的学术空气,促进语文现代化和文字改革工作,我国学术界的著名人士和语文工作者叶圣陶、胡愈之、吕叔湘、叶籁士、周有光、倪海曙、王竹溪、季羡林、岑麒祥、周祖谟、吴宗济、王均、唐  相似文献   

19.
龚先生,您好!您是我仰慕已久学界前辈,也是我多年来极为钦敬的著名学者。对于您的学术成就、以及您孜孜以求、勤奋治学的精神,更有一种高山仰止般的敬重。今天能够有机会向您请教,感到十分荣幸。那么,下面我们先从您的治学经历谈起吧?您能不能就您大学毕业之后.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人生和学术经历,给我们谈一谈?  相似文献   

20.
赵寄石是一位女性,在幼教界颇有声望。我采访她的时候,她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烁,目光炯炯,思路清晰。望着她瘦小的身影,想到她曾为中国幼教事业呕心沥血已整整半个世纪,不禁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