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个人的胸襟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教育同样需要胸襟。评判“好教育”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不能忽视,那就是教育是否有胸襟。教育的胸襟源自于学生的胸襟,而学生的胸襟则与教师的胸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越来越趋于像“地球村”的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胸襟意义重大。通过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国际胸襟,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学生把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及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人之整体“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最终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国际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 ,面对汹涌澎湃的波涛 ,你的目光深邃而坚定地随着浩瀚无垠的海面眺望远方 ,如果此时你的内心有着满腔的热忱和无尽的抱负 ,你感到超然的豁达 ,你与海产生了共鸣 ,那么你必定是一个视野开阔 ,胸襟豁达之人。 (题目是“由海纳百川说开去” ,文章开篇先对“海”的特征进行描写 :“一望无际”、“汹涌澎湃”、“浩瀚无垠” ,表现“海”的宽广和气魄 ,为提出自己的观点张本。)海纳百川 ,海的胸襟是如此的博大宽广。自古以来 ,凡欲成大事者 ,必有开阔的视野 ,博大的胸襟。目光短浅何来远大的理想 ?没有凌云壮志又谈什么视野…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国画中意境的产生以及怎样与文学相结合,从而形成国画表现的一大特色。 晋顾恺之曾说“神仪在心”、“迁想妙得”;唐王维曾说:“凡画,意在笔先”;宋沈括称王维的画说:“其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机”;清唐岱说:“欲求神逸无过于遍历名山大川,则胸襟开豁,毫  相似文献   

5.
善良的心     
一天,我从河边走过,看见几个人站在河边,他们在看水里一个漩涡。一个孩子指着漩涡问道:“那是什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另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孩子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孩子说:“那是河水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说:“那是水里的星星。”又一个孩子说……显然,孩子没有大人那么理智,在孩子眼里,漩涡是他们想象的翅膀。偏偏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大人,这是个女人,女人说:“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女人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几个大人的白眼,还有人说:“这女人有毛病。”大人骂那女人,是因为女人不应该和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6.
叶燮《原诗》之理论体系,绝非仅体现于其创作论一端,而是以“胸襟”为桉心,统摄了创作论与诗歌发展观两个主要部分。大致为:以盛衰正变、“变能启盛”明“胸襟”之用,以“才、胆、识、力”充之,继而以此“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理、事、情”。使之“发宣昭著”,最后存之于“自然之法”。“胸襟”既是扫除“古今盛衰正变之肤说”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创作中表现“不可明言之理、事、情”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7.
家有秦小姐     
在超级女声很火的时候,那是一个冬天,我家秦小姐买了件大衣,回家一看下我一大跳。“我说秦小姐,你买这衣服给谁穿的啊?”“我啊。”秦小姐穿上黄色、背后有超级女声字样的大衣我面前转了几圈:“怎样,好不好看。”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一只百折不挠的蚂蚁,给了我鼓舞,给了我力量,让我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坚强。那是怎样的一只蚂蚁,又是怎样的坚强?让我们一起阅读《月光下的坚强》……  相似文献   

9.
付丽娟 《今日教育》2006,(7S):80-81
我的耳边老是回响着这样一句话——“老师,妈妈说你有着天使般的面孔,更有菩萨般的心肠!要我好好跟你学,说这是我的福气!”至今,我都不知道说这话的家长姓什名谁,但是每次想起她,眼眶都会立刻湿润起来。那是一个怎样不幸的女人,又是一个怎样坚强的女人啊!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六岁的时候,姑姑问我一个怪问题:“你知道你的脸在哪里吗?”我想,这还会不知道,用手朝脸上一指说:“这不是嘛。”可是她摇摇头说:“哪是鼻子。”于是,我把手指挪了个地方,可是她说:“那是腮帮子,不是脸。”我把手指往旁边挪一下,她说:“那是嘴巴。”往上挪呢,她说:“那是眼睛。”再往上,“那是前额。”最下面呢,“那是下巴颏儿。”我窘住了。在自己的脸上,居然找不到脸,真是奇怪了。最后,终于想到了以攻为守,反问起来:“那,你的脸在哪儿呢?”姑姑笑了,说:“把我的鼻子、腮帮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颏儿……放在一起,就是我的脸。”  相似文献   

11.
<正>陶行知先生怀着“爱满天下”的宽广胸襟与视野,树立“教育救国”的信念与梦想,立足近代中国的实情,在当时师资力量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发展民主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就近就地低成本解决师资问题,独创性地提出“小先生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为了使日益增多的知识保持在记忆中,并能根据需要迅速提取、应用,就必须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牢固地纳入一个结构清晰的系统里,形成一个整体网络。怎样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编织知识之网呢?  相似文献   

13.
求生教育     
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和一个瑞典男生吃饭.聊得正开心的时候,他忽然说了一句:“我要去趟洗手间.”从洗手间回来,他对我说:“我们可能要走了,我有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去医院.”  相似文献   

14.
所谓“国际视野”,也就是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问题,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树立人类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善于汲取多元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如何通过日常教学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国际胸襟,提升人的整体“素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体现了儒者的理想胸襟,也可以说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境界。何谓“为天地立心”?就张载本意,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赓续者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当以为学生“立心”为本。那么语文教师当给学生立什么样的“心”?怎样给学生“立心”?  相似文献   

16.
观念决定行为,品格决定境界。校长的胸襟、视野、为人处世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管理品位。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群体,怎么看待教师,折射出校长的人才观、管理观和道德观。那么,校长应该有怎样的教师观呢?  相似文献   

17.
阎彬老师教学《电》这堂课,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启示,根据一年级儿童特点,从发展儿童语言入手,把孩子的思维拓宽,采用“先说话,后识字”方式,打破了过去一年级先识字的传统教法,立意新,是一次带有创造性的改革尝试。阎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并不是停留在词、句本身阶段,而是很注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鼓励学生充分说话,把孩子的视野扩大,因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到“电扇”这个词时,老师就问:你们家有电扇吗?什么样子?电扇,当今可以说家家皆有,于是学生思路大开,纷纷举手,争着发言。有的说:我家有电扇,是放在桌子上的。老师说:那是台式电扇。有的说我家有电扇,是放在地上的。老师说:那是落地式电扇。有的说:我家有电扇,是吊在房上的。老师先纠正孩子说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然后说:“那是吊扇”有的说:我还看见一种是安在  相似文献   

18.
“视野”和“视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视野,比喻思想或见识的领域;视角,是指观察、审视问题的角度。对教材解读而言,视野指向的是思维的广度,视角指向的是思维的角度。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解读教材应有怎样的视野,又应选择怎样的视角呢?  相似文献   

19.
视野与视角     
“视野”和“视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视野,比喻思想或见识的领域;视角,观察、审视问题的角度。对教材解读而言,视野指向的是思维的广度,视角指向的是思维的角度。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解读教材应有怎样的视野,又应选择怎样的视角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