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职田,是政府官员在职期间经济补贴的一种形式.它作为封建俸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北宋时期,对于养廉、防贪、巩固封建统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关于职田问题,前人尚未有专门论述,本文仅对北宋职田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学地理学视野下柳永羁旅行役词中,近40首涉及文学景观的书写,实现了对南北方空间的还原。时空结合的艺术结构不仅表达了柳永的个人情感与独立人格,还叙写了北宋都市文化,再现北宋经济文化之繁荣。柳词文学景观书写还蕴藏丰富价值,包括构筑北宋风俗画卷、彰显北宋文化精神、独具文旅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宜州  杨虹 《职大学报》2014,(2):43-45
一方面,11年间安徽省整体经济发展效率处于上升趋势;滁州市、宣城市和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效率一直保持DEA有效;合肥市、芜湖市、铜陵市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效率仍存在提升空间;六安市经济发展效率长期未达到DEA有效水平。另一方面,考虑径向和角度的CCR模型比非径向、非角度的SBM的测评效率值高,存在一定程度高估偏误。与理论相符;同时SBM模型测度经济效率长期变化的波动幅度明显,而CCR模型对经济效率的波动有一定程度的掩盖现象。  相似文献   

4.
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经济发展代价的价值计量便是经济发展成本。经济发展成本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耗费的超出合理中间投入之上的生态成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的价值计量。它是经济主体集体环境非理性行为的结果,当经济主体采取成本推进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来实现其目标时便会形成经济主体的集体环境非理性行为,从而形成经济发展成本。经济发展成本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经济发展成本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经济发展成本—经济主体行为—制度安排”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新的经济学解释框架。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低成本的经济发展,而实现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晁补之的闲居词刘银光发生在北宋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是一次旨在改变宋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地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这次活动虽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减轻了人民负担,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由此而引发的新旧党争却是旷日持久,一直持续到北宋灭...  相似文献   

6.
大型体育竞赛在解决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大型体育竞赛对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表明了大型体育竞赛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很积极的作用,为各地区争办大型体育竞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芙团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尤其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动荡,这种状况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奉文分析了亚洲国家金融的脆弱性,并探讨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启示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有关琼花的记载始于北宋,乃扬州之独有,咏琼花诗由此成为扬州文坛之独有,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本文试从<全宋诗>中初步考证出北宋咏琼花诗数首并加以分析,权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靖康之乱”以后 ,北宋政权集团以及北方流民南迁长江流域在今长江中下游流域部分地区造成了一定的语言影响 ,这从这些地区的文白异读可以清楚地看出  相似文献   

10.
北宋倡导文治,号为宽容,但也屡屡发生一些以文字言论构造狱案的事件。北宋一代发生的文字狱是号为文治的政治中的不和谐音符。以政治斗争为主线,以台谏为工具,是北宋大部分文字狱的主要构成要素。文字狱是北宋政治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药市,自唐宋时期初步发展至明清时期日益繁盛,是传统中药材交流与贸易必不可少的市场载体。明清以后,全国陆续出现许多颇具影响的地方药市,其中“南樟北祁”(江西樟树药市、河北祁州药市)作为地区甚至全国性药材交易的典型代表影响甚大,一直颇受各界关注。两个药市的发展之路,有相同之处,亦有各自特色。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应对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变化时,“南樟北祁”结合各自实际作出了适时适当的抉择与变化,实现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发展与整合。  相似文献   

13.
安徽区域佛教的传播进程与发展轨迹可谓中国汉地佛教发展脉络的一个缩影: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不久,即波及到了今天的安徽地区;魏晋南北朝为安徽区域佛教的传播时期,发展规模初具雏形;中唐以后至两宋时期,该地佛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及至明清,安徽佛教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清末以后,安徽佛教虽在历次战争中屡遭削弱,但衰而不灭;进入新时期以来,安徽地域佛教走上了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安徽区域佛教这一盛衰起伏的演变历程,折射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背景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黄河频繁决溢、日常防护不断,由此也导致物料的日常耗费、储备规模都颇为可观.为保障黄河防治的顺利开展,朝廷也逐渐在物料的准备、使用、保管等多重环节加强检计,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体制,从而对当时的黄河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时期黄河防治中物料检计制度的确立,对宋代乃至后世的黄河防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追溯歌词发展历史,以为自唐至北宋“涵养百馀年”,均呈“乐府声诗并著”局面。她批评“宋子京兄弟”,“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考宋祁创作,有声诗,亦有“乐府”。宋祁是仁宗朝雅乐建设的骨干,他“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正是宋初礼乐文化建设中“士大夫之词”创作的典型表现,也反映出“旧声”、“新声”竞相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中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巅峰时期. 本文以文物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现宋代社会对蹴鞠运动的健身价值和道德教化的认知从而鼓励儿童进行蹴鞠情况,研究发现,文人与艺术家对蹴鞠描述角度不同导致宋代儿童蹴鞠文物较多而文献记载较少的现象. 同时本文首次对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藏宋代抱鞠童子彩陶俑进行了考证研究,反映出宋代儿童蹴鞠情景、鞠球的制作工艺的进步、鞠服鞠靴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的清代钱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金融机构 ,发展到清代 ,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日益完善 ,近似现代银行 ,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其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 ,它在外国势力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过程中起了助纣为虐的消极作用 ;另一方面 ,它加速了沿海和内地的商品流转 ,扩大了国内市场 ,增加了产品输出 ,加速了中国特别是腹地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朝建国初期,城市商业并不发达,其后在灭亡辽、北宋的过程中得到大量辽宋钱币,才由原来的"以物易物"转变为货币经济。金代典质业在满足普通百姓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税收,进而促进了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典质业在汉代就已经开始萌芽,后发展到金代时,出现了"流泉务"这一独具其时代特点的典质机构。唐代至金代典质业的法定利率,其变化基本上呈现下降之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