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安时代是“文人”从“士人”群体中分离出来而独立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时期,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批创作者是当时“文人”集团的杰出代表。他们通过书信往来表达了对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全新理解,包括以辞赋的审美性彰显非功利的文学个性、在五言诗创作中借鉴辞赋的字斟句酌以加强描写的审美意义以及抒情小赋的诗化趋势等时代经验。而书信中流露出的时代剧变中“文人”何以自处的复杂心态更是对汉魏之际历史变迁的生动折射。重温建安“文人”的书信创作不仅是深刻理解当时文学正在发生重大转折的直接途径,对于重估“文学”自觉于魏晋这一经典文学史命题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张振龙教授在2014年6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魏之际文人风习转型及其文学影响研究"(批准号:14BZW043)。该课题从发生学角度,分别对汉魏之际文人交游、创作、典籍整理、品评、游艺等风习的转型及其文学影响进行微观和宏观上的层级研究。课题主要内容有:(1)文人交游风习转型及其文学影响研究。主要以时间为顺序,对汉魏之际文人交游风习进行考辨,展现其转型的过程和特征,分析其对文学的具体影响。(2)文人创作风习转型及其文学影响研究。注重从时空和创作主体等方面,归纳汉魏之际文人创作风习的新变化,通过对文本的体悟解读,探讨其对文学发展的作用。(3)文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出现与持续增加是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新现象。关注这部分“新兴群体”的入职适应是推动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带编进入公办幼儿园工作不满5年的7名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的深度访谈显示,由于内在愿望需求与外在现实环境之间的不协调,研究生学历教师入职幼儿园后,普遍在保教实践领域遭遇了“是保育员还是保洁员”“是专业教师还是专业写手”的身份冲突,在同侪交往领域遭遇了“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是孤单的独行者”的身份冲突,在专业发展领域遭遇了“是强烈的成就动机者还是沮丧的学习者”的身份冲突。由于个体能动性发挥程度与所获环境支持程度的不同,研究生学历教师应对冲突的结果有所不同。有的实现了理想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顺利协调,有的则选择放弃理想身份,黯然接受现实身份,还有的拒绝现实身份,最终离开幼教行业。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及教师自身应共同努力优化其入职体验,促进其良好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4.
5.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在中国文化进程中,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从“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运动直至临终,他始终坚持着文化上的改良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哲学上的实验主义。胡适中西舍璧的文人气质影响了“五四”后一代青年,被大批文人拥为精神界导师。他关心国家、社会的命运以及前途而激发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凸显了其鲜明的政治人格。本文在分析胡适思想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83):89-90
本文搜集了电视剧中具有商务背景的对话,分析了加剧会话冲突管理方式如何对身份之权利属性构建,例子分析对我们今后的商务会谈策略运用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壕吏》等叙事性古诗属于较为特殊的文体,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教授方法。这类叙事诗有叙事的冲突性,也有人物的个性,更有诗歌的意蕴。针对文体特征,从叙述视角出发,以冲突为核心,逐层深入,方能感受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文坛上,弃妇诗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汉魏时期,面对十分普遍的弃妇现象,文人们用诗赋去感受弃妇们的哀怨和痛苦,表达对她们的同情与关注。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能揭示出在封建礼教逐渐严酷的汉魏时期,文人强调男尊女卑、欣赏妇女的顺从等创作心理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9.
茶的清幽纯净的自然属性与文人士大夫淳然淡泊的人格追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能净化其心灵,锻铸其人格,抚慰心灵创伤,获得心灵上的超脱,体悟到蕴藏在茶深处的生命意义,体悟到宇宙的真谛,最终达到一种澄清雅洁、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如今多将"文人画"与"士人画"等同而言,解释为与画院画相对立的一种绘画类型,这其实是一个偏见。"士人画"与"文人画"的创作主题、核心思想、评判标准都存在许多差异,两者应是相对独立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与之相适的陶瓷也在前代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其质地与纹饰逐渐趋向艺术化,而这种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受作用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喜好,因而本文将透过宋代瓷器的艺术化装饰来一探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独立发展出的本土佛教宗派,禅宗思想对唐宋时期的士大夫文人群体心态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通过简析唐宋两代禅宗的思想内核和发展变化,分析和对比其对两代士大夫文人心态的影响,从而理解禅宗的顿悟思想和超越精神对这一群体追求精神解放、心灵自由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汉魏之际士大夫的精神历程为考察对象,认为东汉的瓦解迫使士大夫节义观发生变化,汉魏嬗代进一步摧毁了他们“国身通一”的精神世界,曹魏士大夫以开辟形上空间为精神出路,为魏晋南北朝士大夫重建了不同于东汉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绘画鱼中,中国文人运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借用现实中的鱼形象,描绘鱼的生存状态,借鱼的自然客体来表达中国文人对于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体系中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使鱼文化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历代绘画鱼的造型特征及人文属性两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绘画鱼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阐释正义的一般意涵入手,揭示作为法的核心价值“正义”,是目前法哲学研究的热点命题。它在不同时空维度中冲突、对立的表征是揭示正义永恒不变的特质根源。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先生从普遍人性论的观点出发,鼓吹学应当诉诸普遍的、共同的人性,提倡“人有行”,其最给终目的在于提倡贵族学。通过生活实例,批判了梁先生的这一观点,提出人之有行或无行与学作品本身并无必然联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首先在于人的身份和谐.农民工身份存在制度身份与职业身份、政策身份与阶层身份的双重冲突,这种冲突既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解决农民工问题已作过很火努力,也反映了问题解决得不彻底.农民工的身份冲突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农民工问题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全局性、广泛性、深远性、系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雅"是我国传统士人的人生追求和审美理想。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士人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救世"与"自救"的双重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士大夫与文人的双重人格。不同的人格具有不同的"雅化"追求:士大夫追求的是"典雅"一格,讲求以修养和学识作为根基,"典雅"倾向是儒家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产物;文人追求的是"风雅"一格,与"典雅"相比,"风雅"不重人格的道德充实和内容形式的讲究,更多一种天赋自然气质,更具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东汉桓谭与魏晋嵇康先后提出"琴德最优"论,借琴来宣扬各自的操守,二人所论有着不同的审美背景与审美取向。汉魏文人善鼓琴,并拥有高深的琴技。他们特别重视琴,且形成了各自特殊的琴结。汉魏文人的琴结,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代表的是汉魏阶段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嵇康清峻的文化品格,透射出文人的独特气质,对中国文人精神的陶铸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这位竹林领袖、魏晋人望、魏晋风度的引领者,用文字、思想与生命共同完成了对理想与人格的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