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交叉”是爬泳两臂配合的三种形式中的一种,50年代初,为全国运动员广泛采用。由于“前交叉”技术配合时,两臂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够理想,因而出现一臂入水后在体前消极“滑行”,以等待另一臂入水后方开始划水。这就使得运动员在游进中出现划水时加速,移臂减速的现象,破坏了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之均匀性,造成较大的阻力,减慢了前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运用Dartfish 5.5软件以25帧/s速度对北岛康介、汉森、谢智、范德伯格等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多届比赛的技术解析,分析不同竞技阶段的技术特点与技术风格.其结论如下:(1)保持较快划频的积极游进节奏是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2)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技术表现出:身体位置高平,躯干、腰部与手腿动作配合协调;窄收腿、快收腿,窄蹬腿的腿部技术特点;宽划水、深划水的手臂技术的特点.(3)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游进时的重心水平速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双谷双峰",运动员划手与蹬腿是产生推进力的两个主要动作,单个动作周期内最大速度产生在手臂内划阶段,但蹬腿的推进力冲量对速度的贡献要大于划手的推进力冲量.  相似文献   

3.
游泳是我院的必修项目之一.通过70-80学时的教学,在基本技术方面对初学者的要求是:学会蛙、爬泳.考试标准:(1)达标:用一种姿式连续游完800米(女),1000米(男).(2)技评:蛙泳50米.爬泳:20米(女),30米(男).我担任女生游泳课教学的时间较长,所教学生中,有的学得很快,游起来较轻松,游距也长;而有的学生虽然很努力,但是动作掌握得不好,也不能游远.经过观察分析,发现不能游远的学生多数是游起来身体倾斜,上身高下肢沉,这是由于腿部肌肉紧张,产生的前进力和上浮力小而造成的.如:游蛙泳在蹬腿时,脚及小腿内侧对不准水或蹬水的方向、路线不对,因而腿部下沉;做爬泳腿的动作时,腿部肌肉僵  相似文献   

4.
自由泳教学,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普遍游泳教学的难点,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本文提出,完全可运用自由泳10小时教学法,使学生基本掌握自由泳技术要领;并从自由泳教学的熟悉水性、分解动作和配合动作阶段,腿、臂动作与呼吸配合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等分段分析入手,对自由泳10小时教学的具体教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由泳配合技术与划臂、打腿推进力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8名男性一级水平大学生游泳运动员.采用游泳技术评价法、推进力测试法和统计方法的测试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以运动员一定游泳速度下的划频和划幅作为技术指标参数,原位牵拉水中测力仪,自由泳划臂和打腿产生的推进力分别是配合技术推进力的76.41%和36.5%;自由泳完整配合技术产生的推进力与划臂、打腿产生的推进力之和的比例关系,可以作为评价游泳技术与游泳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指标.短距离自由泳完整配合产生的推进力是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悉尼奥运会游泳比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本从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在改进动作技术与训练方法、增加游进动力和革新装备设施、减小游进阻力等两方面的应用实例,探讨了铸造奥运泳坛辉煌的原因,希望能提高我国游泳界对训练科学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两位优秀选手在第28届奥运会蛙泳比赛进行录像分析,结果表明:1) 北岛康介采用"小波浪式"蛙泳技术,"避阻"技术异常突出,充分利用划臂、蹬腿和腰腹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推进力,而且在收臂、收腿时始终保持较好的流线型,提高了游进速度.2) 罗雪娟采用"高航式"蛙泳技术,划水效果好,动作频率快,协调,连贯,蹬腿有力,滑行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动量"的概念是游泳理论中的另一个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评估游泳选手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受试者为健将级选手和体校中15~16岁专业游泳选手。研究方法包括使用了电子测力记录仪来测定游泳选手的划水动作。游泳选手划水动作记录装置是首次在这些研究中使用。游泳选手在自由完成练习时实施电子测力的平行研究。一名游泳选手系上绳索完成游泳练习,对如下参数进行了分析:力量特征、速度-力量特征、力量耐力、游泳技术(基于协调系数的计算)。根据这些数据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出游泳选手的身体素质水平。一名选手在不同阶段划水动作的力量和时间特性首次以图像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研究外部动力特征和流体动力学的新方法。该研究使人们能够识别一次划臂中"动量"的定量指标,而这在竞技游泳教科书中还仅是一个理论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就更多的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灰色夭绕四论蛙泳分满动作如配合动作速度技术的点、外关联分沂模型,分析了蛙泳臂和腿势进中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该还比结果结合定性分析对游泳训练的应用过程。关键词##4蛙泳;;灰色系统;,点;;斜关联度;;关联序;;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游泳时每个动作周期内的速度变化是由划水动作和准备动作的技术效果决定的。研究每个划水动作周期的瞬时速度便于评定游泳运动员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的合理程度。但是从前对游泳技术中的这一问题研究得很不够。其主要原因是很难找到一种适于在竞技游泳中使用的,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1,6,7,9)。  相似文献   

11.
出发台出发(以下简称出发)是游泳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自、蛙、蝶三种竞技游泳姿势开始时必不可少的出发技术,又可将其视为一个技术简单、动作舒展的向前跳水动作,因而对广大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出发技术对初学者来说尚有一定难度,加之对其教法研究甚少,因而教学效果常难令人满意。至于因害怕在该动作技术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而干脆削减了这一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每个游泳运动员从初学游泳到发展成为一名优秀选手,在其成长过程中,几乎每次训练课都要进行打腿和划臂的训练。但是,有关打腿、划臂速度和游泳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还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爬泳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明确地提出了腿部动作是爬泳教学的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爬泳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并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实践,概括出“三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游泳——是一项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运动,改进游泳的教学方法,达到在短时间内掌握游泳技术,对初学者甚为重要。现国内在蛙泳教学时,一般是采用:陆上模仿练习——水中熟悉水性——蛙腿教学——蛙臂教学——臂腿配合游教学——加呼吸动作的完整配合游练习的教学程序。按一般的教学情况,从不会游到能游25米——50米,大多数人要用16—20学时才能完成。主要原因是初学者不会浮体和呼吸,从而无法在水中进行连续的反复练习。如何解决初学者下水后不沉、又能自如地呼吸,从而能在水中进行连续反复的练习,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研制了用塑料浮木条制成的活动式蛙泳速成教学板,简称“速成板”,在初学者的身上以增大浮力(见图一),使初学者下水后基本能浮于水面,并配合教学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向后大回环是单杠回环动作中最基本的运动技术之一.对于从事体操运动,并力争成为优秀运动员的人,它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近年来,单杠运动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日本运动员塚原光男在慕尼黑奥运会上成功地完成了"月空翻"动作就是其中的一例.迄今为止,体育科研的中心议题是"体力",像田径、游泳、举重等受体力因素影响较大的运动项目,即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至于与技术因素关系密切的器械体  相似文献   

16.
移臂是蝶泳准备动作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由于它既不能象划臂那样直接产生推动身体前进的推进力,又不致象蛙泳向前伸臂那样会有较大的阻力,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很少给它以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分析探讨游泳技术的文章比比皆是,但移臂技术却少有人问津。本文拟就上面所提及的“不能增加推进力,也不会加大阻力”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对移臂的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笔者认为移臂的作用不仅有其直接结果,而且还有其间接结果。人们所以对移臂技术看得无关紧要,正是由于过于看重了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竞技健美操放松技术的生理学意义。放松技术不仅体现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操化动作、难度动作、过渡、托举和配合五方面的动作过程中,而且对运动员节省体能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游泳,是体育学院体育系学生的必修课,但在学时分配中,由于全局和局部的矛盾,使该课程的计划学时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全面掌握游泳技术的需要,致使我院大部分本、专科各届学生只能掌握蛙泳一种技术。这种现状是不利于普及和提高我国游泳运动,不适应学校体育发展需要的。因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体院游泳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过去体育学院普修游泳教学的经验看,较好地掌握蛙泳技术,需20~30学时;掌握仰泳技术,需30~40学时;掌握爬泳技术,需40~50学时;掌握蝶泳技术,要60~80学时,但游泳教学仅为68学时,要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四种竞技性游泳技术,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试论自由泳打腿在少儿游泳训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少儿游泳运动员50米自由泳打腿成绩;1分钟晨脉;和200米打腿与划臂的血HL值相比较分析。说明打腿在少儿游泳运动员训练及选材中有着重要作用,使自由泳打腿不仅应成为少儿游泳训练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还建议打腿成绩应作为一个选材指标,为广大教练员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我国游泳接力项目的水平,采用自动计时装置接力出发判断器对2001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接力项目全部参赛队的预、决赛接跳时间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运动员和接力队的接跳时间处于较差水平,分析了接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研究证实当水下运动员在最后一次移臂动作臂出水时,接跳运动员开始做出发动作,接跳时间个人为0.10s,全队为0.30s是合理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