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科学热”的出现,重视图书馆的领导越来越多,双牌县委书记唐治帮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唐治帮,作为一个县委书记,要抓的事是较多的。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区区图书室。他说:“农村图书室是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农民迫切需要学政治、学科学、学文化,必须解决他们看书难的问  相似文献   

2.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298-298
自从我担任科学教研组长以来,我觉得科学课的课堂也有一片新天地。《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科学志趣,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农村小学如何上好科学课,已成为科学课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于是我也投身于农村自然教学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应山区农村自然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已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生产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转变时期。为了适应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一九八四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对技术、资金、供销、储藏、加工、运输和市场信息、经营辅导等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要为加快农村商品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和生产体制的改革,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的要求日益迫切,应运而生的乡、镇图书馆(室)也迅速发展起来,它已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农村读者类型分析入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文化研究方面贡献甚巨的有两 大学派,即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 派.他们基本上构成了媒介文化研究上的"双 璧"。本论文重点比较了两个学派的差异,认为 相同点有三:他们属于广义的批判学派;都不仅 仅是种单纯的媒介文化研究理论,更是一种参与 政治的方式;都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同之 处有四:研究视角与旨趣的不同;截然不同的受 众观;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分野;具体方法论差异 等。最后,笔者总结出了从法兰克福学派到文化 研究学派的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了三个方面 的转变,即从文化精英主义转向文化民粹主义, 从政治性转向方法论,态度上从悲观转向乐观。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通过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文化、科技信息帮扶工作,从所看到的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见解,特别是关系到农牧民读书看报,学科学,用科学等发展农牧业生产一些问题,以及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变。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也正向着新型的现代农民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农民、农村和农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临新形势,作为基层新闻部门只有切实做足、做深、做活"三农"文章,只有凝心聚力办好农村节目,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政策送到农民心坎上,把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传统生产观念已经起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深深懂得“要想脱贫致富,科学文化开路”的重要含义,而且在千方百计寻找学习、掌握科技文化的途径。县级公共图书馆应面向本县广大农村开展服务,为改变我国农村科技文化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生产发展,加速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积极的贡  相似文献   

9.
一、新形势对出版的要求原来以为,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影响固然是深远而又广泛的,但对出版工作可能关系不大。现在看到,实行生产责任制所出现的新形势,对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万千诸葛出茅庐》的通讯说:生产责任制使“广大农村出现了群众性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新形势”。“联产责任制使农民对科学种田产生了极大兴趣,他们自觉自动地学科学、用科学。如今这个地方,科学技术人员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给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大好的“天时”,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亿万劳动人民正大踏步地向“小康”目标迈进。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使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要致富,靠科学”。已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共同的认识信条,一个“学文化、学科学、求技术、掌信息”的热浪已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逐步掀起。各具规模的乡镇基层图书馆(室),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这是当  相似文献   

11.
石研 《新闻界》2006,(5):72-73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社会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农民的精神领域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坚持主流精神的前提下,精神追求呈现多元化。然而,现有农村的媒介消费结构相对单一,有数据表明,农民接触不同传播媒介的比例为:电视95.7%、报纸17.2%、广播12.2%、杂志13%、互联网1%。在其它文化设施落后,文化活动贫乏的情况下,农民接触最多的文化载体当数电视了。因此,本文拟从电视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其对农民精神追求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12.
全国出版工作会议期间,我听说浙江省出版局局长马守良同志在学习了十二大文件之后,组织了110多人分批下到农村搞调查研究,很有收获。这次他风尘仆仆地赶来开会,带来了广大农村读者对出版工作的殷切希望,我就特地去拜访了他。我们一坐下来,马守良同志就兴致勃勃地畅谈起农村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是农村出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那确确实实是空前的,出乎我们意料的。这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必然结果。”接着,他介绍了他们调查的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05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广大农民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正在推进农村奔小康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特别是现在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迫切需要汲取科技文化知识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粮食和其它土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应当和可能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这一历史性跨越,小仪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也对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行双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自主权,地怎样种才能增产?副业如何搞才能致富?全靠农民掌握科学技术。一代有文化、懂科学的新式农民正在迅速成长,他们对书刊资料的需要量日益增涨。  相似文献   

17.
本刊特派记者徐平报道:近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向上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已引起不少出版社的注意。特别是连年来政府的扶贫政策,促使一些落后的山村农民生产与生活出现许多新气象,农民购书的人增多了。他们为改善生活,努力学科学学技术,积极开发新的栽培与养殖领域,为吸取知识,必须大量购买读物。  相似文献   

18.
1984年最后的一天,我从早晨到午夜十二点,处理了省内外农民朋友、农村干部、广大听众的三百多封来信,在来信登记簿上用红笔写下了:4070。这就是《农村信箱》一年来信的总数。这个数字比1981年的2901封,1982年的3074封都有了较多的增加。《农村信箱》的宗旨是,为农村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服务,向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和经营管理改进技术的经验,帮助他们学习政策,解除思想顾虑,用文化、科学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敢于致富,善于致富,共同致富,为祖国四化大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中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亿万农民深切地感到“不懂科学吃苦头”,迫切要求向农村普及科学技术。在这新形势下中国科普作协于1981年12月召开了农业科普创作座谈会。会上畅谈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新形势,农业科普工作面临的新任务,交流了科普文章写作经验,发出了面向农村需要,开展科普创作的倡议。会后由科普作协农业委员会与辽宁省科普作协和农业出版社商定编一套丛书,以应广大农村的紧迫需要,帮助解决当前生产中最迫切的技术问题。考虑到目前农村文化水平低,求知与实用结合得紧,用于图书的购买力不高等特  相似文献   

20.
媒介发展对仪式的影响及媒介仪式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媒介符号和媒介偏向的变迁,探讨仪式和媒介仪式以及他们发挥社会化功能的机制随媒介的变化。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媒介变迁促进了仪式的发展;时间偏向的媒介加强了仪式的历史性;空间偏向的媒介为仪式向媒介仪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广播是转变的起点;同时空间偏向媒介的及时性、扩张性弱化了仪式的历史性和重要性;第三,媒介仪式扩展了仪式的传播空间,加速了仪式世俗化、观众和表演者的分离、仪式主题变异以及受众对仪式价值的评价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