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两岁左右正是孩子“第一反抗期”形成的阶段。那么,家长该怎样正确对待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两个例子。东东两岁了,以前他一直是一个快乐、随和、讨人喜欢的孩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总爱和大人对着干,任何事大人都要依着他,不然他就大吵大闹。早上,东东拿着一把牙刷,一边跑,一边就要把牙刷往嘴里放,爸爸马上告诉他不要那样做。东东看着爸爸,倔强地说了一个“不”字,然后慢慢把牙刷放到了自己的嘴里,让爸爸知道,自己就是要和爸爸对着干。于是爸爸硬将牙刷抢了过来,没想到“风暴”来了,东…  相似文献   

2.
一次家访,一位家长向我告状,说他的孩子最近特别不听话,经常与家长对着干,弄得父母一筹莫展。像这个男生这样不顺从或反抗权威(尤其是反抗父母或教师)的教育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幼儿三、四岁这一阶段,心理学上叫作“第一反抗期”。因为这时幼儿往往特别执拗任性,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愿听父母的话,只是一味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稍不如意,就用哭闹来反抗。许多年轻父母为此大伤脑筋。“第一反抗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活动,会操作许多物体,独立活动的意愿增长,不论干什么,都想自己来。  相似文献   

4.
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  相似文献   

5.
孟广义 《家教指南》2004,(12):47-48
“第二反抗期”一般指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这段时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他们对父母的管教深为反感,甚至在行为上发生反抗。有的学者亦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则把它称作“为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战斗的”的时期,或叫“心理烦恼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很有必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王文娟 《山东教育》2005,(33):27-28
随着各个托幼园所相继开园,三岁左右的新入园幼儿及其家长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这是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被送入功儿园这个陌生的新环境,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让这些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孩子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发犟劲”就是心理学讲的逆反心理。一般在儿童10——15岁比较明显,到了这个年龄,“忽然”事事都要和你对着干了,也就是说“发犟劲”。这个年龄段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反抗期,过了这个反抗期,就会好的。对待逆反心理有许多方法,关键在于量体裁衣,一把钥  相似文献   

8.
常有父母在咨询中向我们抱怨,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是很听话的,进人中学以后反而越来越“不受教”、“不听话”了,常与父母“顶牛”、“对着干”。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来自于青少年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9.
“反抗父母”的青春期孩子季诚钧,李顺根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越大越爱顶撞大人了!”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演变成了一场剧烈的亲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为何如此“反抗父母”呢?青春期孩子反抗父母的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10.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十五六岁时,总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家长的话根本听不进去,遇到什么事,宁可憋着也不跟父母说,这种状况一般会持续两三年。父母们很悲哀,不知为什么亲生骨肉要这样处处和自己作对。心理分析学家把这段专爱和家长、老师“作对”的青少年时期称为“逆反期”。“逆反期”是孩子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与疏导,将会使孩子对人对事冷漠、多疑,学习被动,精神委靡,形成偏执、对抗社会的病态性格,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11.
少年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少年反抗期”或“第二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 ,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 ,逐渐产生“成人感”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情绪表现出“闭锁性”和不稳定性 ,性意识逐步觉醒 ,心理矛盾增多 ,常对父母持反抗态度。可以说 ,少年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 ,是从未成熟走向成熟、从未定型走向定型的“反抗期”。这要求家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少年“反抗期”。一、了解孩子 ,尊重孩子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是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少年期的孩子 ,学习活动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书本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常常可以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明天就去幼儿园告诉你的老师。”孩子为什么会固执地不听父母的话呢?老师又怎么能使孩子轻易地服从呢?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来看,幼儿期特别是三到六岁的孩子正处于通常所说的第一反抗期。这年龄段的孩子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让成人意识到他们的存在,重视他们的能力,往往会出现反抗执拗、捣乱和顶嘴的现象。虽说这些现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对此不问不闻、放任自流,而是应该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愉快地度过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13.
2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他们变得叛逆,喜欢和父母“作对”。  相似文献   

14.
卢勤 《母婴世界》2012,(3):18-19
许多父母很奇怪,为什么很听话很乖的“宝宝”到了3岁就不“乖”了,开始和父母对着干。  相似文献   

15.
元旦前夕,小一班的家长和老师聚集一堂,就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沈杭凯老师:孩子在2~4岁期间,一般会有一个“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一些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具体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听话,非常粘人,一定要买某一样东西,不肯睡觉,等等。这些任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反抗行为。各位家长,当你的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6.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上把幼儿三四岁这段时间叫作“第一反抗期”,因为三四岁的幼儿往往特别执拗、任性,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愿听父母的话,只是一味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稍不如意,就用哭闹来反抗。许多年轻的父母常为此伤透脑筋。“第一反抗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两三岁之后孩子已经能够自由活动,并学会运用物体的许多典型动作。他们的独立活动的意愿也明显地增长起来,开始更多地尝试自己已经取得经验的作用,因此不论干什么,都想自己来。但是由于他们对自身行动的调节、控制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因此往往力不从心,干不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岁,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睥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  相似文献   

19.
如何教育孩子?这个话题一直是父母、教师及社会所关注的。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对父母或老师的话言听计从的孩子称为“乖孩子”,而把跟父母或老师对着干的孩子称为“坏孩子”。一般说来,“乖孩子”总是很讨人喜欢的,而“坏孩子”总是挨打、挨骂。我曾遇见过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一位家长曾经说:“孩子快满2岁了,他一直都很乖,但是最近却很不‘听话’,好缘故意跟我们对着干,让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弄得我们很生气,有时着急了,恨不得揍他一顿。”其实,出现这种抗拒行为,主要是因为这时的宝宝已经开始初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自我的意识,而且正处于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会显得非常任性,不大爱听话,有时甚至不接受成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