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出误区     
走出误区施析之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发明家,开发生产出一种产品后总希望它能在市场走俏。正由于这种追求成功的心理,也使人们往往忽视了那些可能“败走麦城”的误区。认识并走出这些误区是十分必要的。误区之一:新产品就是畅销产品求新,是普遍的消费心理,“喜新厌旧”是...  相似文献   

2.
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最近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指出:“我们在进行一项新的发明或革新之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项发明或革新能否比传统的能够达到同样目的的产品更简单、更方便,这是发明创新能否获得巨大成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关键。” 比尔·盖茨在这次谈话里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信息时代新产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简便,简便是现代发明的最高境界。”这一点其实也正是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霸主的奥秘。我们的发明家在发明新产品之时,如果能够从信息时代对…  相似文献   

3.
改进畅销产品路江在众多发明与革新项目中,我们发现,除少数新奇发明外,绝大多数均出自对原发明、原产品的改进。这种改进只要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就有可能超越原型而出类拔萃。常闻日本人注重改进超过了注重发明,这也许是日本新产品开发的一个诀窍。改进使原...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有了新的构思或者发明了新产品,你需要知道这种新产品的市场在哪里.你还要知道如何确定这些市场。这个工作并不很难,首先找到纸和笔记录下称能想得到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你能售出产品或者发明。一个市场就是特定的一群人,他们是发明产品的潜在买主。尽量地划分这个市场.准确地定出哪些人会最需要、喜欢或者能够购买发明产品。准确地划分市场,然后你就能更好地策划锖售方案。  相似文献   

5.
日前,第36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技术和新产品展成功举行。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发明展,每年吸引6.5万人前来参观,包括有意向急需资金的发明家注资的投资者。据发明展组织者介绍,去年展会的成交额高达4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6.
开发新产品——新经济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产品创新的历史。如果把纸的发明看作是相对于竹简和丝帛的“新产品开发”的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现代新产品开发活动的主体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研究,本质上是在研究企业的一系列组织和行为如何导致卓有成效的新产品开发,这些组织和行为包括战略制定、管理制度、组织设计、策略选择和一些常用的技巧,在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探究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什么是新产品开发? 对于新产品开发尚无统一的定义,专栏1列出有关新产品开发的某些论述。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英国善于发明创新,但不善于把发明创新变成商业产品。不仅产品和服务需要发明创新,而且各公司的生产方式——它们的经营方法和生产过程——也需要发明创新。有些新产品就是通过采用新的生产过程才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华夏星火》2005,(2):30-32
李玉明:“莱特兄弟第一次试飞时,当时的人不也是认为是猎奇吗?我只想把一个发明弄成功,这是猎奇吗?我们搞发明的人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做事。”  相似文献   

9.
<正> 一、市场是新产品开发的导向 新产品的“新”不仅仅在其外观或其使用功能,关键还在于“使用者”,在于“市场”。因此,新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中,市场调研已成为新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 新产品的开发,不是为开发而开发,它的生存条件是:从市场的需要出发,生产人们所需要的、有一定功能、采用技术来表现的产品。换句话说,新产品实际上是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对消费产品来说,它是以顾客为中心并为顾客带来物  相似文献   

10.
“事业不成死不休”──记全国优秀发明企业家周文志黄山有这样一个公式:天才+勤奋+机遇=成功。周文志从医生到全国首届优秀发明企业家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真理。多年来他参加研究和开发的产品多次获省、市及国家级奖励,他白手起家,没用国家一分投资,建立了一个科...  相似文献   

11.
陆卫东 《软科学》1992,(3):44-46
<正>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更多、更好、更快地研制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开发新产品已不能再立足企业的卖方本位来考虑,而应致力于迎合用户的消费心理,满足用户的消费需要。因此,客观要求开发的新产品从单一的“产品功能”型向“产品功能+用户需求”型发展。否则,就不能适销对路,实现新产品开发的预期成效。为适应这种变化,势必要求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改变过去单纯的“技术经济”型开发方式为“技术经济+市场取向”型开发方式,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2.
刘瑞佳  杨建君  邓程 《科研管理》2021,42(3):180-190
产品创新是一个“发明+商业化”的过程。为得到较高的产品创新绩效,企业不仅需要良好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发明)做支撑,还需要在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中,具有相匹配的创新成果转化绩效。基于此,文章以知识基础观和理性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与创新成果转化绩效之间的偏离,即产品创新绩效偏离对双元学习平衡和互补的影响,并引入企业家导向这一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情境要素,分析其对偏离和双元学习平衡或互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国内257家制造业企业的有效问卷数据检验理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偏离负向影响双元学习的平衡,正向影响其互补;(2)当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大于或等于创新成果转化绩效,即偏离为正时,企业家导向加强了正偏离与双元学习平衡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正偏离与双元学习互补之间的正向关系;(3)当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小于创新成果转化绩效,即偏离为负时,企业家导向削弱了负偏离与双元学习平衡之间的负向关系,加强了负偏离与双元学习互补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发明的“棋路”肖文棋路,并不仅仅用在棋盘上。从那些获取成功、财富和声誉的发明精英的足迹中,不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棋路”吗?学习和运用发明的“棋路”,对于初涉发明创造领域的人们是有所帮助的。抄近路思考“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劳动,精神固然可嘉,但作为一种再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产品创意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产品创意和产品新概念是容易混淆的两个问题。文章分析了创意的来源、创意的生成方法、创意的评价流程等一系列问题,强调重视产品创意的收集、管理将给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其它阶段的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为最终新产品开发商业成功带来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腾冲有民谣说“要发财,找东才,发明对着农民来”。刘东才的名字在腾冲县已广为传颂。他拥有20多项科技发明,取得了12项中国专利,获得了3项全国高新科技博览会大奖、2项云南省发明奖,2项县级科技进步奖,创办了2个民营科技企业,完成1项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开发了2个专利新产品……。  相似文献   

16.
时至今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开辟和拓展市场,不少企业采取“以新取胜”的策略,十分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它们富有远见卓识,能够进行高超的发明或革新,开发的新产品个性鲜明,能与名牌角逐,打开销路。灵感对于发明和革新来说,如同稍纵即逝的电光石火。只有抓住灵感,创造构思才能拥有灵魂,推出的新产品才有生命和活力。从哪里寻找灵感呢?下面一些企业的思路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寻求市场开发的夹缝泡泡糖在日本十分畅销,年销售量高达740亿日元。其中“劳特”泡泡糖公司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别的公司要想插入真是困难重重。然…  相似文献   

17.
情报工作是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研制,老产品更新、改进自始至终的“滋养”,有着鱼水关系。企业只有认识到了情报工作,才能够重视其新产品开发。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企业方能占据市场,赢得效益。新产品开发当今的特点就在于利用已有技术,有机地加以“系统合成”。以方法简,周期短,可靠、经济来适应市场需求。为避免情报失灵而造成惊人损失,应建立、健全以“情报系统工程”为约束的“新产品开发研究工作机制”来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卓有成效的新产品开发取决于优秀的新产品开发团队。“有什么样的开发团队就有什么样的新产品”,这可以说是一条定律。判断大至一个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活动质量,小到一个具体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的质量,接触和评估其团队都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对新产品开发团队的评价来源于相互作用的三个方面:团队中的个人、团队机制和团队文化。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是产品专家,他  相似文献   

19.
新产品概念开发是产品创新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对于影响新产品概念开发的若干重要因素:顾客喜好、主观估计的偏差、新产品数据来源、成本因素、可制造性和开发中的环保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看法。在新产品概念开发中充分考虑并恰当处理这些重要因素将有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比性案例研究论证了自主NPD模式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新产品开发的可靠路径.分别选取机车行业和汽车行业一家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实践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在自主权、产品平台、“市场换技术”效果和创新能力4个维度的比较中,自主NPD模式优于嵌入NPD模式,提出以独立产品平台为基础,坚持自主产品开发,并在全球范围内集成先进技术为关键成功要素的自主NPD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