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社会转型 ,语文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在多年教改实践的沃土中滋生、萌芽 ,并逐渐扩大影响 ,使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崭新气象。本文试图勾勒出它的剪影 ,希望对了解它的概貌有所助益。一、文道兼得的目标定位“文” ,即语言形式 ,以现代的观点审视“文以载道” ,“道”应是文章负载的社会生活、百科知识、思想感情等 ,即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结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 ,长期以来 ,我们的阅读教学以“披文见道”为目标定位 ,教师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  相似文献   

2.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谓切中要害。我个人甚至认为“情感、态度”应放在三维之首。因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一堂课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学好这门学科?哪里谈得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呢?我之所以这样谈,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并注重实践的三个方面。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学科,其工具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为目的,其人文性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感生命为归宿。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感到在语文教学中,美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而且可以借助语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最基础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文道的和谐统一,这又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文以载道”“文道统一”都说明了语文学科思想性与艺术性水乳交融的关系,教材中无论占比重较大的、思想性较强的记叙文,还是针砭时弊、晓之以理的议论文,就是那些被称为“纯知识”的说明文,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文道统一的原则,使学生从文中悟出“道”,并把握以文悟道的“契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呢?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中职语文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文道结合;二、加强实践。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艺术教育,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融人情感的作用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在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寓“情”于“美”,以“美”动“情”。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淮南子》的文道关系,对《淮南子》之“道”作“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阐释。就形而上来说,《淮南子》之“道”是本体之道,《淮南子》称之为“一”;就形而下来说,是指具体的自然、社会中万物特殊的规律、法则。同时,《淮南子》也认为文艺是人的精神情感的表达,而人之“情”来源于人之“性”,“性”又本于“道”。这样就圆通地阐释了文道的关系,在本体论的视域中,赋予文艺以形而上的依据。把文、情、道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尝试性地进行儒道文艺观的融合,对后世的文艺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肖莉 《广西教育》2010,(1):61-61,64
文道结合是我从教十年一直追寻的目标。我认为,体现“文道一体”的语文课,是依托文本的语言文字去感受、领悟、体验情感,进而领悟文章思想内涵的课,这样的课“缘情而悟道”,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雷明 《广西教育》2005,(1B):16-16
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文以载道”的一篇篇文章,总是“文”、“道”交织在一起的。只能把德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扎扎实实提高的同时,也自然地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文道合一,易于感染学生。如何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语文教学应该主动响应“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做到“文道合一”,通过精选作品、精讲作家、精心设计作业,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提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历来有“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传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就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美德对当代学生的成长意义做了一点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情感要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才能促使学生“情”与“智”的共生共长。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紧紧抓住母语教学的的特性、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删繁就简、扎实训练,充分彰显了语文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才能创造性地阅读。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就变成了无水之池。”同样的道理,没有了情感,学生也就只能“死读书”。特级教师王崧舟深谙此道,他执  相似文献   

15.
让闽南文化深入厦门中职语文课堂,促进了语文文道结合功能的发挥,契合了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和学习文化的需要.在实践中,可以选取富有闽南文化底蕴的作家作品作为校本课程资源,选取闽南文化资源作为中职“小作文”的写作素材,开设“闽南文化进课堂”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提高教师队伍闽南文化素养,要注意以学情为基础,分专业、分层次地开展闽南文化教学活动,还要注意借力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6.
阅读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这些课堂内识字、学文、悟情、悟理,学习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如何让学生乐于上阅读课,在阅读课上真正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唯有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注意文道结合既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下面就具体课文谈谈我在教学中注意“文道结合”的做法和体会。一、以“少”悟“多”课文中有的地方文字虽少,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真可谓“一以当十”。抓住这些简洁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独具的匠心。《忆铁人》  相似文献   

18.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做到文道一致,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德育的理解,有效地将德育思想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语文知识,一边塑造自己的道德情操。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戚怡 《湖北教育》2004,(11):42-43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对于学生掌握文本尤为重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注重发挥情感的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情”激“情”,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外古今,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正如清人吴乔《围炉诗话》中所云:“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由景哀,情乐则景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情毕露,意境自生。学生作文,虽非文学创作,但也应强调真情实感。在作文训练中,要“着重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实践的指针。 情为何物,不同时期,不同人物,领会各异。真个是“若把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了。身为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