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榆钱饭》(见初中课本第一册)与《挖荠菜》(见初中课本第二册)同为中国散文之精品,两文无论是从欣赏角度还是从教学角度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精巧的结构《榆》文用吃榆钱饭作线索贯穿全文。作者从幼年一直写到壮年,涉及三个历史时期。用“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一句总领全文,然后,先叙幼时“常吃”,再叙十年内乱中“又”吃,再叙现在“难  相似文献   

2.
刘绍棠的《榆钱饭》是通过不同时期吃榆钱饭的不同情景,回忆了过去痛苦艰难的日子,颂扬了如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篇散文,从孩提时期一直写到青年、壮年,只用了二千多字,简洁而又生动。学习这篇课文,应当从散文手法的运用上去探索,引导学生弄清散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提高他们阅读与欣赏散文的能力。这篇文章发表在1983年第四期的《时代的报告》上。作者以锐敏的观察力,反映出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和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墨纵横驰骋,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不少考生在中考时借鉴课文的联想技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这些技法主要有:一、接近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因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动乱时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山西长治市要求以“桥”为话题写作,有位考生拟题《在桥一方》,从水上之桥联想到桥下之水也是“桥”——是…  相似文献   

4.
《榆钱饭》对比艺术赏析安徽太湖县中心中学张元龙占长青读了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散文《榆钱饭》,仿佛把人生的视线一下子扩展和延伸了。作者从亲身经历中截取几次吃榆钱饭的生活片断,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巧用对比,鲜明而深刻地反映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形象生动呢?这是爱好写作的青少年朋友常提出的问题。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描述必须“具体”。请先读刘绍棠《榆钱饭》中的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192 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 ,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著称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荷塘月色》属于抒情散文 ,读抒情散文必须善于把握作品的抒情基调和抒情线索。《荷塘月色》一文的抒情基调 ,教参一般释为“淡淡的喜悦夹杂淡淡的哀愁。”重读几回之后 ,我发现 ,《荷塘月色》一文里 ,根本看不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来 ,只见作者的“哀愁” ,而且是“浓浓的哀愁”。何以见得呢 ?作品开始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是作品抒情线索的缘起。由于心里颇不宁静 ,…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学习散文,要通过文章中“散”的材料,分析作者的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要抓住散文的“神”。理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以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叙事线索;有的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有的则以某一事物或景色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听潮》。  相似文献   

8.
谈谈散文的线索孙自扬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散”,从散文材料的角度看,好比珍珠四散而微,而散文的线索正好比是串起这珍珠的线串,没有这根线串,再美的珍珠也不能成为珍品,可见线索在散中的重要了。《艺概·文友》中说:“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纵变化,惟吾所施。”一篇成...  相似文献   

9.
除了像张子晨同学一样生吃尝鲜,榆钱最著名的吃法当然是做成榆钱饭啦!问问爸爸妈妈,谁不知道大作家刘绍棠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榆钱饭》呀!再问问爸爸妈妈,他们还记得榆钱饭的做法吗?如果记忆有些模糊了,就和你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0.
“铺垫”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段,运用这一手法的文章,往往写得峰回路转,主题鲜明而又委婉含蓄,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有“盘马弯弓”、“千呼万唤”之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用了“铺垫”的课文,比如刘绍棠的《榆钱饭》,以“我自幼常吃榆钱饭”开头,接下去却写起了怎么吃杨芽儿、柳叶儿,借以突出榆钱饭“救命粮”的作用;而张洁的《挖荠菜》一直到第10自然段才真正开始写挖荠菜,却从第2自然段起用大量笔墨写“馋”,用痛苦的回忆烘托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对这类文章,以题目作为教学过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秦牧同志的《菱角》是一篇叙事生动、逻辑严密、说理深刻的议论性散文。该文原标题是“菱角的喜剧”,收入中学课本时改为“菱角”。我觉得这两个标题都与文章内容不相切合。大凡将具体的实物用作散文的题目,这实物或者是文章的线索,或者是体现文章主题的关键材料,或者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编在同一单元的其它两篇散文,巴金的《灯》  相似文献   

12.
×××同学问:读了《散步》这篇散文,觉得很感人,但却说不清它为什么这样感人。你能跟我们说说是什么原因吗?《散步》写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流露出对生生活的使命感,强调的是一种理解和体谅精神。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内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  相似文献   

13.
教学《听听那冷雨》时,不少学生问:“这篇课文的叙述人称为第几人称?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这是一个费思量颇难答的问题。首先,这篇文章的“人称”不该称“叙述人称”。《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即景—联想—抒情。其中最关键、最主要的是抒情。无情怎会即此景?有情方能生联想。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抒情。尽管文中对“雨”的描写,从表达方式看,可归属大分类的“叙述”,但《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一篇叙事散文,因此,该文的人称不可谓“叙述人称”,而应该称之为“抒情主体人称”。那到底是第几人称?第…  相似文献   

14.
初一册第三单元:社会生活初中单元课文比较研究[单元课文]《小橘灯》《枣核》《榆钱饭》《扁鹊见蔡桓公》《诗词五首》《过故人庄》《出塞》《江南逢李龟年》《渔歌子》《卖炭翁》(下面比较时均以篇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愿望比较。《小》中的小姑娘渴望爸爸回来,妈妈病好,大家都好;《枣》中的“他”想得到几颗生枣核;《榆》中的“我”十分想吃到一顿榆钱饭;《过》的作者希望“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感慨;《渔》向往着“斜风细雨不须归”;《卖》中的老翁“心忧炭贱愿…  相似文献   

15.
有学生来信问我:“高考时常有一些散文题目,例如前几年的全国考题《尝试》,上海试卷的《遥望星空》、《面对大海》,如果遇到这种题目是不是应该写散文?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前面一个容易回答:应该写散文。虽然高考作文题常有“文体不限”那句话,但每一个题目仔细想想是有差别的。例如《遥望星空》、《面对大海》一类题目,最好还是写成散文为好。因为你去论证“什么叫面对大海?”“为何要遥望星空?”显然不恰当,而要去写一篇切题的记叙文,有时又很难编个恰当的中心。所以结论是应当写散文。但是第二个问题却很难回答,原因有二:一是我虽然也写…  相似文献   

16.
《威尼斯》的线索和顺序安徽岳西中学王培焰《威尼斯》是一篇游记散文。既是散文,就有一个记叙的线索和顺序的问题。那么,此文的线索和顺序是什么?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和《教参》对此都未予以回答。然而,恰恰是这个很普通的问题,使教师在备课中感到困惑,讲解时感到...  相似文献   

17.
人们谈及散文的选材与立意时,常爱说:“从一滴水中见到太阳的光辉。”《落花生》正是这样的“滴水之光”。凡读过这篇散文的人,多会被它的哲学意蕴所光照,从而得到人生的启迪。全文仅四、五百字,是一篇叙事性的质朴无华的散文佳作。它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开篇简略地叙述了种花生的经过: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做花生园吧。”我们姊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相似文献   

18.
陆蠡的《囚绿记》是一篇结构精巧、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散文。我结合散文教学中的几个要点来谈谈我在备《因绿记》这篇课文时的一些心得。一,散文教学线索要清晰,教学流程与阅读流程要统一。散文是一种写作样式灵活的文体,学生较难形成一种合理的阅读经验,在这时,教师就要把自己的解读不动声色地贯彻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线索例说     
什么叫线索?线索是贯穿于记叙性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散文、报告文学、通讯、回忆录等)前后的脉络。如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中“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中国青年报记者采写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各级各类干部群众寻药运药抢救中毒民工生命的动人故事”,江耀辉的回忆录《红军鞋》中的“那双‘量天尺’”。这些贯穿于作品始终的脉络,象一根根红线串着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珍珠,构成一篇篇习习生辉的佳作。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叙事散文”单元。五篇课文中除《听潮》是“抒情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叙事散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要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的结构、语言。这是该单元的教学要求。三篇讲读课文《背影》、《记一辆纺车》和《听潮》的学习重点分别是:叙事散文的特点,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与抒情相结合;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通过讴歌大海的壮美抒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议论的基础,情感的载体——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