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节课后,阿强和一群小伙伴上厕所。男孩子,凑在一起就爱瞎起哄,一个声音在叫: “你们快看呀,阿强的‘小鸡鸡’好大呀!”“是吗是吗?我看看!”“好大好大,和我的不一样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哄得阿强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2.
拉风     
《初中生》2011,(8):19-19
“拉风”一词自古有之,指人或其行为与众不同,有点独特。它是高硼硅等玻璃产品制造中的一个生产环节。当前,这个词算是应用得相当广泛的,有“酷、时尚、出色、前卫、性感……”等意思。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酷”一词越来越流行,诸如“你好酷哟”、“酷毙了”、“酷酷的”、“酷一下”之类的词成了十五六岁至二十来岁青年学生和上班族的口头禅。日常生活中凡娱乐性的广告、报纸、杂志以及电视节目也把这些词信手拈来,频频使用。很多人已经知道“酷”实际上是英语“cool”的音译。  相似文献   

4.
“酷”是近些年来国内极为流行且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时尚用语.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通过各种媒体、公众的诠释、社会调查,就“酷”的使用频率、来源、词汇义项和影响范围来进行分析。“酷”主要用来形容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印象,它源于英语流行词cool,但借入现代汉语后该词的义项却变得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拉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盛行伊始,因其涵盖时尚、酷、炫、出色、前卫等诸多义项,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各大媒体也相继出现“拉风”一词。究其滥觞。“拉风”与法国眼镜品牌“Lafont”有关。“Lafont”眼镜造型独特,惹人注目。台湾将“Lafont”译为“拉风”。  相似文献   

6.
    
“酷”是一个有许多含义的词。它最初的意思是温度低,但随着世界的改变,这个词也有了许多不同的意思。“酷”可以表示对各种事物感兴趣。当你看到街上的一辆名车,你也许就会说:“真酷!”当你看到你喜欢的足球运动员,你会想:“太酷了!”我们把“酷”这个词的意思扩大了。你会用“酷”,而不用“新的”、“令人吃惊的”这些词。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说明“酷”这个词的用途。一位教师要学生们描写一下他们参观过的瀑布,一个学生只在纸上写了一句话:“太酷了!”也许他认为这是表达他所见所感的最好方式。但是,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词汇的贫乏…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会话含意” “会话含意”指说出的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如“酷”一词,以前主要是残忍之意;后用作程度修饰,“酷寒”、“酷暑”;在当今青少年中,“酷”表达赞叹、佩服或好到无以复加。其他如“顶”、“板凳”、“沙发”等在网络交际环境中都有特殊的含意。再看:  相似文献   

8.
海弘同学:“酷”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当下有不少明星精心包装、刻意经营“酷”。作家群中有没有人扮“酷”?难说。装出来的“酷”,不免做作、矫情,“酷”得使人不舒服。比如有一阵子,影视中的男一号个个是面孔铁板的硬派小生,好像仿造的“高仓健”在中国批量出品。领教了这类“酷”(cool),我倒宁愿看葛优的嘻皮笑险。当然你也可以说,葛优这样的是另一种“酷”。我个人不喜欢(注意:不是如今常见的“不太喜欢”这种委婉句式)做出来的“硬派”作家,尽管他们往往“酷”得使不少人投以青睐,甚至加以崇拜。如果要我投票选“酷”的作家,我的首选是:王小波。  相似文献   

9.
说“酷”     
“酷”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个词,最早多见于港台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青春靓型或迷人风度。后来广东沿海地区报刊中多所“借用”,且一借不还,似乎有蔓延之势。如今内地青少年口语中也时见“引用”。“酷”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单独作为一个词使用,多用来作为构调的调素,如“冷酷”、“残酷”。在古代汉语中则可以做为单独的词使用,如“酷吏”。不过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酷”多是作为贬义词出现,之所以会有今天流行起来的作为襄义词的“酷”,大概是音译的产物,英语中cool[ku:]除了有冷的意思外,也有冷…  相似文献   

10.
我的时尚     
谈到时尚这个话题,大家不约而同会想到“酷”。如某人奔跑时潇洒的摔地姿态,某明星或同学的一个漂亮的发式,一句逗趣的话语等。酷,在我们的花季生活中无所不在;酷,使我们生活中永远充满了鲜活的话题;酷,使我们激动、亢奋,并相互追逐、较劲。再加上男孩子爱热闹、爱起哄的心理,一个谈酷、玩酷的新新一族,正在花季中出现。在花样繁多的玩法中,以效仿当今某大牌明星的种种酷态最为时尚。有段时间我班流行F4,记得有次音乐考试,“流星雨”居然下了好几场。我暗暗抗议:别再下了,你们不累,“流星”也该累了。和我有同感的一位同学唱了《都是月亮惹…  相似文献   

11.
本刊公告牌     
Hello!老朋友雅怡欢迎读者朋友们再次来到“本刊公告牌”。首先,请跟随雅怡走入这一期的《同学少年》。不一般的“酷”在许多中学生朋友眼里,“酷”似乎已成为了一种时尚,《同学少年》本期最想谈  相似文献   

12.
“酷”之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简单而普通的词语却变成了时尚的代言词,那就是“酷”。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时尚、前卫这类本应属于成人的专用的时髦词汇也用来形容青少年的形象之美。如今三四十岁的家长,他们的青少年时期也正是社会的经济复苏期,根本谈不上时尚二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孩子着装的理念还是“传统的”“朴素的”。在给孩子选购衣服时,家长不是很注重时尚的概念,只注重一般意义上的功能和漂亮,对于孩子追求时尚的心态,往往横加指责及阻挠,有时甚至在这一方面与孩子产生代沟。而实际上这一代沟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家长,因为孩…  相似文献   

13.
说“靓”解“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人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对待外来词与言方词的吸收。“靓”与“酷”正是以其新鲜与海味投合世人尤其青年人的心理。实践证明:方言词“靓”已进入汉语普遍话,而单译词“酷”有待检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作文思维操     
导语: 从课本中、课外活动中,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可以用到非常多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有不少时尚的词汇出现在报刊书籍及人们的书信中,什么“酷”、“亮丽的风景线”、“网友”、“新人类”……。尽管旧词不少、新词不断,然而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词汇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时尚之风吹进了校园,“泡网”、“QQ”、“网虫”、“黑客”等一大堆新名词扑面而来,面对天真的“酷”男“酷”女们,老师们一夜之间,好像都变得不知所措,课程改革后如何把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老师们都陷入了茫然。作为教师,我想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也从时尚的角度出发,将网络与课堂教学“嫁接”,让《品德与社会》课堂也严“酷”起来,本人对此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网络课堂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社会,很多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比较肤浅,有的学生很崇拜“黑…  相似文献   

16.
酷溜一族     
我班最近出现了一个“酷溜族”,而溜 溜球就是那些“族人”的“宝贝”。嘿,我纳闷 了,溜溜球有那么好玩吗?我“采访”了“酷 溜族”的人,他们回答:“时尚!赶时髦 呢!”  相似文献   

17.
论"酷"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文化是当今青年的时尚文化.它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有鲜明的表现与特征;对青年有着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引导,发挥“酷”文化的正面作用,减少、消除“酷”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时尚之风吹进了校园,“泡网”、“QQ”、“黑客”等一大堆新名词扑面而来。面对天真的“酷”男“酷”女们,教师们一夜之间好像都变得不知所措,课程改革后如何把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教师们都陷入了茫然。作为教师,我想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也从时尚的角度出发,将网络与课堂教学进行“嫁接”,让《品德与社会》课堂也“酷”起来。笔者本人对此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网络课堂,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社会,很多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比较肤浅。有的学生很崇拜“黑客…  相似文献   

19.
童莉 《语文知识》2000,(2):27-29
八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些外来词不断涌入汉语。近几年,“前卫”、“酷”和“另类”三个词语活跃在人们的口语中,并不时见于报刊杂志。大家觉得新鲜,便认为都是外来词。实际上,“前卫”不同于“酷”和“另类”,后者的确是外来词,而“前卫”倘若究  相似文献   

20.
品位之选虽然是《四川教育》的老读者,但当我一口气读完2003年1期、2—3期后,我情不自禁地想用一个不属于我的时髦词:酷!新《四川教育》的酷,酷在办刊的品质之选。开本越做越时尚,有大家之气;装祯设计越做越靓,具时代之光;更可贵的是其闪亮登场的内容越来越诱人,每一期的“专题”让我有美不胜收之感,简直就是一套丰盛的文化大餐。第1期的“课程文化”、2-3期的“教学创新”,选题独到,一看就想读。一线教师的课例、教材分析、专家评说、本刊言论等,不同角度,既有整体扫描又有深刻见解和独特做法,既能引发读者大脑风暴,又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