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就是不会     
我的老师有句名言“慢就是不会”.经常用来敲打我们做作业的慢。我不理解。习题会做而做得慢怎么能说成不会做呢?老师太偏激了。直到自己当了教师以后才佩服老师,觉得这句“名言”内容实在而且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2.
我对上夜班的王老师说,明天有事要找她谈谈。王老师马上有点儿紧张,问:“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笑着对她说:“当然是好事了。”王老师不信,半开玩笑地说:“领导找谈话没什么好事。” 第二天,王老师笑嘻嘻地走进办公室:“什么事?您说吧。”看起来她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于是,我开门见山地说:“王老师,宝宝这两天显得有些孤僻。你觉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班有一位“神仙”老师,他就是人称“哪吒”的王老师。王老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哪吒。瞧,他魁梧的身材,黝黑的皮肤,一脸的络腮胡子,这长相无论怎么联想,也无法和活泼可爱的哪吒联系起来。那为什么我们都称他为“哪吒”老师呢?这就说来话长了。哪吒有三头六臂,王老师好像也有三头六臂。上课时,  相似文献   

4.
一样不一样?     
一天,小明拣到一只塑料小皮夹,交给了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问大家:“小朋友,谁丢了小皮夹?”小刚立即站起来说:“老师,这只小皮夹是我的。”他拿了皮夹一看,又说:“王老师,我的皮夹的面上是只猴,不是花。这只皮夹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5.
李增有 《班主任》2012,(1):70-70
这是谁写的 一日语文课上,王老师逐一检查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的古诗词。当检查到《浣溪沙》时,看到歪七扭八、错字百出的默写,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丈,大喝一声:“这是谁写的?”学生回答:“苏轼!”王老师顿时气晕。  相似文献   

6.
一进教室 ,王老师就看见讲桌上有一堆橘子皮 ,心中纳闷 ,橘子外观完好 ,但似乎不太寻常 ,就随口问道 :“这些橘子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 :“请老师的!”王老师含笑称谢 ,拿起一个来 ,不料橘子早已掏空改塞卫生纸 ,学生哄堂大笑 ,王老师一时僵住 :“开什么玩笑!值日生!统统丢到垃圾桶里去。”一节课就闷闷沉沉地结束了 ,王老师回到办公室告知同事李老师这一荒唐事。李老师听后说 :“这些孩子真是调皮!王老师你别生气 ,下回换个方式应对 ,学生一定反应不同 ,你的感受也会改观。”“生气都来不及 ,还能换什么方式呀?”“幽默呀!”李老师…  相似文献   

7.
在某教育杂志上读到一则故事。王老师和朋友九岁的小女孩闲聊什么是“提拔”,王老师着实费了一番口舌进行解释,小女孩在弄明白的当儿,问王老师是不是语文老师。原来小女孩心目中的语文老师是喜欢解释的人。这件事引发王老师思考。王老师联系到平时语文老师太喜欢解释、说教,遭遇孩子反感,认为一句“你是语文老师吗?”折射出孩子对这种解释、说教的潜意识抵制,  相似文献   

8.
两个苹果     
小红经常对王老师说:“我妈妈一点不爱我,一天到晚总是骂骂骂。”王老师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有一天放学后,小红说:“我不想回家了。”王老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劝小红回家。小红说:“我死也不回去。”王老师一想,拿出两个苹果,说:“这样吧,让我验证一下,看你妈妈是不是爱你。你把这两个苹果  相似文献   

9.
玩具商店有只小泥猴,听说幼儿园老师要上“爱护动物玩具”的课,便偷偷地溜进了幼儿园。这不,王老师正在布置明天上课的事呢!“请小朋友记住,明天从家里带一件旧的动物玩具到幼儿园来。”小朋友七嘴八舌地问:“王老师,带玩具到幼儿园来干什么呀?”王老师笑了笑说:“这是一个秘密!”“秘密?几只破玩具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们实在不明白。第二天,王老师把小朋友带来  相似文献   

10.
原晋霞 《教育导刊》2004,(18):38-40
上午10点40分,小班的小朋友在户外拍皮球。晨晨的皮球不小心滚到了邻班,邻班的王老师捡起球,边拍边逗晨晨:“这是我的球。一、二、三……”晨晨哭着喊:“这是我的球,这是我的球!”王老师装没听见。晨晨气急了,举起双拳打起了王老师。晨晨班上的高老师见状,劝晨晨说:“不能打老师,请你向王老师道歉,王老师是和你开玩笑的。”晨晨拗着就是不肯认错。这时,王老师想把皮球还给晨晨,被高老师挡住了。晨晨一气之下就把稚嫩的拳头挥向了高老师。高老师一把把晨晨抱到了一个大型玩具上,晨晨大哭。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描述上午10点40分,小班的小朋友在户外拍皮球。晨晨的皮球不小心滚到了邻班,邻班的王老师捡起球,边拍边逗晨晨:“这是我的球,一、二、三……”晨晨哭着喊:“这是我的球,这是我的球!”王老师装没听见。晨晨气急了,举起双拳打起了王老师。晨晨班上的高老师见状,劝晨晨说:“不能打老师,请你向王老师道歉,王老师是和你开玩笑的。”晨晨拗着就是不肯认错。这时,王老师想把皮球还给晨晨,被高老师挡住了。晨晨一气之下就把稚嫩的拳头挥向了高老师。高老师一把把晨晨抱到了一个大型玩具上,晨晨大哭。过了一会儿,等晨晨情绪稍稳定下来后,高老…  相似文献   

12.
“王老师,请吃苹果。您看这苹果多大!五个就有4斤重。”王老师教数学课,他惦了一下苹果,没吭声,叫学生一起走到苹果摊,要求摊主把苹果重新称一下。摊主态度温和,重新一称说:“您看这4斤足够了。”王老师表示要自己称一下。摊主忙把秤递过来。王老师称后  相似文献   

13.
11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我区语文教研员王一娴老师执教的下水课《秋姑娘的信》。整堂课上,王老师寓教于乐,扎实训练;师生交流自然,共同发展。尤其令人难忘的是王老师对学生倾听良好习惯的培养。一、谈话中明确要求上课伊始,王老师回忆了上次给这些小朋友上拼音课的情景,表达了对小朋友们的想念之情。这无疑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小朋友们觉得老师很亲切。“亲其师,信其道”。王老师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上次拼音课后,王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了什么意见?”小朋友们交流后,王老师再次重申“小朋友们,要注意听人家讲话,这也是有礼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聪聪:王老师,“我喜欢唱歌。”“姐姐喜欢唱歌。”这样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该怎么做?王老师:我们可以先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想想两句话的异同。共同点:喜欢唱歌。不同点:喜欢唱歌的人不同。聪聪:接下来呢?王老师:我们可以在“我”“姐姐”之间加“和”,“我和姐姐”之后加“都”共同点——“喜欢唱歌”取其中一个。这两句话就合成:我和姐姐都喜欢唱歌。聪聪:还有其他的办法呢!老师,我改成“我喜欢唱歌,姐姐也喜欢唱歌。”这样行吗?王老师:也可以。这是把第一句话的句号改成逗号,在第二句的“姐姐”后加“也”,这样两句话也可以合成一句话…  相似文献   

15.
教英语的王老师讲课很幽默,他鼓励大家在课堂上多讲英语,即使讲错也没关系,于是同学们都很积极地讲着中式英语,闹出好多笑话来。这一天又上英语课了。“Moneyorlife?”王老师说,“就是‘要钱要命?’的意思。”“Wantmoneyno!Wantlifeone!”小明跟着说。王老师疑惑地看着他。“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意思。”小明说。“哦!”大家觉得很有道理。“可是老师……”小红提出了疑问,“英语中是这么讲的吗?”王老师微笑着说:“这要看遇上什么样的贼了。中国的贼就可以听懂,如果是美国的贼就听不懂了。”“哦!”大家都点了点头。小军悄悄地…  相似文献   

16.
教学故事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王老师充分准备后自信地走进教室,这是一堂“口语交际”课。 按事先准备好的课进行教学。王老师首先跟学生进行一番交流,谈谈祖国各地,激发学生进行交流的兴趣。待学生兴致高昂时,王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根据老师提供的祖国各地的资料,每个学生任选一个地区向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17.
大家有没有读过王小春老师著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王老师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中写到: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在看到这一点时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想一想平时我们对待“问题学生”不经常是这样吗?自从读了王老师的著作后我试着改变自己。对待“问题学生”不再只看结果怎么样,而是从过程人手去解决“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渐渐的我得到了一些经验。现在拿出来与同事分享。  相似文献   

18.
谁的主意好     
《学前教育》2009,(3):16-17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班文学活动《谁的主意好》,布置了场景:小兔的家。活动中。通过听、看.表演,幼儿很投入地体验了“小羊使劲捶”、“小猫用力踢”、“小鸭大声喊”、“小鸡轻轻敲”等不同的叫门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的主意好?幼儿异口同声回答:“小鸭的主意好。”显然,大家没能说出“正确”答案,王老师又换了一个问题让幼儿选择:“小鸭和小鸡的主意,哪个更好?”终于,有几名幼儿想起文中小兔说的“我想听到有礼貌的敲门声”,说出了“小鸡轻轻敲门的主意好”。尽管很多幼儿提出异议,可王老师还是在有了“正确结论”后,结束了活动。活动后。有老师指出,讨论这一环节,王老师应该让幼儿充分讨论,未必小鸭的主意不比小鸡的好!王老师提出:如果这样的话。如何体现“有礼貌地敲门”这一教育目标呢?您认为,王老师该如何处理这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19.
肖进 《红领巾》2014,(10):7-7
我上学的年代,上下课的铃声是靠人工敲打的,我们亲切地称呼敲打铃声的人为“打铃老师”。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只要看到打铃老师从窗前经过,心中便一阵窃喜,因为,下课的铃声马上就要响起了。有一次,我天真地问打铃老师:“老师,下课的铃声可以提前点吗?”打铃老师慈爱地笑着,伸出手,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来回抚摸,然后说:“孩子,愚公可以将整座山移走,女娲可以将天的破洞补好,唯独时间是没有人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教书情结     
上初中时,我就对文史知识,特别是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教我们《中国历史》的王老师讲课生动吸引人。每当上历史课,从王老师那沟壑纵横的额头里,我似乎能找到趣味无穷的历史故事。于是在他那绘声绘色的“武王伐纣”、“太平天国”、“西安事变”中,我就产生了一个很急切的想法:我要当了老师,也能像王老师那样在讲台上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