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批评报道不如成就报道好写”,这是对成就报道的一种错误认识。说成就报道好写,无非是说成就报道是说好话唱赞歌,人见人爱,又合时宜,好话谁不爱听? 成就报道果然是这样的“香饽饽”吗?不。下面想就些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5.
6.
7.
增强洞察力 采写好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笔者有过很多次这样的感受:每当听到获奖作品讲评时,或者同行发表出好新闻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啊?我也看到过我怎么就没去采啊?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这就是新闻的洞察力不强有关。所谓新闻洞察力,  相似文献   

8.
在青田万阜乡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俞佳友同志不仅与村民打成一片,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还始终不忘党报记者的本份,用挤出来的时间,采写了230多篇来自基层一线的新闻报道。其敬业奉献、笔辍不已的精神,让人感佩不已。今年春节前,本刊特地约请他写了这篇文章,从中也可管窥他对党报新闻工作的一番感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10.
面对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独家新闻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独家新闻,却可以有独特的视角。怎样在千文一面的报道中抓住观众的眼球?怎样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坚守新闻事实的原则下做到独树一帜?抓准角度,找到题眼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本文从寻找第二灵感、讲政治、变熟悉为陌生几个方面,探讨了在新闻报道中找出奇制胜的新角度,让新闻报道出新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石麟 《新闻窗》2006,(1):44-44
出于吸引读者的需要,我们的记者是很乐意采写社会新闻的。所以报纸上,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杂存,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2.
13.
14.
阎怡男  汪曼 《今传媒》2005,(7X):40-41
观察是每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它与提问并列为新闻采访的两大主要手段。不具备细致观察的能力,特别是缺乏对事实细节的直接观察能力,不但可能与新闻失之交臂或者导致报道失实,作品成就新闻精品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15.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16.
做记者的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难题:一件很有报道价值的事件,获知时已是“昨日黄花”,报之无据,不报又不甘心。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记者不得不忍痛割爱,但高明的记者往往会剑走偏锋,略施小计,使“咸鱼翻身”。  相似文献   

17.
18.
好点子,是选择一针见血的由头和报道线索。点子就是办法。  相似文献   

19.
王亨念 《新闻天地》2002,(10):36-38
世事多怪,有些昨天的事今天就忘了,有些几十年前的事却记忆犹新,挥之不去。记住该记的东西,忘却该忘的东西,优胜劣汰,吐故纳新,这便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学问。打开新闻生涯的记忆仓库,信手拈来几件奉献给读者,杂耍小技,贻笑大方,权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深夜床上扫雪 1978年隆冬,我和资深记者张兆汪一道去沅江县白沙大  相似文献   

20.
好新闻,是广大读的迫切期待,是每一位新闻工作的不懈追求。如何发现,采写和编辑好新闻,不少同志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可谓仁见仁,智见智。我以为,好新闻与好思维密切相关,有好思维才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