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周伯海 《文教资料》2005,(19):85-86
在洋思中学学习三天,通过听介绍、看现场、听课、走访,深感洋思经验令人信服,洋思之路深入人心,洋思精神催人奋进。洋思是一本厚重的书,又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他们正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初读几页,感慨万千,在四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大幅标语,写在洋思校园最醒目的地方,也烙在洋思人的内心深入。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崇高追求,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念,这是把全部身心献给学生的施教宣言。先进的教育理念铸就了洋思之魂。他们不嫌弃“差生”,坚持搞“三清”运动(“堂堂清…  相似文献   

2.
有人称洋思教育是一个奇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独创的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衍生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口号和昭示。乍一看,很不容易理解。在赴洋思考察学习时,我们着重就其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作了一些探究,先是在主教学楼大门左侧的标语牌上发现了这句话,之后又查阅了一篇《洋思人也要学洋思》的报道,才得以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师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放弃“教好”每一个学生,更要通过“洋思人学洋思”,不断地提高和增强能够“教好”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陪《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先生到泰兴市洋思中学采访,听说了这样一 件事。2001年暑假,洋思中学一下子进了50多位新教师。如何让这50多人尽快走上教育教学岗位,上出符合“洋思模式”的课?校长蔡林森先组织这50多人认真学习了原省教委关于开展向洋思中学学习的决定,然后用10来天时间,组织80多位原在校教  相似文献   

4.
对洋思人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响亮口号,曾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在薄弱学校里认为洋思这种提法“过于绝对”、“夸大了教育的功能”的声音尤多。然而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应当成为每位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的自励、自强之歌,并理直气壮地唱响之。  相似文献   

5.
本人有幸于4月8、9日赴洋思中学进行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束了洋思之行后,我思绪万千,深有感触。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几个问题。职业中学要不要学洋思?学洋思,到底学什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职业中学当然要学洋思。那么,学洋思学什么、怎么学?我认为职业中学学洋思并不应该是完全照搬洋思的教学、管理模式,而是要学洋思经验的精髓,那就是“转变观念,力求创新”。洋思中学正是因为做到了“转变观念,力求创新”,才会由一个普通的农…  相似文献   

6.
蒋祥明 《文教资料》2005,(19):98-100
一、对洋思经验的思考走进洋思,踏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有很多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那位于校园中央的人造风景,这倒不是我钟情于山水,爱赏鱼游莲动之胜景,只为景中小桥刻有“山不在高”字样而感叹。是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想,洋思人大概是在以此自况,而这又是何等的恰如其分。洋思中学,一个僻远的农村联办初中,把三流的师资队伍改造成为一流的师资队伍,把三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学生,专家肯定,慕名者纷至沓来。洋思人“仙”在何处?我想,这一切都源自洋思人的创新意识。洋思人在二十多年征程中就是依靠创新一步一…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教育报》连续发表《洋思现象解读》等文章,笔者翻阅,感触颇多。首先想到的便是:学洋思,学什么?一、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洋思人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与新课改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是一致的。它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不能歧视“后进生”,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大有希望的好苗子,热爱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二、学习他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洋思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质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  相似文献   

8.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在长期的个性化办学实践中,由经验积累升华的教育理念、教育风格。由于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这一办学特色产生了“生源磁场”效应,省内外家长按传统思维定势自认为“教不好”的孩子纷纷送至洋思中学。办学规模急  相似文献   

9.
洋思的魅力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1/2002;摘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写在洋思校园中最醒目的地方,也烙在洋思人的内心深处。洋思人说起这句话的时候,总是那样充满了自信,还有那么一点"舍我其谁"的自豪,然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努力实践这样的教育思想,最终造就了洋思这座辉煌的教育大厦。  相似文献   

10.
王正锋 《文教资料》2005,(19):96-97
洋思中学是普教战线上的一颗明珠,这次有幸参加了“洋思三日行”的活动,对我的感受颇深,对于这样的一所师资主要是年轻教师、学生素质并不好的学校,何以取得这样好的教学成果?通过观察思考,我认为关键在于洋思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洋思人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洋思有了创新的教学理念才使他们找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正是洋思人有了奉献精神才使他们能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人成材,实现了他们对社会承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诺言。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洋思的许多地方与我们的职业教…  相似文献   

11.
洋思经验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洋思人的那种强烈的质量意识。洋思人的治学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措施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主题,那就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围绕这一主题,洋思人下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下的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同时也采取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采取的举措—“—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乡镇中学,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队伍都处于“三流”的情况下,敢于提出这样的口号,敢于采取这样的行动,在教育界确实与众不同。勇气、自信是洋思成功的支点;责任感、使命感是洋思成功的基础;“严”(严格…  相似文献   

12.
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洋思3日”使我受益非浅,戴荣同志的《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使我对洋思的经验有了全面深刻系统的了解。给我最大的启发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初中的教育理念,“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洋思转变差生的成功秘绝,“尊重全体,面向未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洋思初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经验。笔者认为洋思初中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为其一生的发展量身打造。他们的做法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上大做文章--我校教科研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2003年第11期曾登载特约记者撰写的专访《在理想和实践之间穿行——记乡村校长蔡林森和他的“网络式教育”》一文,文章对蔡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洋思中学经过十余年努力所编织起来的“网络式”教育,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基础教育的受惠者。现在,洋思的经验已引起了教育界,特别是各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洋思,已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变成了在江苏乃至全国都颇有知名度的“名校”。学校自1991年以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始终为100%,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蔡林森校长也入选“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洋思名声在外已是事实,但在她成功的背后却聚积着全体洋思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本期发表“洋思”当家人的一组文章,希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洋思人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我们确信,他们所提供的经验,看似朴实无华,但如果细细品味,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本刊2003年第11期曾登载特约记者撰写的专访《在理想和实践之间穿行——记乡村校长蔡林森和他的“网络式教育”》一文,文章对蔡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洋思中学经过十余年努力所编织起来的“网络式”教育,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基础教育的受惠者。现在,洋思的经验已引起了教育界,特别是各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洋思,已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变成了在江苏乃至全国都颇有知名度的“名校”。学校自1991年以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始终为100%,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蔡林森校长也入选“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洋思名声在外已是事实,但在她成功的背后却聚积着全体洋思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本期发表“洋思”当家人的一组文章,希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洋思人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我们确信,他们所提供的经验,看似朴实无华,但如果细细品味,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本刊2003年第11期曾登载特约记者撰写的专访《在理想和实践之间穿行——记乡村校长蔡林森和他的“网络式教育”》一文,文章对蔡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洋思中学经过十余年努力所编织起来的“网络式”教育,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基础教育的受惠者。现在,洋思的经验已引起了教育界,特别是各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洋思,已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变成了在江苏乃至全国都颇有知名度的“名校”。学校自1991年以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始终为100%,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蔡林森校长也入选“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洋思名声在外已是事实,但在她成功的背后却聚积着全体洋思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本期发表“洋思”当家人的一组文章,希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洋思人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我们确信,他们所提供的经验,看似朴实无华,但如果细细品味,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李振波 《黑河教育》2012,(11):53-53
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洋思人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历经多年的教学探索,适合洋思教育发展的教学新尝试。然而,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直接用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边远农村学校并不一定适合。如何把这一先进教学模式中的“当堂训练”融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呢?我认为;应该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为出发点,以教师的教学特色为基础,把握好课堂中“练”的度。  相似文献   

17.
本期策划。涉及到一个人——蔡林森。将视野聚焦到一位校长身上,这在本刊有“独家策划”以来,还是第一次。在基础教育领域,蔡林森是一个不甘寂寞,一再创造神奇的校长。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将一所“三流的设施、三流的生源、三流的师资”的农村联办初中——泰兴市洋思中学,办成了“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洋思经验”不胫而走,“洋思的魅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8.
洋思之路     
背景提示 泰兴市洋思中学是一所乡办初级中学。1980年创办时,只有施教区6个村,2排平房,5个教学班,15名教师中代课教师竟占了40%。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规律,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流的教育业绩;连续多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为100%,优秀率高居全市之首,学校一跃而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在多年的办学中实践,洋思中学从不挑剔、不选择学生,而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个学生都能做好”。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1994年10月12日《江苏教育报》率先刊登了总结洋思经验的长篇通讯《洋思之路——泰兴市洋思初中提高教育质量纪实》。自此至今,在江苏乃至全国教育界,“洋思”已经成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稳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代名词,“洋思经验”在省内外各地中小学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9.
唐人伦 《文教资料》2005,(19):107-108
古诗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002年12月24日至26日的“洋思三日”活动,不仅听了蔡林森校长长达4个小时的经验介绍和面对面的答疑,以及马局长对洋思经验的科学概括,还实际参观了洋思初中校园的方方面面,走访了洋思初中的学生,行在洋思校园内,如沐和熙春风中,理念得到了刷新,精神得到了升华,眼睛明亮,活力倍增,真是胜读十年书矣!一、先进的理念:任何事情连想都不敢想的人,怎么会有所作为呢?洋思人虽不是异想天开,但却能科学构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等先进观念,坚定了洋思人教好一切孩子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唤醒了…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洋思中学是个奇迹,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奇迹呢?细看洋思中学走过的历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五点启示: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健全发展在洋思中学,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所农村中学已经连续十年保持百分之百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