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2010,(4):22-27
曹璇是《小学生·新读写》的“老”作者了,她的文字一直给我很“生活”的感觉,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但以其极其生动的语言吸引着我们读下去。她的文章就像一出出情景剧,  相似文献   

2.
初读《七颗钻石》(人教版第六册),感觉这篇文章挺神奇的,像神话故事,一下子一个神奇变化,一下子又一个神奇变化。莫非这是一篇童话?像《七色花》一类的儿童童话?可当我看到教科书课文下边的注释:本文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心就不再坦然了,感觉这篇文章绝非只是一篇童话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3.
赖晓春 《班主任》2012,(10):28-28
正小琦写了一篇题为《春与冬》的作文,内容如下:春天,带给人温暖;而冬天,却给人寒冷的感觉。有的人像春天,有的人却像冬天。一个平常的下午,我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做着数学练习册。因为之前我没做完就交上去了,所以被退了回来,不得不留下做完。我正演算着,旁边忽然坐下  相似文献   

4.
我读了《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它是多么真实,多么感人,我读了许多文章,也没有一篇文章让我如此感动。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的父亲是个哑巴,作者从小就因父亲是哑巴而感到屈辱,  相似文献   

5.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2):F0004-F0004
<正>值此本刊创立30周年、改为双月刊和第100期出版的"三喜临门"之际,为了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往昔的馈赠,激励作者继续向本刊惠赐佳作,本刊决定对2012-2013年度在我刊发表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一、奖励对象及奖励标准: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含该报的《文摘报》)转载的文章每篇奖励作者1000元,被摘要或报道的文章每篇奖励500元。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摘要的文章,或被中国  相似文献   

6.
注重感觉     
喜欢星星,喜欢张柏芝的《星语心愿》。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它的旋律,它的感觉。伴着张柏芝那略带沙哑的声音。总会让人产生淡淡的哀伤。我喜欢这种感觉,它就像一滴眼泪,滴入了我的心河。我很自然地闭上了眼睛,好像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种充满雾气、朦朦胧胧的色彩。我被这种感觉吸引着,陶醉着,它就仿佛是黑夜里的点点星光,又仿佛是星星在耳畔絮语。十分喜欢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9,(7)
张鸣2月9日在《东方早报》撰文:2月5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刊登了一位安徽在校高三学生写的文章《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文章诉说了他在应试阶梯上攀爬的过程中,如何被学校和家长联手挤压的故事。应该说,虽然家长们未必都会像文章里那位父亲那样,动辄对自己的孩子扬言"去死吧",但类似的故事,在中国每个有学校的角落都在上演着。  相似文献   

8.
<正>值此本刊创立30周年、改为双月刊和第100期出版的"三喜临门"之阮,为了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往昔的馈赠,激励作者继续向本刊惠赐佳作,本刊决定对2012-2013年度在我刊发表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一、奖励对象及奖励标准: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含该报的《文摘报》)转载的文章每篇奖励作者1000元,被摘要或报道的文章每篇奖励  相似文献   

9.
我走近《人民教育》只是这两年的事。一次,夜阑人静之时,我闲着无聊,随手拿了一本《人民教育》浏览起来。看着看着,我深深地被刊物里全新的教育思想所吸引,她所介绍的教育智慧正是我多日苦苦求索未果的。那天晚上,一篇《实行教学民主转换教师角色》的文章,我看了又看,反复读了好几遍。从那天起,记忆中的《人民教育》不再仅仅是神圣、严肃的象征,反而有点儿相见恨晚的感觉,感觉她是那么贴近我的生活。“走进新课程”、“教学平台”、“育人技巧”、“研究交流”更是我的最爱,就像专家在身边;窦桂梅、李希贵……等等,就像与名师亲切交谈。她让…  相似文献   

10.
有许多人的文章是需要静读的,冰心的尤其是。“三月里听说冰心已逝,心突然凉了一截,就想起她的《笑》、《小桔灯》,还有清新的《繁星》和《春水》,我大概仅从这点文章中认识了冰心,这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突然忆起曾有过一本《冰心读本》的,因为匆忙,读完后就忘记了。应该拿出来再读一遍了,我想。于是棒了书来,细细地读了几番,感觉像……像喝一杯清茶,清新而古雅,仿佛坐在海边看静静的大海,微风抚过,就送来了冰心温馨的话语,隐藏着她寄居美国的乡愁、牵绕心绪的母女情,行途中不能忘记的小朋友,更隐着小说中“小小”的天真…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九册《梅雨潭》第二段第一句讲作者从山边来到亭边,接着讲亭和瀑、潭的关系:“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岩石上,上下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作者把一个静态的梅雨亭写活了。一个“浮”字独具匠心,逼真地写出了作者当时独特的感受。怎样向学生讲清这个“浮”字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看了有关资料:“‘浮’字使人感觉亭像苍鹰在天空翱翔。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梅雨事位于凌空的岩石之上的那种奇妙、险峻的姿态。”这么讲学生就能理解吗?学生如同:梅雨亭怎么能像苍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呢?是什么原因给人一种“飞”的感觉呢?于是我再次阅读课文。课文第一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设计》是2001年我参加市教研活动时发现的一种好刊物。从此,我特别钟情于她,连续订阅至今,并不断地向周围同事引荐。它自2004年改版后,从内容到形式都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它敏感于教育改革的“细枝末节”,犹如绿色草坪中一支艳丽鲜花,香溢教学园地;它像一块强力磁铁,深深吸引着广大读者。《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中每一篇文章我都反复拜读,细细品味。篇篇文章都凸现了作者对新一轮课改的向往和追求,闪烁着作者智慧的火花,而更可贵之处是:它以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读者和作者。深深吸引着我。比如《刊首页》将案…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圈套     
又是一节语文课,那时刚刚过完教师节,内心还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中,再加上阳光明媚的天气,又新烫了头发,我的心情自然舒畅得很。当天讲的是《拉萨的天空》,课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投入地读着,我也陶醉其中。刚听完一个同学的美读,还没来得及评价,猛然间感觉自己的头发像被人拽了一下,甚至我能清楚地感觉一定有几根儿头发被拽掉了。我的头皮有点痛。  相似文献   

14.
小语不少文情并茂的文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好诸如音的轻重、调的抑扬等朗读技巧外,还应指导学生深入体察触发作者动笔的意念和情感,全面掌握文章中流动于人、事、景、物之间的复杂感情,深刻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语言艺术形式及其包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一、体察外像--心理的细腻刻化,洞察人物的精神境界,使学生的感觉具体化。小语教材中,有的抒发作者炽热的情怀,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有的描摹娇统的山川,如:《桂林山水》;有的刻画人的形像,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有的控诉社会的不平,如:《卖火柴的小女…  相似文献   

15.
自从知道《小学青年教师》(以下简称《小青》)分版的消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心中一直企盼着,想早日见到一本纯数学的《小青》。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许是许久登不上《小青》的论坛,或许是从看到《小青》上正式公告的那一刻开始,心中蓦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种感觉缘自《小青》上的语文教师写的文章。看多了《小青》上的语文案例,便开始喜欢上了语文。所以每次外出讲课或学习的时候,如果有语文老师讲课,我都喜欢去听一听。非常羡慕语文教师讲课情感投入时和学生融为一体的场景。后来一位语文教师告诉我说:“语文教师讲课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电脑》2007,(3):60-61
姓名:牛亚婷性别:女我对本期的整体感觉:内容丰富,很好看。内容的难易程度:难度适度,刚刚好。我最喜欢的文章:《初三,我们痛并快乐着》原因:看过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的初三,虽然那时活在黑暗之中,但我很快乐。文章写出了走过初三或正在初三的那些朋友的心情。我最不喜欢的文章:我把书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没有发现我不喜  相似文献   

17.
葵花宝典     
《广东第二课堂》2004,(10):18-19
朱家鼎清新县太和中学初二(9)班近期最爱看的书:《鲁迅文集》自描读书像:一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我看了一下时间,还早。于是,就拿出上午从同学那借来的《鲁迅文集》。我看的第一篇是《狂人日记》,它给我的感觉是:太棒了!此后几天,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把《鲁迅文集》里的文章细细地读了一遍。一点见解:由于时代的局限,鲁迅先生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很合适的了,如《答曹聚仁先生信》中的一些说法我就不赞成。我的梦想:我的小书柜能摆上一套《鲁迅全集》。葵花宝典  相似文献   

18.
<正>《鉴湖风景如画》是一篇散文游记,作者以精粹的笔墨描绘了故乡山水的秀美,并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怀。文章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作者的笔墨艺术上。作者手中的那支"文笔",就像画家手中的画笔,在描绘山水的秀美时,或用淡墨轻轻地勾画,或用浓墨进行点染。例如":大片银波粼粼的水,远处衬着青青的山,湖光  相似文献   

19.
悉心拜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7月份刊出的一篇文章《质疑“把家常课上成精品课”》(以下简称文章),感觉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不敢苟同。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努力“把家常课上成精品课”。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教学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一课时,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师:作者提醒我们注意幸福,谁来说一说文章什么地方使你有了幸福的感觉? (学生纷纷发言,读句子,谈感受。) 师:读得动情,说得感人,谁再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