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但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有:在评价观念上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在评价内容上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过重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过分注重纸笔考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品德评价是以小学生品德为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小学生品德评价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学生品德评价倾向于整齐划一,评价目的、标准、主体、方式单一,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以来,教育界倡导实行差异性评价。差异性评价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主张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基于人本主义的学生评价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评价秉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等教育理念。在评价过程中,规避了传统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倒置,评价内容忽视学生情感和态度因素、评价标准无视学生差异等现象,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潘勇 《考试周刊》2012,(15):184-186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用标准化的测试或下评语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这种评价模式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而掩盖了学生在学习和认知方面的个性差异.因而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基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模式。作者尝试将这种新型的教学评价方式应用于通用技术教学过程.本文主要就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两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评价改革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方面反思我国评价改革,指出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评价者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学生主要是教学评价的对象,作为被评价者接受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口号是正确的,却并不必须通过让学生成为评价者来实现;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是最根本的,但并不是反对提倡和重视发挥评价的教育等其它功能;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可缺少,但简单地将其与学生发展对立起来则是错误的;评价标准应当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针对具体的评价对象和目标有所区别,而不是非此即彼;评价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整个教育事业一样,受到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制约,这是教育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黄福裕 《时代教育》2013,(12):126+140
新课程改革期望教育评价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本文提出在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下,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克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的弊端,实现作业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功能、评价形式等三个方面的转变,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应该凸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等。但是,从新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分地强调甄别与选择,过多地关注对书本知识掌握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过于注重纸笔测验与自上而下的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忽略了“发现”和“探索”,从而影响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机会、自主探索的机会以及合作交流的时空,凸现学生的发现意识、探索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内容过多倚重于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评价方法仍以纸笔考试为主,过分注重量化,缺少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重心一味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殊不知,这种评价是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传统教育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目标、以考试为标准的评价模式 ,在教学中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这一模式只有目标评价 ,没有过程评价 ,只有选拔性功能 ,没有激励发展功能 ,只有对尖子生的某方面的肯定 ,没有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认可。它过分强调评价的数量化、标准化、客观化和达标度 ,而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的诸如学生的兴趣、意志、动机、创造性等个性特征的评价。它要求学生的是平均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 ,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的主动、和谐发展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学生扎实…  相似文献   

11.
即时性评语在教育中的新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等级制替代百分制后,确实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单纯的等级制或百分制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过于“模糊”的等级,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健康竞争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尝试在运用等级的同时,又引入了即时性评语来评价学生。即时性评语强调的是即时性,即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个性、意志、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既可是一句或几句言简意赅、饱含师情鼓励的书面文字,又可是情真意切的口头语言。相对…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改革过分侧重于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既重视结论,又强调知识获取,既关注建构,又注重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华莱士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的大脑里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而思维方式是其中最珍贵的资源。众所周知,传统的化学教育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而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略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无意中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断层,降低教学质量。其实,在学习化学的  相似文献   

14.
<正>基础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任务,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新课程评价观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性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样、更开放、更恰当。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评价理念,反思传统的教学评价,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一、“P M P”评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主体的价值观念。“PMP”评价首先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参与评价过程的价值性,倡导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个体性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中独特的认可和积极评价。如有的学生虽然总体发展水平一般或较差,但其个性特长发展突出,同样可得到积极评价的情感体验。而促进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充满自信、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其次,是尊重学生评价的自主性,改变传统评价中,评价者(教师)似“检查官”,学生是检查对象的这种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师生在评价…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学生学科成绩决定.评价突出了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过分强调知识的检测而忽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刘海燕 《小学生》2012,(12):42-42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一直停留在对知识的测验以及升学考试的成绩评定上.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偏重学科知识,强调共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这种评价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理念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这一理念,端正态度,运用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更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况,传统的评价模式过分强调学生的就业率、过分注重技能竞赛,忽视了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原则,探讨产业发展视角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主体,提出了基于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传统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和对教学的权威控制,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研究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