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春节,又叫过年。每当节曰来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都以各自的方式,来欢度新春佳节。汉族过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腊八粥的  相似文献   

2.
故乡的春节     
童年的春节都是在奶奶家度过的。那时的春节有许多习俗,现在很多已记不清了。每当看见超市货架上一排排易拉罐的“八宝粥”,便不由得想起奶奶亲手“打造”的腊八粥。“腊八粥”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八种东西熬粥。家里稍稍宽裕些的,粥的材料主要是桂圆、枣子、白果等八种;家中  相似文献   

3.
3 忙忙碌碌迎春节 喝过腊八粥,河东家家户户即着手准备过年,做新衣,备佳肴,大扫除,布置庭院,一定要使春节各方面都焕然一新,给人以浓厚的节日气氛。 做新衣 河东讲究春节换新衣,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都要在正月初一更换衣服,尤其姑娘、新媳妇和孩子们更要穿戴妆扮一新。主妇们为此一入腊月即着手准备自织和选购各种衣料,缝制各种款式衣裳。中老年男子长袍、短挂、瓢帽;妇女则上衣、下裙、绣花鞋;孩子们更是五花八门奇艳夺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民族大家庭 ,人们的春节习俗除以汉族为主的一些传统习俗外 ,各族还有许多不尽相同的习俗。白族 春节是白族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为了过好春节 ,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长辈回家看儿孙 ,儿孙回家拜家长。初一 ,鸡未鸣 ,人们就开门放鞭炮、挑新水 ,往家畜头上贴红纸。这天 ,除未婚女孩外 ,人们都不拜年和串门 ,并禁用刀、剪、斧等铁器 ,早饭一律吃素。初二至初五 ,人们走亲访友 ,互祝新年快乐。布依族 春节从腊月三十日至新年正月十五日。三十日晚饭前 ,先要摆供品 ,燃放鞭炮 ,迎请老祖公 ,然后吃年饭。年饭十分丰富 ,其中…  相似文献   

5.
一、“尘”与“陈”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来个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衣服被褥,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古人认为,“扫尘”即“扫陈”.可以把过去一年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腊八节是腊月里重大的节日。在腊八节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腊八粥和祭祀祖先的习俗,人们团聚一堂享用腊八粥,我家也不例外。腊八粥由八种食材熬成,包括红小豆、薏米、莲子等。如果放入红枣、核桃、杏仁、桂圆等食材,味道会更加美味。有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娃娃、动物、花朵后再放进锅中熬煮,这样熬出的腊八粥就更漂亮了!  相似文献   

7.
带孩子了解春节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放鞭炮、购年货、贴对联,贴年画、发压岁钱、拜年、包饺子、吃年夜饭等,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这些习俗,让孩子对春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小贴士 可给孩子讲解的春节习俗 大扫除:家家户户为了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把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 办年货:过年必备的用品及食品,也是过年最重要的买卖事. 蒸年糕:除夕夜,俗称"年三十",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蒸年糕.年糕有吉祥的寓意,象征年年高升.  相似文献   

8.
《少先队小干部》2015,(Z1):36-37
春节饮食不重样春节饮食不重样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过了腊八就是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许多地方在这天都要喝腊八粥,提醒人们要记住勤俭节约的美德。老北京在腊八这天,还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将紫皮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作为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丰盛的晚餐。根据传统,我国各地的年夜饭习俗各不相同,但无论吃哪种年夜饭,都是人们对下一年的祈盼与祝福。  相似文献   

9.
春节习俗     
《神州学人》2008,(2):50-51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相似文献   

10.
腊八粥     
俗话说,大寒小寒又一年。从进入腊月开始,春节的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可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年的腊八,哥嫂们都不能赶回家来,于是春节里补上的那锅腊八粥,也就成了我们过年餐桌上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1.
腊八粥     
腊月指农历十二月,腊八当然指十二月初八了。腊八粥顾名思义是十二月初八所食用之粥。吃腊八粥的习惯在中国北方十分盛行,但香港无此风俗。在中国的节日中,自农历十一月至转年的正月,这冬三月的节日最多而集中。冬至节以后,接着是腊八节、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过年、开市、元宵节,足有六七个节日之多。要知腊八粥,先要说说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过年的序幕,古代有从腊八开始是过年第一节的记载。此习俗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来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年年都在过春节,大人孩子喜气洋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祖国大地鞭炮齐鸣。可与春节相关的习俗,年轻的父母知多少?  相似文献   

13.
春节,也叫过大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儿时的过大年是十分有趣的。每年腊月初八,就算揭开了春节的序幕。这一天,家里要用纯正的米醋,上好的紫皮蒜泡上一坛腊八蒜,还要煮上一锅腊八粥。腊八粥很讲究,五谷杂粮样样俱全,煮熟之后上面还要放上果脯、红糖或白糖,十分好吃。母亲说,粥里东西品种越多,来年的日子越富有。腊八之后,春节的气氛便日渐浓厚。大小店铺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灯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俗称“过年”。我国古代过年,主要是打鬼。从“腊八”开始吃“腊八粥”,在宫廷和民间都要打鬼,腊月二十三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衣食温饱。这期间还要扫除污秽,预防疾病。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  相似文献   

15.
萧竹 《中华家教》2013,(Z1):26-27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都说"小孩盼过年",那么在春节来临之际,家长如何带领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呢?带孩子了解春节习俗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放鞭炮、购年货、贴对联,贴年画、发压岁钱、拜年、包饺子、吃年夜饭等,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这些习俗,让孩子对春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小贴士:可给孩子讲解的春节习俗大扫除:家家户户为了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把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办年货:过年必备的用品及食品,也是过年最重要的买卖事。蒸年糕:除夕夜,俗称"年三十",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张贴春联的习俗,红红火火的春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春节过后,带着浓浓的年味,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活动"亲近春联",旨在引导幼儿亲近春联文化,对春联上的文字、图案等产生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17.
喜贴春联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春节即将到来,这可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要做的事可多了!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要两样俱全。先说物质上的:贴春联、年画、福字、挂千、窗花、门神,放爆竹,发压岁钱都是过年时必须做的。再说说精神上的:当然是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别偏离我们的话题了,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春联吧。春联也叫“…  相似文献   

18.
一、丰富的年俗活动新年将至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看看人们都做些什么?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拉开序幕的。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王爷习俗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祭灶:  相似文献   

19.
"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是腊月二十六了,人们为了迎接新年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啦,这些准备就是我们在年复一年的传承中形成的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让奶奶带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有秋意浓浓的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放鞭炮。关于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每年都会给百姓带来灾祸,人们叫它“年兽”。后来,人们在过年时放鞭炮、贴窗花,就是为了吓跑“年兽”。因此,就有了春节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春节那天,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和我来到奶奶家。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年夜饭,我和哥哥则准备自己动手剪窗花。我拿起剪子,“咔嚓咔嚓”剪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