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艳  马青山 《湖北教育》2003,(15):62-63
案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后播放三峡工地建设场面的录像和小动物们为三峡工程运送石料的动画情境——小猴驾驶圆形车轮的车、小猪驾驶正方形车轮的车、小熊驾驶椭圆形车轮的车、小松鼠驾驶偏心车轮的车。伴随着小动物们一声声的“哎哟”,同学们个个捧腹大笑。在笑声中一个数学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2.
王宏进 《广西教育》2014,(17):63-64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较低,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其数学理解能力也偏低,他们在理解问题时常感到有困难或出现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帮助学生建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本案执教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采取“激趣设疑——操作探究——实践应用”三环节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一、激趣设疑,纵横沟通,激活学生的思维 师:(课件出示)皮皮鲁周游世界后,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突发奇想,制作了轮子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汽车。请看屏幕,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  相似文献   

4.
尹亚萍 《河北教育》2003,(10):28-29
一次听《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探索活动。每位学生准备12根小棒,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各4根(同一种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小  相似文献   

5.
【案例】 最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认识线段”的研究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创设情境:(出示学生在艺术课上的毛线贴画作品)兔哥哥和兔弟弟从同一个地方分别沿着一条弯曲的路和一条直的路回家,谁先到家呢?  相似文献   

6.
7.
彭静 《湖北教育》2002,(21):33-34
《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探究新知,要求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动与静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着眼于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8.
一、交流信息,引入新课师:通过背一背、抱一抱等形式我们感受到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我的体重是28千克。生: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吨。师:你是怎样知道大象体重的?生:我是从网上查到的。生:我这袋旺仔QQ糖的重量是50克。师:能说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吗?生:这个包装袋上标的是50克。师:噢。在这儿王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包装袋上标的50克是指QQ糖本身的重量,并不包括外面包装袋的重量。不过包装袋的重量非常轻…  相似文献   

9.
喻友芳 《湖北教育》2007,(10):25-27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案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有2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做套花游戏。花在一排中间的正前方。比比谁先套到这朵花。师:时这样的比赛你有什么想法?生:这样站,比赛不公平。师:那你认为小朋友应该怎样站才是公平的呢?  相似文献   

10.
一次听一位老师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这一知识点时,该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探索活动。每位学生准备12根小棒,红、黄、蓝三种颜色代表不同长度的小棒各4根,8个三角的接头。师:你能运用这些材料搭一个长方体吗?学生兴致很高,各自开始拼搭。有学生发现小棒搭错了的及时调整,几分钟后,学生手中的材料全部用完,一个统一、标准的长方体框架也就搭成了。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它有几条棱?你是怎么数的?有几个顶点?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1.
唐军 《湖北教育》2004,(13):90-91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敦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敦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肖凤英 《湖北教育》2003,(11):37-38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册的《认识平面图形》,学生课前的认知状况是:一部分学生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少数学生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稍逊,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不够清楚明了。  相似文献   

13.
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修订版)第十一册第27—28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乘法的认识》。教学目标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合理列出算式。会根据乘法的意义 ,解决简单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引入乘法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片段一、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体育馆去参观 ,请同学们一起看屏幕。你知道图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锻炼身体吗 ?(电脑显示一个共有 3排、每排有4个人的图画 )生 :共有 1 2个人。二、新授1 师 :同学们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其它同学听一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 …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策略一:激发动机,使学生想自主参与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机,才能形成自主参与的心向。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想自主参与。教学片断一(人教版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显示电脑画面:星期日,小刚拿着1元钱去文具超市买一本练习…  相似文献   

17.
18.
19.
曹玉红 《湖北教育》2005,(10):32-3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乘法,会列乘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读写。2.在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3.沟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初步感受知识的产生是源于实践需要的观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正确地列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显示古人打猎记数的故事)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以打猎为生的。如果这位猎人每天打两只猎物,两天能打几只?看谁最快列出算式。3天能打几只呢?5天呢?10天、10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