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校本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校本的情境下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必须突出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校本教育科研培训;实现领导和教师两个层面的理念创新;构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三种动力机制;遵循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的四阶段模式;教师教育科研的校本培训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使教育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教师对校本课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解与困惑,而教师又是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搞好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的观念、素质、能力等必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这一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教研,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校本教研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这一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教研,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校本教研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校本的情境下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必须突出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校本教育科研培训;实现领导和教师两个层面的理念创新;构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三种动力机制;遵循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的四阶段模式;教师教育科研的校本培训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在校本的情境下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必须突出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校本教育科研培训;实现领导和教师两个层面的理念创新;构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三种动力机制;遵循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的四阶段模式;教师教育科研的校本培训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陈莉雅 《教育与职业》2007,(18):141-142
教师作为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其教育内隐观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重大的影响.高职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创新意识,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式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强化校本培训无疑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通过校本培训,能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技巧,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只有在校本培训中具备了过硬的基本功才会提高教学能力,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要想搞好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笔者认为,必须把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化"即培训教育教学化,培训教研科研化.使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学校工作重合或部分重合.把培训寓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逐步提高的全过程中进行.因此,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笔者认为重点要开展好"十个一"活动.这个活动的开展,旨在落实校本培训能够扎扎实实地进行,进而提高教师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开发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教研应该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新课程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教育研究活动.开发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育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开发校本教研必须树立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理念,建立校本教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同伴互助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模式,提升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寻求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实施,必须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本,以发展性为培训内容选择的着眼点.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并辅以系统性的校本培训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宄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它强调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呼唤校本教师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师培训的目的主体应当是教师自己。它的目标是围绕着本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划展开的,内容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实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开放的管理体制;必须认识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不断生成的;必须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研修目标、内容和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教师教育方式.它与课程改革相伴而生,"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基于教学"、"提高教学";"基于教师"、"发展教师".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增强教育教学的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校本研修工作是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其深入、有效开展必须要做到"五手联动".  相似文献   

14.
苏格兰的学校教育体系与"职前教师教育"扎根于其独特的"平等理念"和"全纳教育"传统,有别于英国其他地区的教育体系.近十年来,苏格兰深化中小学"卓越课程"改革,带动了"职前教师教育"的创新,进一步发展了以大学为中心、协同当地中小学校的教师发展体系.对该体系的多元叙事分析表明:教师作为校本"卓越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必须提升反思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参与式教学能力、自主发展性和职业认同感.职前和在职教师必须在教学互动中不断创新课程,拒绝照本宣科,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化重要途径的必要性,可以从教师知识构成、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为使校本教师培训真正成为必要途径,必须要注意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伙伴关系、校本教师培训的制度化、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教师尤其是普通学校的教师需要提升专业能力。在对教师校本培训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聚焦教师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并以此调整和改进教师校本培训实践。通过实施转变教师校本培训观念、科学安排校本培训内容、提供多种校本培训平台、有效落实校本培训目标、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等措施,构建起聚焦教师能力提升的校本培训机制,并对实践过程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和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等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在职培训。和其他培训相比,它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实验“校本培训”必须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明确“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钱国安 《考试周刊》2008,(18):211-212
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即以校为本的教育教研、教育科研活动.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主渠道,是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研不仅能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能改变教师自身的生活方式,感悟自己职业的生命价值,从而实现学校办学水平跨越式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如何确立校本教研的主体地位,使校本教研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最有效的催化剂,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校本科研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二十年的校本科研,改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面貌,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发展。开展校本科研必须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形成校本研究机制;要发挥教师的研究主体作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确定课题,开展研究;行动研究和叙述研究是校本科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校本培训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科研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的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网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条件下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必由之路.毫无疑问,抓好校本培训,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