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走马楼吴简的发掘1996年7月至12月,文物工作者在长沙城五一广场附近的走马楼街西南侧发掘了古井窖50余口,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册。其中特别令人震惊的是在位于走马楼街50号房基之下,编号为第22号古井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0余万枚。发现三国吴简的第22号井,为不规则的圆形袋状竖井,井口距地表深约800厘米,直径310~350厘米,简牍层厚约20~50厘米,简牍以竹笥盛装,上以黄泥覆盖,简牍层上距井口约150厘米,下距井底约360厘米,简牍层下出有大量的青瓷器。井底有一方形木构井圈,以吸存地下水。据分析,该井窖是一座建于东汉晚期、废弃于三国时期的…  相似文献   

2.
简帛研究缘起简帛,简牍与帛书、帛画的简称。简牍又分竹简、木简与木牍、竹牍。许慎《说文解字》曰:简,牒也,从竹。今南方出土之简多竹制,北方出土之简多木制。《说文》曰:牍,书版也,从片。片,剖开之木,制平为书版,故牍以木制。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汉简中有竹牍一枚,长23.2厘米,宽4.1厘米。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秦简中有竹  相似文献   

3.
流失海外的西夏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金波 《寻根》2003,(5):21-27
20世纪中国在历史文献方面有几次重大发现,这些发现使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在人文科学很多重要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并产生了相应的新学科。其中有的已为学术界所熟知,如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书和大量简牍的发现。然而还有一项重大发现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上世纪初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珍贵文书。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简牍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曾国(今天中国中部的湖北省随县、枣阳一带)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关于中国出现简牍的时间上限,许多学者认为不迟于商代。虽然还没有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但是从甲骨文中的“册”等字的字形分析.从当时的书写工具、  相似文献   

5.
王使臻 《寻根》2014,(5):95-100
在传世文献中经常记录有某土人拜谒学者、官长时,须先呈递上门状,请看门人送达被谒见者,以求被接见。门状是由名刺、名纸、起居状等唐代时期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实用性书札演化而来,但其起源甚早。简牍时代的名剌,即在简牍上直书一行,书写姓名、字、籍贯等内容,使被拜见者一目便可了然来访者的身份或者其意图。当书写载体从简牍演变成纸质之后,在纸张上书写姓名用于拜谒、拜贺等目的,则被称为名纸。在出土的新疆楼兰汉晋简纸文书中,有数件拜贺蜡节的名剌,既有木简形制的,又有纸质的。  相似文献   

6.
简牍与中国古代文化高敏每一种文化,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载体。我国古代文化,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载体。如果说旧石器文化的载体是旧石器,新石器文化的话,那么,龟也曾是我国古文化的载体。其中的绢帛与简牍。就是书写古文字的载体。又由于绢帛的产量有限和价格昂贵,而简牍...  相似文献   

7.
酒是高昌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葡萄酒和粮食酒。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各种考古探险活动的深入,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等五至七世纪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有关高昌国时期酒文化的实物,墓葬壁画及出土文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古蜀王国遗址出土的遗物从20世纪初问世以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秘,引起无数人的好奇之心,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正当人们还未解开三星堆古玉之谜和所处年代之际,年轻一代的考古学家在80年代的新发现使古蜀王国更显得扑朔迷离。三星堆古蜀王国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的...  相似文献   

9.
<正>郭店楚简自上世纪90年代出土以来,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包括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以及相关的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专家都迅速投入到整理与研究当中。郭店楚简的出土、整理与研究,是上世纪考古学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今天距离郭店楚简出土的时间已过去整整20年了,而学界对其的研究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存在着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与可能。就这些年  相似文献   

10.
甘肃,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省境大部位于陇山之西,故简称陇。全省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2200多万。甘肃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史前时期,这里就有我们的先民活动。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器物,境内还有多处出土了大量彩陶,器形优美,花纹图案丰富多采,显示了甘肃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的不同特色,被誉为“彩陶之乡”。甘肃还拥有丰富绚烂的石窟艺术。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在“中国四大石窟’冲占据两席,还有榆林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等。丝绸之路横贯甘肃东西,…  相似文献   

11.
《神乌赋》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乌赋》试论扬之水1993年2-4月,连云港市博物馆在江苏东海县尹湾发掘了六座汉墓,发掘简报刊於《文*物》1996年第8期,同期并载专文介绍了六号*钩鐾恋牟糠旨螂埂F渲斜嗪*114至133的简牍*是一篇存64字的《神乌赋》──简牍"赋"书*"傅"。...  相似文献   

12.
杜倩萍 《寻根》2010,(1):53-60
<正>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斗争中,创造了各自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地面上残留的各类遗迹,都是这些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马具一直以来都有出土,目前考古发现最多的是马衔与马镳,为该地区早期控马具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大体概述了新疆地区马衔与马镳的出土状况,对其形制进行分析,并且与中原地区、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中找出早期新疆地区控马器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周围地区马具的相互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和金沙商周祭祀坑分别出土的金杖、金冠带,都是古蜀国王祭祀太阳神时使用的法器。上面的“人头”是太阳的象征,“鸟”是“日精”和“阳气”的象征。“鱼”是黑暗和阴气的象征,“羽箭”是阳光升腾的象征。这则以“人头、鸟、鱼和羽箭”为母题的图案是一幅展示太阳上升、阴气消退的生动图式。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是神话传说中“扶桑”的象征,大型立人青铜像是太阳神帝俊及古蜀先祖的象征。三星堆和金沙祭祀坑出土的大量文物,都是古蜀先民祭祀“日出入”活动的遗存,也是中国古代太阳神崇拜最为典型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三星堆文物及环境风貌保护工作的八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星堆祭祀坑是中国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坑中出土的大量金、铜、玉、石、陶、象牙等各种质地的高品级物是巴蜀化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化和历史信息。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古代四川盆地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为重新认识和追溯古蜀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它面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良渚文化出土玉石璧所做的音乐声学测量,讨论了良渚文化玉璧形制特征和音乐声学特征,以及它们对我国出土具有良好音乐性能成组玉石璧产生的影响。良渚文化大量出土玉璧的环体形制、尺寸大小厚薄、孔径大小、加工时肉面上留下的痕迹,都可具备良好的音乐声学特征,是玉器当中唯一可以充当入乐功能的器物。良渚文化时期古人类可以利用玉璧发出的清润悦耳的“乐音”,与自然或神祖沟通。良渚玉璧的意义,伴随着“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出土,揭示了长江流域“礼乐”文明从这里发源,向四方扩散,最终在与黄河流域礼乐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在西周建立起成熟的“礼乐制度”,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东方的礼乐之邦。  相似文献   

17.
鄂西地区的柳林溪和杨家湾遗址分属于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在出土的大量的陶碗和陶支座上发现了近300个刻划符号。本文参照严文明先生对半坡类型的刻划符号的分类,对两处遗址的刻划符号进行分类比较,找寻其相同相异之处,并探讨刻划符号出现在鄂西地区的功能及含义,以研究长江中游先民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8.
张有清先生从事书法艺术的研习和创作近40年来,始终崇重碑学,在汉代简牍书法的研究与创作方面成果丰硕。他的简书严整厚重,笔势生动;很早就以“汉简张”之雅称誉满书坛。  相似文献   

19.
杨蕤 《寻根》2021,(2):9-14
梳理陆上丝绸之路发展演变的历史,不难发现,汉唐时期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也产出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因为汉唐是丝路史上的兴盛和巅峰时期,而且留下大量的历史记录、出土文献以及文物考古资料,学术界借此基本廓清了这一时段中西交流的概况和面貌,甚至可以说,丝绸之路业已成为汉唐时期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盐源位于金沙江流域雅砻江下游,近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颇富艺术价值。盐源青铜艺术具有显的特征,形成了纹饰上的抽象性和造型上的写实性两大风格,体现出笮人的化特点和艺术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