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高校、社会研究机构和小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处于难以为继的境地。“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是和儿童文学的精神实质相契合的,所以应该抓住“新课改”的良机,大力推动政府、社会、学校甚至家长来重视儿童文学教育,因为它具有关系到我们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围绕“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第30届世界大会”,纪念张天翼、陈伯吹百年诞辰等重大活动展开理论研讨,其儿童文学文体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童话、科幻研究都有一定理论突破,而幻想文学等热点现象的讨论,则有力地激活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理论建设。这些都启发我们:儿童文学研究实在有着太多的课题,在这块看似“小儿科”的艺术版图,其实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3.
曾好 《家庭教育》2010,(9):44-45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欣喜地看到多个国家从儿童文学中获取灵感,在展馆中融入自己国家的著名儿童文学形象。这些经典之作所创造的形象,无疑成为这些展馆中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拉近与观众距离的使者。当爸爸妈妈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徜徉在多姿多彩的世博园展馆时,你们一定有许多惊喜吧。是不是意外地邂逅了“小美人鱼”、“长袜子皮皮”、“小无知”、“蓝精灵”、“小鼹鼠”……哈,这真是太开心啦!  相似文献   

4.
<正>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1912—1923年间,这十年也正是我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期.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倡导“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的过程,这也是与我国儿童文学最初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不仅是他文化思想中最重要一翼,还是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上最初一批成果.因而,研究周作入的儿童文学思想,其史学上的意义与理论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周作人与中国儿童的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造的关键,“孤儿”形象是众多人物形象中特殊的一类。“孤儿”是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人群,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具表现力,更能打动小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三毛流浪记》等作品中小“孤儿”形象以及“孤儿”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孤儿”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汤素兰     
《小星星(作文100分)》2014,(4):F0002-F0002
汤素兰,创作出版儿童文学作品四十余部,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笨狼的故事》《小巫婆真美丽》《小朵朵和大魔法师》《小朵朵和半个巫婆》和儿童小说“酷男生俱乐部”系列等。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 ,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 ,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 ,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 ,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 ,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他对“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 ,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在“中围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趋势研讨会”上,儿童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先生曾谈到:“我始终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教育家提倡素质教育却从来没有谈过要强调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发稼先生也说: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儿童文学大有其用武之地。儿童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要用感人的作品,来启迪、感染、诱导孩子,使其善的本性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9.
木头人游戏     
“小男生和小女生”的故事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阿姨专门为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写的校园故事。杜歌飞很顽皮,金贝贝很可爱。这样的小男生和小女生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像谁呢?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儿童文学?过去不少专家、学者曾给它下过各种定义,并对儿童文学的本质作过种种的阐述。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二十年代,以周作人、胡适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儿童文学就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这种提法在解放后被称为“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而受到了批判。这是对旧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儿童文学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但这种说法也被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过于笼统和欠全面。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于是有的同志就认为: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工具”,它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种提法近年来又受到另一些同志的批评,认为太狭隘。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又一次否定。蒋风同志说:“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见《儿童文学概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之否定。 事物总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不断发展的。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理论也不例外。但是上述这些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突出强调“专为”儿童而创作,似乎非如此就不是儿童文学。 其实,把“专为”儿童创作的特点过分强调,反而违反了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界定存在着“描述性”与“结构性”两种理路,也由此衍生出并不相同的概念意涵。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可以分解为“中国”“儿童”与“文学”三个关键词,但其语法关系不是三者语义的机械叠加,而是在现代中国的情境下以“文学”为内核、“儿童”为显征的动态结构过程。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结构体系中,“儿童”是一个现代概念与知识,它的“发现”和“发明”均体现了现代知识的重构,也由此规约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性质。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基于“儿童”前摄义项的嵌入而使其成为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类型。将儿童文学置于中国的情境,意味着在将儿童文学历史化的同时也将“中国”问题化与再结构化,从而展现了中国人立足本土情境探寻“儿童之为儿童”与“文学之为文学”的主体性逻辑。  相似文献   

12.
【作家档案篇】●卡片①创作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成绩卓著、有着独特风格的女作家。她虽然也作诗写小说,但以散文成就最为突出,先后出版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拾穗小札》、《小橘灯》、《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集子,影响了几代读者。冰心一生关心儿童文学发展事业,热情倡导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卡片②笔名溯源1919年9月,谢婉莹发表白话小说《两个家庭》时,才署笔名“冰心”。报纸编辑认为可加上“女士”…  相似文献   

13.
蒋风在儿童文学理论园地里辛勤笔耕已三十多年了。他悉心研究儿童文学,并于八二年出版了专著《儿童文学概论》。这部书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好评,被称为“这是解放后第一本系统的儿童文学专著”,它“填补了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的一个空白”。有些国外学术研究机构及作家也纷纷通过有关部门来函要求寄赠。有的大专院校把《儿童文学概论》作为教材或列入主要参考书目。《儿童文学概论》曾获得一九七八——一九八二年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本文试就蒋风和他的《儿童文学概论》作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们,我们又见面啦!今天来到我们“出动!粉丝群”栏目做客的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老师!偷偷告诉你们,张老师可是小编们从小就喜欢的偶像哦!大家快来一睹张老师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15.
《文学应给孩子什么?》等4篇论文是2005年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它们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实质性的思想启示与学理建设意义。在“2005安徒生年”中,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回击了当今文坛某种企图否定安徒生、质疑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价值的倾向,这使得该年成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思想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发出“呼唤原创”的强音。同时,在对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批判,作家作品、儿童文学史以及地域儿童文学的研究等方面,2005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存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阅读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学生的阅读文类被明确指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散文、古诗等”。这意味着儿童文学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也有多项涉及儿童文学作品。但是目前。儿童的阅读正受到影视、网络等多元传媒的冲击.所以儿童文学阅读的氛围还未浓厚。那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儿童文学呢?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广泛吸引各方面作者创作优秀少儿读物,发掘扶植创作人才,特组织本次、也是国内首次网络儿童文学大赛,以庆贺“国际华文儿童文学网”网站的开通和首届“北京文学节”的举行。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认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首先,作为“儿童文学”根本属性的“儿童”、“文学”都是具有模糊义素的模糊词,这就使“儿童文学”内涵成为由两个模糊概念组成的集。其次,“儿童文学”的外延模糊。无论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文本,还是读者的范围,都是模糊的。这三重模糊又构成一个模糊集。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一是与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性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直觉的特点是形象的,它凭借心灵的力量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用以表现作家直觉感受的东西只能是意象,并且具有独特性。创作是形象而具体的,而儿童文学概念却是理性的、逻辑的。用理性的、逻辑的语言去概括形象的、极富个性化的创作,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理论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儿童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个理论家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也是难以做到的。这些就是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其根本原因,一是与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情形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二是在去除了儿童文学一切花叶的鲜活气息所得到的主干和枝的东西也必然是干巴巴的,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三是儿童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个理论家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不可能的事。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经过数百年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谭旭东认为,儿童文学是文化的建构物,儿童文学也成为多元文化的镜子,儿童文学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研究必然要走向文化诗学。王泉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童诗创作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出对“中和”之关的追求。谢毓洁认为,近代媒介与中国近代儿童文化关系密切。我们编发这组文章.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