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强,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指出:“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交往,儿童良好的品德形成也离不开交往。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关注孩子的童趣,从小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以研究《品德与生活》课堂中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为切人点,以“交往式教学”为主要活动载体,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以下是我们实践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因受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影响而导致的交往困难或交往不顺利。因此小学人际交往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增多,加之不良家庭因素、不良伙伴群体的影响,自身适应环境能力较弱,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不良交往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小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困扰着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儿童的同伴交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儿童同伴交往的经验不足,越来越多的儿童缺少同伴交往的能力,这些孩子长大后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困惑,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甚至犯罪的案例也时有耳闻,而家长对此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他人交往,特别是跟同龄人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同伴关系不良会使儿童失去很多对社会规则的学习机会,体验不到交际的快乐,而且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当今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在招聘和选拔人才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把一个人的交往能力视为重要条件之一。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交往能力,善于沟通,携手共进,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才能有效地应付各种挑战。具备了良好的交往能力,就等于拓宽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事业上也就多了几分成功的希望,生活也会愈加快乐、幸福。儿童期是培养儿童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同伴关系,重视培养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为孩子开拓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需要,也是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网络交往已融入儿童的社会生活,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儿童网络交往的类型、特征及意义阐释,揭示网络交往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与价值,分析网络交往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儿童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学会如何交朋友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一步,这对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对他们今后的人格发展、社会交往将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以美国哈特·米福林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出版的小学一年级社会科教科书和我国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为例,选取其中“交朋友”的内容进行比较,希望从两者的差异中寻求一条有效的教会孩子交朋友的途径,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中职学生健康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会制约他们的身心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引导中职学生关注自我人际关系良好发展、培养良好交际能力;教会学生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让学生在交往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交往能促使儿童社会化。儿童通过多种形式的人际交往,学习做人的必备知识、技能、思想和品德。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将来都要在参与社会交往中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发出“合作意识比创新意识更重要”的呼吁。由此可见,学生交往能力的高低,不仅对于将来走向社会,充分展  相似文献   

9.
陆萍 《教师》2013,(6):128-128
"交往是儿童发展的桥梁",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核心。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幼儿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人都乐于与人交往,正由于他们人际关系融洽,其工作绩效也较突出。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之路,职校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与周围的同学及老师友好交往,这样才能获得心理发展的雨露阳光,增进心理健康,获得智慧与良好品质。在与人交往中,是平等互惠,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居高临下,还是卑躬屈膝?是讲究信誉,还是过河拆桥?交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学问。遗憾的是,不少职校生人际交往意识淡薄,人际交往观念陈腐,人际交往能力低下。作为教育者…  相似文献   

11.
人际交往在儿童主体性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主体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其中,与同龄人的交往已被发展心理学家视为儿童主体性发展的精神家园。研究同伴交往问题,旨在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积极引导“同伴交往”,以促进儿童主体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芸 《考试周刊》2015,(50):187-188
现如今的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会对儿童长大成人后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可见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  相似文献   

13.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的社会性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重要.所以,家长和学校对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在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绘本的方式呈现,让孩子之间的交往在不经意间受到影响,利用游戏化的情景设计能使学生很快投入进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本文通过对同伴交往的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探寻了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背景】小学时期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儿童开始进行独立人际交往活动的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具体教育内容是: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本课以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线,  相似文献   

17.
徐勤玲 《家长》2009,(10):28-29
交往作为一项必要的社会技能,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作用。一个善于交往的孩子,容易被群体所接纳和认同,因而拥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相反,一个不擅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受到群体的拒绝和排斥而陷入孤独挫败的境地,从而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班级生活是儿童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是儿童体验社会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其社会化发展、品德形成的重要途径。班级生活的道德性直接影响儿童德性的养成和发展。学校只有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班级生活,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有道德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在儿童主体性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主体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其中,与同龄人的交往已被发展心理学家视为儿童主体性发展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化的必要途径,人们在交往中传递各种信息,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意志的激励和人格的健全。而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们所处的年龄阶段也正是交往愿望最为迫切的时期,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不仅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在幼教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们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因此,在职业中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更应重视幼儿教师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并积极探索提高幼儿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