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锦碧 《小学生》2010,(11):1-1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获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所谓“体验”,就是“体会和验证”,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什么是“科学素养”?有人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素养,有了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科学素养: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一个人有了某些科学知识如果不会应用这些知识,不知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得科学是不断探索、更新、应用知识的过程,不具备科学探索的能力,不善于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就不能说他具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科学素养”?有人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素养,有了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科学素养。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一个人有了某些科学知识如果不会应用这些知识,不知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得科学是不断探索、更新、应用知识的过程,不具备科学探索的能力,不善于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就不能说他具备科学素养。 科学索养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对科学知识(科学术语  相似文献   

6.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从学习科学的视角看,人的学习大致有三种模式:其一是获取模式(Acquisition framework):其假设是“人的心智是知识的容器”。因此,人的学习过程就是由自己或者别人往这个容器里装进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等着“获取”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传递”知识。有效学习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传授知识以及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它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只有领会课改精神,班级工作才会有新的突破。一、树立自信心,激发进取心,形成凝聚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别人的表扬与称赞,认为在同伴中很有价值,因此产生很强的自信心,自我价值取向很浓;二是学生自我树立信心,自己树立信心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那就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奋发向上的力量。本学期我除了让学生在“你真棒”、“你不错”等表扬声中树立自信以外,更注重让学生自我树立信心,如仍然…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一,“本”指事物的根源,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才是根本。现代教育对“以人为本”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以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等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渐为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和实践,他们正力求按这些新的理念组织教学。然而,科学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①教师对学生在科学课提问方面没有界定,造成学生所提问题范围过大;②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总想把自己思想完整展示,  相似文献   

11.
以皮亚杰认知理论为基础发展起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新的概念之前,头脑中已经有大量的、在日常生活基础上形成的相关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称之为前概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的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概念变化”正是基于此的一种教学策略,它通过对学生前概念进行发展、修正、改变等手段去建构完整的科学物理概念。其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韩跃平 《考试周刊》2011,(90):219-219
“做中学”就是让孩子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重视孩子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法国的索菲·雷米在进行“做中学”培训时曾提到“做中学”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自己观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表达出诸如“我认为,我想,我的观点是……”等。法国的“做中学”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动脑。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生怎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唯一的答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一、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内涵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种办法是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另一种办法是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就是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是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习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就是积极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内容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心理准备状态。二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课刚开设时,有许多科学老师对于“探究活动是否一定要有结论”这一问题,是有些争议的,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有没有“结论”都无所谓,只要有探究过程就可以了。诚然科学课非常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也就是“经历科学”或者是叫“体验科学”,但因为探究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的。是有目标的,若没有结论,探究活动的意义就得不到充分体现。科学课决不是不要知识。因此暂时的迷茫过后,绝大部分老师都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一般而言是需要结论的。其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有关“科学探究”的分目标中就要求学生“能住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相似文献   

16.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学习中的质疑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向教师或同伴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既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也是学生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更是关系到学生效率的关键,所以教师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于质疑的意识、善于质疑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1].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启蒙”规定了教育的层次。什么是“科学”,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规律。爱因斯坦说:科学就是探求意义的经历。如何学科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口号。因此,自然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有典型意义的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去发展能力,去感受体验,建立科学  相似文献   

19.
王玲玲 《山东教育》2003,(14):20-2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将科学探究作为理科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对现行理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学生“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地学科学”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过程中,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也就是在“做科学,提问题”的教学思想引导下,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使…  相似文献   

20.
所谓“过程教学”,就是在学习中以研究为主线,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联想:推理、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观点。这个活动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