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党提出的重大命题,其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实践底蕴、现实根据。从个体层面来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内蕴筑牢个体理想信念根基,培育个体高尚道德品质,塑造个体正确“三观”的必然要求;就群体层面而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意味着日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激扬人民精神动力,激发人民精神创造,实现人民精神世界质的飞跃和提升。新时代新征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能够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增添动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真善美是人类的终极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作为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以关怀人的心灵成长为基本宗旨、以提升人的德性境界为最高旨趣、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指向的教育活动,德育始终观照着人类的这一价值追求,并通过自身的人文关怀实践,体现和提升这一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要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精神是相互契合并统一为有机整体的。科学发展观是全新的发展方略,依法治国则是全新的治国方略。从法治精神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依法治国建设,二者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要,是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精神生活体现人的本质与发展方向,提供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与规范。必须采取提高认识,关注精神生活;完善制度,保证精神生活;发展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加强教育,提高精神生活的措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篮球运动的精神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娱乐观赏、竞争激励、动感审美、思想文化四个方面看,篮球运动一直与人的精神需求相伴随,精神价值是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数学精神的内涵特性和教育价值,数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才能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论商法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法的本位与其价值取向息息相关,二者犹如原因与结果之关系,商法的本位即“营利”决定了高效、安全、公平为商法的选择,而“利已不损人”则对商法的精神追求。我国的决定了高效成为众多价值取向之首选,本文是从法律规范的角度对商法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作了一番剖析,为我国商法应确立何种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邓小梅 《文教资料》2010,(26):137-138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从三方面理解: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终极目标,阶级斗争、革命、社会制度等都只是通往目标的途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方面协调发展。而且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即要保障民生、落实民主。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发展涉及政策设计和价值评价两个方面,前者是"实然"的问题,而后者却是"应然"的问题.究竟来看,经济活动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人的身外之物.生产力的发展本身也不是目的,它只不过是为了该社会中人的生活福祉提供物质基础.以人为本,关注入的生命和生活的和谐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后追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如何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价值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和制定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经济政策已经成为切身紧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文化精神是指新课程改革文化的实质与要旨,主要包括对人的看法和价值的重新认识,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彰显独立人格;对知识的再认识,重新界定知识;完善对教育的体认等方面。新课程改革文化精神构建的价值在于重新认识教育中的“人”,重新定位知识,再认识教育规律以及彰显教育公平等。但是,新课程改革文化精神构建却遭遇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一元性、教育行政化的强势存在、功利主义文化大行其道等因素制约。为此,必须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教育的去功利主义,正确处理课程改革中的多元文化,形塑契约文化,建立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支持系统以及参与课程改革人员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文化精神是指新课程改革文化的实质与要旨,主要包括对人的看法和价值的重新认识,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彰显独立人格;对知识的再认识,重新界定知识;完善对教育的体认等方面。新课程改革文化精神构建的价值在于重新认识教育中的"人",重新定位知识,再认识教育规律以及彰显教育公平等。但是,新课程改革文化精神构建却遭遇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一元性、教育行政化的强势存在、功利主义文化大行其道等因素制约。为此,必须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教育的去功利主义,正确处理课程改革中的多元文化,形塑契约文化,建立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支持系统以及参与课程改革人员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江泽民对人的价值论述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人的价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价值思想的提出,具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具有新的历史形势下的特定内容。着眼于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人的价值”有“属性说”和“关系说”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认为“属性说”立足于人的内在价值的角度,体现的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的属性;而“关系说”则立足人的外在价值,体现了对人和社会存在属性的肯定,二者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即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活价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活价值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支持的、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的一项国际性价值教育计划,其基本理念是认为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够学会新的生存技能,都有潜力成为具有爱心、热爱和平的人,并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中体现这些价值。为此,它提供了包括爱心、尊重、和平、合作、责任等十二种个人和社会核心价值,强调通过价值教育实现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铺平道路;生活价值教育在北京的教学实验表明,它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的思想、品格及作用的精髓和升华。通过分析周恩来精神的内涵,探讨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的周恩来精神的时代、文化和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需要与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力,具有社会性、无限发展性和丰富性以及积极能动性。价值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活动过程中生成、发展、创造和实现的,人的需要是价值追求的内在尺度。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合理的需要能满足并促进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完善。人根据需要的“内在尺度”进行价值追求,其理想境界就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可分为意识形态的精神生产与自由的精神生产两种形式,突出了精神生产的文化哲学意义.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体研究中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的精神文化价值是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一种克服,而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性创造则是其他一切劳动都向往的一种劳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对人文形式的精神生产(科学技术之外)的经济社会价值是比较忽视的.在经济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形式的精神生产的经济社会价值会进一步增大.问题不在于产业化的形式,而在于如何保持精神文化价值与经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明确"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价值旨归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的、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价值体系,其价值旨归是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规定,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现实的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身内涵。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旨归,才能使人们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9.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内在地包含科学精神;而科学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构成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社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学精神的缺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王志凤 《江苏教育》2022,(76):19-23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和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2022年1月,江苏省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立足江苏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注重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江苏品牌,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汇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政策合力。为此需要做到:德技并修,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多元协同,推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技术赋能,推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功能调整,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学历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