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边学边实验"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式教学模式》的一个子课题,笔者在参与此课题的研究中受益匪浅。首先,"边学边实验"课题的研究从根本上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另外,配套器材"学具盒"的广泛使用为课题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一切都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石金涛 《考试周刊》2013,(20):168-169
<正>2010年至2013年,笔者作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的核心组成员,全面参与了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通过实验,笔者认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评价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一、我校传统的评价方式及其弊端我校对学生采用"一分定天下"的评价方式。学生从高一  相似文献   

3.
林久利 《教育》2012,(24):39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而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因此,在教改实验中,笔者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现状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研究,形成了"参与—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在主动学习中参与教学设计、在理例学习中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师导引中探索课题设计、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调查研究、在见(实)习活动中学做行动研究、在交流共享中展示研究成果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悟教育研究的魅力,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享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调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要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看演示"为"动手操作",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数学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提升思维能力,并拥有创新的机会.数学实验是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习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优良的课堂教学情境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反作用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创设实验型教学情境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要在实验中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验,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例如,在进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及左手定则"的教学时,我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打破传统讲授、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实现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团结合作的新型教育方式,基于这一策略,本研究将"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法运用于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主要从实验后学生的身体机能变化和健美操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学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法优于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将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交流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还强调:"学生要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就充分表明初中数学的学习不能只依赖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还要适时、适量地渗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上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芳 《教学与管理》2012,(27):68-69
一、目前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研究现状剖析1.课堂学习参与度研究的理论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更加注重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许多研究者对于"课堂参与  相似文献   

11.
生理科学实验是一门融合了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三大模块的实践性的实验操作课程,旨在锻炼医学生的操作水平。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完成实验操作,促进学习自主性,广东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率先在生理学实验模块中探索重构教学过程,在机能学的实验中引入翻转课堂。经过教师实际上课感受反馈及分析前后两届学生的实验操作完成情况,在生理科学实验中运用翻转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操作明显改善,学习自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VRML技术的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实验教学的特点,对基于VRML技术的虚拟实验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并对虚拟模型的建立和优化、虚拟实验中的交互以及交互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访问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基于VRML的虚拟实验系统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双重推动下,高校实验教学正在转向混合式教学。在此背景下,文章构建了高校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并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化学实验视频评价量表、访谈的研究方式获取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重点探讨了混合式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与学习体验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式实验教学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技能;男生和女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操作技能提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混合式实验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更佳的学习体验,而积极的学习体验会正向促进学习成效。文章构建的高校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对于促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食品分析实验的综合技能,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在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中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提出了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创造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该课题在对教育技术学课程实验教学和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及学校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高等师范专业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了系统地设计和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丰富的实验教学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单一的实验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实验学习平台,以达到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增强学生的教育技术技能,从而提高师范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在对"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大量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以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2内容为素材,选择两个高一班级进行为期半年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验,在对实验结果从多个角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能力培养视角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教、学、考”几方面均存在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推行多向度的实验成绩考核方法、开放式实验室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压力容器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中,实验结论不易理解,缺乏深入研究环节等问题,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实验和仿真的结果数据交互使用、互相验证的特点,使得实验的结果能更加直观真实地展现,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更强。同时,利用仿真软件的开放性和软件内各模块易耦合的特点,将实验数据和实验装置的数字模型导入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结合现实工况,实现开放、更深入的多领域仿真分析。这种实验设计不仅可以强化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学生数值仿真技能和相关课程的综合理论实践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a problem-posing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mobile learning activities. Accordingly, a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n experiment on a local culture course has been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ree classe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southern Taiwan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One class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learned with the problem-posing-based mobile learning approach, while the other two classes were the control groups who learn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obile learning approach and the traditional problem-posing approach,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approach not on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but also promoted their local culture identity and group learning self-effic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