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下雨天,真好     
《教学随笔》2008,(12):26-27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风和日丽,电闪雷鸣……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而雨,恰恰是这些瑰宝中的精品,是大自然中的精灵,因此我特别依恋下雨天,可谓是"情有独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  相似文献   

2.
正下雨,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可是要说天上下"报时雨""动物雨""钱雨"等,你见过吗?另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彩色雨",你相信吗?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见识一下这些奇怪的雨吧!报时雨——天然闹钟最守时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一些地方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下雨,我们叫这种雨为报时雨。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个地方叫做土隆加贡,在  相似文献   

3.
<正>宋词在词史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在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全宋词》中,以"雨"作为意象的差不多有四千首。一年四季,无论是毛毛细雨还是倾盆大雨,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妙处,词人借"雨"抒情感怀,使雨从最为原始的自然物发展成一种文学意象。一、"雨"作为意象的发展历程在早期的估计记载中,有许多关于祈雨的记载,古人们认为是雨赋予了大地生命,而雨对农作物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诗词中,雨是有性格的,它们或大或小,或密或疏,时而细腻,时而柔美,雨落成诗,动人心弦。冯延的"清明雨"——"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鹊踏枝·清明》)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清明雨。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  相似文献   

5.
熊召政先生的《雨中登滕王阁》,引领我们走过了1453年的回头路。标题中有"雨",可文中真正写到"雨"的地方不多,不像苏东坡之《望湖楼醉书》,李健吾之《雨中登泰山》等写雨的诗文,通篇的文字都被雨淋湿了。而本文中只二三处点到雨,作者整篇文字都在侃滕王阁的变迁,发怀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6.
翻开任何一部宋词选集,我们都会大量地看到"雨"的飘洒,听到"雨"的声响,感到"雨"的情韵。词人们种种的志趣情怀,离情别绪,喜乐哀愁,似乎都随雨而来随雨而去。婉约也好,豪放也罢,又都何曾少了"雨"呢?"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周邦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等等,不胜枚举。虽说唐诗中也有"雨"的意象描写,但数量程度远不及宋词,当然表现的意境也颇不一样。笔者粗略检阅宋词  相似文献   

7.
英美人见面,不像中国人问对方吃了饭没有,而是经常谈天气。西方人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私事,而天气则是与人人有关的,谈谈无妨,所以人人谈,天天谈。谈天气离不开谈"雨",英语中有许多"雨"词和"雨"句。  相似文献   

8.
雨中探趣     
"淅沥沥——"我走出了学校,可是却发现下起了雨。雨是多么神秘的东西呀!我的名字在也有一个"雨"字,也许这就是我喜欢听雨的缘故吧。雨总是那么奇妙,有时像花针,有时像黄豆,有时还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次下雨了,我自然很高兴,于是约了几位同学去雨中寻"美"。听听雨的歌唱,触摸雨的  相似文献   

9.
<正>上完《雨巷》第一课时,一位同学问我,老师,这首诗歌为何以"雨巷"作为标题?我反问她,你想想看,从标题入手,从诗歌意境入手,从人物情感入手,你觉得,这些方面的内容与"雨巷"两个字有什么关联呢?我的反问当然是在具体地启发她的思路,开阔她的思维。学生说,从标题来看,"雨巷"两个字比较简洁凝练,生动直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从诗歌  相似文献   

10.
自己救自己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  相似文献   

11.
李宪乔喜写雨诗,所写雨既有愁雨、苦雨,亦有诗雨、美雨、禅雨。其雨诗笼罩着阴郁的基调和迷离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12.
韦庄身处于唐末五代之乱世,多次应试不第,又终身经历羁旅奔命之苦,诗中多描写行经见闻,抒发了伤时忧生的感叹。但因诗人多喜前人的清辞丽句,精神上又倾向于佛道,在心态上渐趋平和乐观,他的诗多撷取清新疏朗、色泽艳丽的自然景物入诗,因而韦庄诗在整体上呈现清丽风格。  相似文献   

13.
张问陶是清朝中叶乾嘉时代冠绝蜀中的诗人,其诗独抒性灵,讲求自然、天真。诗人一生四度往返京蜀,经长江三峡两次,沿途写下了大量吟山咏水、观风赏物之作,最著名的是摹写三峡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的诗歌,真切自然而空灵,极富艺术特色;其诗歌理论代表了性灵派的文学主张,与他的诗歌创作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14.
郭风散文诗刻意描绘准确而又单纯的形象,抒发强烈而又真挚的感情,同时又闪耀着深邃而又隽永的哲理光芒。在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缘情造境,寓理于境,使形象、情感与哲理有机契合,创造出了清丽幽雅、含蓄隽永的"郭风式"散文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雨这一自然事物到了唐代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唐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王维、杜甫和李商隐笔下“雨”意象的不同特点,以窥见唐诗的发展历程,发掘“雨”意象的运用在盛唐到晚唐诗歌流变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赤水河一带的奇山秀水蕴酿出了茅台美酒.西南巨儒郑珍旅经仁怀,美酒佳酿让他赞叹不绝,写下“酒冠黔人国”的名句,而酿造出美酒的奇山秀水更令他惊叹不已,在其诗篇中浓墨重彩地将山水之美及其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李白一生四上庐山,与江西的名山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寓赣诗不仅形象地记载了李白诗风从飘逸走向沉郁的过程,而且集中地反映了他从学人误为政治人的遭际的尴尬和精神的痛楚。756年的再寓赣地,致使李白经验了人生的和精神的巨大跌落,在学上则表现为浪漫性和怨愤性的矛盾结合。李白遭受迁谪,始于江西,终于江西,因此,李白寓赣诗与其迁谪情怀是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18.
端木国瑚是丽水青田藉文化名人,一生著述颇丰。其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诗、怀古诗、咏怀诗、悯农诗等。其山水诗别具特色,自然优美,清丽朴素。其诗歌创作反映了端木国瑚生平经历和情感,体现了其冷峻清丽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9.
大凡伟大的悲剧之所以能成立,就在于它没有解救之道。对于海子而言,他短暂的生涯中,实际走的是一条“不归”的诗学道路,即从对神圣乡土的怀吻到逃离现实的逼仄,从原始赤贫的生命冲腾而起直面内在生存的爆裂。在这条不归路上不断地闪现着弥散于大地的美学风景:乡村神圣、逃亡冲动、原始主义和内在爆裂。这些风景就是潜隐在海子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诗歌与音乐是姊妹艺术,到了唐代诗歌和音乐更是水乳交融。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他的诗除了具有唐诗的押韵、节奏、音调等语言上的音乐美外,还创造了许多音乐形象,具有音乐美的意境。在他的诗中,他能把多种声音组合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曲交响乐。他还善于把声音与景色有机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有声画。他最擅长把动与静结合在一起,以声衬静,创造出空灵寂静的妙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