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儿童“100种语言”中,儿童的每一种声音都充满了童趣。作为非真实的表达,“代声音”即是其中一种。本文拟通过探索儿童“代声音”背后的意义,为幼儿和谐发展之教育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儿童语言中个体量词"个"的运用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方向,本从儿童语言中个体量词“个”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及与成人量词语言使用的比较,探究了个体量词“个”在儿童口语中的习得机制、习得特点。  相似文献   

3.
叙佩和哈文尼斯(Super,C.M.,&Harkness,S.)在跨文化研究中提出了“发展的小生境”这一概念,他们强调个体所有的发展都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在其理论中,“发展的小生境”是一个系统,它涵盖了影响个体发展的三个子系统,它们是:(1)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由文化决定的抚养和教育儿童的主流方式;(3)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三大子系统共同作用于个体,它们包围着、促进着、滋养着、约束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4.
奥尔夫音乐治疗的活动方式有以下四种:(1)声音(或口头)练习,即发声,唱歌。(2)乐器的运用。在音乐治疗中更多的是强调个体的参与,而不是音乐的完整性。(3)肢体运动.是指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奥尔夫的活动方式有拍击、跺脚、捻指、跑、跳、摇摆身体等。(4)语言的练习。在本研究中选用两名儿童作为被试。两名患儿经诊断,在其行为特点上都呈现出孤独症症状。  相似文献   

5.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称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研究资料显示,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只表明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七,声音则占所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三十五,而剩下百分之五十八的内容就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即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以此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态势语,又称“情态语”、“人体语”、“肢体语言”等.它是通过人的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辅助形式,是一种“伴随语言”,具有完全的可见性。  相似文献   

7.
华洁 《儿童音乐》2015,(3):67-71,66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手势是人体最重要的无声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最简洁的方式。在歌唱教学中,有时用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意境,通过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明白,并加深体会。本文倡导的"手势互动"是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利用互动的手势诠释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声音美、韵味美。这种手势源自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意境,让师生  相似文献   

8.
“耳聋的基本剥夺不是声音,而是语言的学习。”(Meadow,1980)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指出:“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先生指出:“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开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运用手势、幽默与微笑对学生启迪思维、陶冶性情,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谨从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结合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摭谈手势、幽默与微笑等人体语言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绘声例说     
高明的作家在创作中不仅能捕捉到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且能借助声音渲染环境,表现主题。描绘声音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一、运用拟声词描摹声音如春雨“沙沙”,泉水“丁东”,流水“潺潺”,蜜蜂“嗡嗡”,小鸟“叽叽”。即使同是写人的笑声,因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的不同,有时用“哈哈”,有时用“嘿嘿”,有时用“格格”。拟声词选得好,拟声的效果就佳。例①: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鲁迅《社戏》)作者用拟声词“咿咿呀呀”表示所唱的内容,可见唱词的枯燥单调…  相似文献   

11.
班华 《班主任》2010,(7):15-16
中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按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第6卷)》的解释,“重要他人”是“对个体自我发展(尤其是在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即对个人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群体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将日益密切与增多,而其中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更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英语手势的形状、含义及适用场合,从而正确地使用它们。1.“O.K.”手势(The“OK”Sign)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这样一种手势:拇指与食指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先生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说道:“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但事实上,我们在看外国电影或外国电视片时,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人物用手代替说话,以表达某些特定的意思。可见手势语言在约定俗成的情况下也能起到语言交流的作用,有时还显得更加含蓄、幽默,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下面介绍几种使用英语国家的人们的常用手势,希望对帮助我们看懂外国影视片会有~定的作用。用食指和拇指构成圆圈成‘勺K”状,表示“好极了”或…  相似文献   

14.
“全语言”(Whole Language.也译作“完整语言”“整体语言”和“全语文”等、是一种以儿童本位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语言教育理论.涉及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主张语言学习“回归真实的环境.将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带到教室中来”.“并以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字作为教材.以交流和意义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强调由学生主动参与。并遵循教学内容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看到整体.然后逐步挖掘教学内容.并且每一部分的学习都应有意义.而不是无意义的机械操练”。  相似文献   

15.
结合语义,语法方面对“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的研究成果,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该语言现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是怎样由一种潜性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现象的:一、潜词义的显性化;二、潜性功能的显性化;三,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16.
一、“三维循环模型”的理论依据和含义 成人学习语言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其一是通过熏染和陶冶获得,类似于儿童获得和培养(develop.)母语能力的过程;其二是有意识的学习获得,即有意识的课堂上的教与学(Classroom instruction)。通过熏染和陶冶中获得的语言知识是潜意识的(subconscious),而通过有意识的刻苦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是显性的(dominant)。通过熏陶获得的知识讲究的是隐性意识的培养,通俗的说就是对外界声音、词汇等的吸纳,  相似文献   

17.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借以达意表情的沟通手段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这种无声语言即是肢体语言,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身势语,包括手势和面部表情,被用于无数微妙和复杂的方式交流。如今,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教学、调查等。恰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提高交流的程度,而不当的肢体语言则会破坏交流。有时,肢体语言,或者换句话说,非语言比语言更有用,更有效。本文首先介绍了肢体语言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肢体语言的特点、种类等。然后主要介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补关系。根据研究,肢体语言也是课堂上的一种交流方式。最后阐述了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来提高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生涯”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这种状况不利于“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其实,“生涯”概念无论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在两种意义——广义和狭义上使用的,所谓广义的生涯,是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的时空中所经历的以接受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所谓狭义的生涯.既可以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段生命活动的时空里所经历的以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也可以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生命活动的时空里所经历的以非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生涯”是有方向的,所以是矢量而不是标量。正因为它是矢量,我们才可以进行诸如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乃至整体生涯的规划或培训。  相似文献   

20.
姜红 《早期教育》2007,(5):16-17
所谓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基于肢体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的特点,我们在指导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了“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