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艾略特的早期诗篇《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一首运用反讽的杰作。通过新批评的细读法,该文分析了反讽在该诗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了普鲁弗洛克身上和西方现代社会里面的反讽特征,即反英雄、反崇高、反爱情和反复活。  相似文献   

2.
介小玲 《文教资料》2006,(26):59-60
艾略特的《荒原》以其思辩力量震撼着诗坛。作者用思想的锐利目光去观察和沉思整个人类与人性,展示了深沉的意蕴。这其中,形而下的意蕴层,是诗作中通过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传达出的比较明确、具体的情感和观念;形而上的意蕴层则超越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是带有全人类性的、永恒的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体现了审美意蕴的聚光点。  相似文献   

3.
艾略特的早期作品《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出现了很多意象,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突破常规,给人以非常新奇的印象。很多意象都与城市相关,展现了失去目标的城市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诠释了现代人精神空虚,生命耗费在“咖啡勺子”中而寻求不到任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的《荒原》是诗歌嗲上最难解读的诗作之一。该诗难以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容量大和反传统反理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根据欧美现代派诗歌注重“意象性结构”的特点,从意象系统入手去解读《荒原》,该诗中交织着“枯萎”、“死亡”、“情欲”、“再生”四个意象系统,它们使诗看似零乱无序的“章句”与作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拈连起来了。由此入手的解读,可以避免传统的感悟式或诠释式解读可能引起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以T.S.艾略特的早期诗歌中的抒情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戏剧独白的手法、以及融入其中的"非个性化"诗学理论的分析,揭示出其抒情主体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荒原》中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原》被誉为现代诗的里程碑。意象是该诗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它们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看似彼此无涉,实际上都有着或隐或显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围绕和深化主题的意象网络,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理念,艺术地反映出"一战"后欧洲衰微破败的客观现实和混乱无着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7.
艾略特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时间”不仅是表达主题的手段和技巧,而且以主题内容的形式出现于叙事过程之中,以揭示主题思想。艾略特借助普鲁弗洛克的内心独白,将有限的现实时间下人物的心理过程投射于他的意识反映上,形成了广阔的叙事时空,并通过对“时间主题”叙事功能的揭示与运用,呈现以普鲁弗洛克为代表的现代人的内心状态和生存环境,反映西方人日趋严重的异化感。  相似文献   

8.
试论《荒原》中的水的象征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纷繁的典故、复杂的象征、多层的意象以及繁杂的结构使《荒原》的意义幽深含蓄、晦涩难懂。本文分析该诗中的水的象征意象,力求展示诗人所赋予这首长诗的主题,让读者从清晰的脉络中看到这首貌似杂乱无章的长诗的整体性,看到西方现代文明的荒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精神的幻灭,更深切地领会这首诗的旨意所在-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赵志慧 《考试周刊》2009,(29):34-34
《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作,在该诗中,诗人借古讽今,对一战后西方文明的衰落、道德的沦丧、信仰的丧失及精神的死亡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对百无聊赖、庸俗麻木的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召唤人们从荒原中看到新生和复活的希望。《荒原》展示了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本文对该诗以章节为顺序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同为爱情诗的《上升的太阳》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分别是邓恩和艾略特的重要诗作。两首诗在诗体形式、写作技巧、意象使用和主题表达上都有可比较之处,发现两诗之间的异同既可以理清两位名家诗艺上的传承,又加深了对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情歌还是挽歌──漫谈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郑启梅,周泓《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现代派诗人艾略特(1888—1965)的早期优秀作品。该诗于1915年发表在芝加哥的《诗出》杂志上,后来收人《普鲁弗洛克及其观察》(1917)诗集中。这是一首象征派的诗...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因其用典庞杂、意象繁复,被称为“有名的难懂的诗”。本文从造成文本艰涩的多处典故入手,通过对其艺术模式的三个层面,即象征模式、整一现和堕落与拯救等的分析,以期较为深入地破泽《荒原》的艺术密码。  相似文献   

13.
李慧 《文教资料》2013,(5):12-14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由于早期受到玄学派影响较深,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奇思妙喻使诗歌言之有物而不失幽默感,同时也达到了他所提倡的非个人化的效果,并且增加了诗歌的新颖性,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一诗中艾略特运用的奇思妙喻及其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民间情歌意象是民众充沛情感的骤然间释放 ,是人性的张扬 ,爱的放纵 ,是创造主体自由创造精神的产物。其总体特征 :一是内容表现上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 ;二是口承文本内“人性”的彰显 ;三是神话、传说、民俗因子的熔铸化用 ;四是爱情主题下诸多母题的巧妙置换。其叙述结构是以抒情为重心来安排 ,而结构本身功能的多重性、意义的含蓄性则使意象更加朦胧、迷离、可爱。  相似文献   

15.
小说《红字》中的荒原意象被赋予了罪恶和自由的二元对立的双重意义,使作品获得了不朽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客家情歌在表现客家人的婚恋情感的同时,组织了具有广泛性、直观性、情感性的意象群。 本文意图对此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杨素芳 《海外英语》2012,(14):192-195
该文试图采用新批评理论对艾略特的名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反讽,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法的运用进行解读。通过在诗中大量运用反讽,诗人更好的表现了诗歌的主题,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对此手法的解读可帮助读者更好更清楚地理解整首诗,并欣赏其中的语言艺术特色和现代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战争不仅毁灭人类的物质生活,更多地摧毁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人类生活在一个了无生机的荒原中.试图通过死亡已成为一种愿望、寻求复归之路、荒原重生三部分,来获取拯救荒原的秘方,即人类及人类永恒的爱是荒原重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孙靖  林蕾 《台州学院学报》2013,(5):46-49,54
艾略特的《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有两个主题:爱情和时间。其时间主题一方面表现为现实时间的抽象化和普遍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心理时间的共时性;时间主题的特点消解了爱情主题的单纯性,并使之泛化从而成为对现代社会人生意义的拷问,这首诗便超越了传统诗歌的模式,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首诗中,诗人T.S.艾略特通过运用意象、象征、比喻、典故等手法,并大量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将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复杂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描述的是一位胆怯的中年男子想向一位女子求婚,但一直犹豫不决,不敢向对方表达他的爱情。本文试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病态的社会使得普鲁弗洛克陷入想爱却不敢去爱的境地;另一方面是普鲁弗洛克的胆怯和优柔寡断的性格使得他敢想而不敢做。他的恐惧,犹豫和一再拖延的行动使得他的爱情梦幻最终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