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2.
夏衍同志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文艺大师,也是一位贡献巨大的新闻工作大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受着我们新闻界后辈的敬爱。从抗战开始的1937年起,到1949年中,有12年时间,他主要从事新闻工作。那时报纸是主要的舆论工具。夏衍同志作为一个老党员,受命通过报纸,扩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救亡日报》是夏公主持的第一张报纸。于1937年8月间在上海出版。它广泛刊登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战言论,全力宣扬抗日救亡斗争,是当年上海最突出的抗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受局势影响,内地许多著名报纸和报人纷纷南下赴香港复刊或创办报刊,继续进行抗日宣传,从而使得香港报业迅速发展。弹丸之地,竟有30多家报纸同时发行,将香港地区报刊的团结抗日宣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地报纸迁港出版或由报人到港再创刊的主要报刊有:1.申报原在上海出版的《申报评1938年1月15日迁往武汉出版,后考虑能否在武汉长久,马荫良、俞颂华等《申报注持久又将《申报》转辗香港,于3月1日发行了《申报》香港版。社址在云咸街79号,督印人为聂志场。该报在发…  相似文献   

4.
(一)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抗日战争中长期躲在峨嵋山的蒋介石,马上开始了抢占抗战胜利果实的反革命活动,其中包括对舆论阵地的抢占,尤其是对上海的舆论阵地,更是垂涎已久。蒋介石亲自审批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拟定的《上海敌伪报纸及附逆报纸处置办法》,并对如何处置《申报》《新闻报》作过多次指示。《申报》在抗战初期上海沦陷后,曾表示报格不可辱,拒绝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新闻检查,迁至香港、汉口出版。但均因营业不振而停刊。迨至上海洋商报纸盛行之际,《申报》  相似文献   

5.
国内新闻界     
《华商报》创刊55周年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老报人于去年11月15日在广州聚会,祝贺香港《华商报》创刊55周年,复刊50周年。《华商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纸,由廖承志、夏衍、范长江、廖沫沙等人筹办,40年代在香港两度出版,前后4年6个月。该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在重庆的《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封闭后,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  相似文献   

6.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在香港生活过、工作过的人,对于香港的回归,更有不同的感受。 解放前夕,我在香港办过三家报纸——《星期报》、《周末报》和《文汇报》。《星期报》出了一期就停办了。《周末报》和《文汇报》办的时间要长些。 《周末报》是夏衍同志提议办的,我在香港做着《文汇报》和《周末报》两个报的总编辑。好在那时年纪轻,精力足,可以应付。当时我经常用“吴士”将军的笔名在报纸上发表军事评论,在香  相似文献   

8.
夏衍是一个卓越的剧作家,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夏衍又是一位久负盛名的新闻工作者。这一方面,也许有的同志就知之不多了。夏衍的新闻生涯,是在战争年代开始的。一九三七年我国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的协议,周恩来同志决定让夏衍协助郭沫若创办一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取名《救亡日报》。当时,夏  相似文献   

9.
香港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总称传播媒介。香港传播媒介,最早从1841年发行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公报》,1858年出版第一份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开始,1928年香港广播电台成立,1957年“丽的呼声”电视台创办,到1967年无线电视台播映,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香港传播媒介以最快速度捕捉和传递信息,将香港、中国内地以至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迅速传给香港市民。由于多是商业性经营,主要依靠自身的收入维持生存与发展,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香港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与中国内地的关系,许多知名的国际通讯社、行销全球的报章和海外广播公司均派员进驻香港;多家国际新闻机构在香港设立分社或办事处。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8,(7):47-47
《每日译报》的前身是《译报》。《译报》于1937年12月9日创刊,由夏衍主持。当时上海已经沦陷,所有的中文报纸,除汉奸的《新申报》外都被停刊。为突破日伪的新闻封锁,方便报道有关抗战的消息,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便创办了这份专门刊载译文的小报。《译报》上刊登的新闻及言论。均译自英、美、  相似文献   

11.
《上海壹周》创刊于2000年10月12日,原是由上海的一张机关报——《上海文化报》改版而成。刚划并过来时,报纸只发行6000多份,人员十五六人,同时还负着60多万元的债务。但改版成《上海壹周》一年后,报纸就开始了赢利,经过两年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现已突破20万份。更重要的是,在其目标市场中,已经建立起品牌个性和形象,和上海的其他两份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星期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2.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新闻的发展和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经济新闻发展史简介 我国经济新闻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7年10月创刊的《香港船头货价低》(也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报纸),而在老一代人中留下印象的著名经济类报纸,则是1893年上海创刊的《新闻报》,该报被称为“柜头报”,因为上海的众多店铺都订这份报纸,供自己也供顾客阅读。  相似文献   

14.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这段时间,上海除外文报纸(如英文《大陆报》、日文《改造日报》等)、小报(如《铁报》《飞报》等),以及一些专业性报纸(如《粮食日报》《烟业日报》等)之外,先后大约出版过二十多家日报、十多家晚报,堪称上海报刊史上报纸最多的时  相似文献   

15.
关于桂林救亡日报,郭老在《洪波曲》有这样一段记载: “救亡日报社的朋友们到了桂林本来打算立即复刊的,但因经费无着,地方上的当局也无意帮忙,以致虚悬着。我扭着陈诚,向政治部要津贴。他很勉强地答应了每月津贴二百元。这津贴的数目虽然少,然而是中央机关所津贴的报纸,对地方党部的麻烦也就是一副挡箭牌了。同时又由夏衍到香港去筹了一笔经费,于是这份文化人的报纸便在翌年元旦又在桂林复刊了。——这报纸是在两年之后,张治中做  相似文献   

16.
正夏衍,原名沈乃熙,190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曾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夏衍创作、改编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法西斯细菌》,电影剧本《春蚕》《狂流》《上海二十四小时》《革命家庭》《林子铺子》,报告文学《包身工》,散文《野草》等,其作品集中编纂为《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  相似文献   

17.
对外宣传如何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服务?云南日报主动走出国门搞外宣,在省委高度重视下,1996在美国出版了第一个海外新闻专版———《国际日报·今日云南》。一年之后,又分别在香港大公报、上海新民晚报美国版、澳大利亚《澳洲新报》、法国《欧洲时报》等报纸上,创办了《?..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8日,香港又一张报纸问世,这就是香港东方报业集团斥资20亿港币新出的《太阳报》。这张报纸企以年轻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每张报纸五到六叠,约100多个版,仅售价两元。报纸出台前后,充分造势,“太阳”一出,顿使香港报界风起云涌,危机再现。曾几何时,《苹果日报》即是以廉价出售报纸,在1995年时挑起报纸减价战,而使香港报业竞争加剧。壮阳报》问世,无疑给本就在生死线上挣扎的香港报业雪上加霜。“东方”创办出版《太阳报》.就是对着“苹果”来的。香港现有中文报纸12家,据有关方面分析,东方集团和苹果集团约占整个报业…  相似文献   

19.
《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版本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全书不过7万字。这本小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写于1961年,出版于1978年。众多读者时隔20年后,仍记起这本科幻小说,使我十分感动:1998年,先是上海《青年报》“记起”了《小灵通漫游未来》“二十周岁”,来电约我写了《从“小灵通”开始的未来之旅》一文,接着上海《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凤凰”中文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青年报》等十几家报纸、电视台、电台推出了回顾《…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上半年在香港生活、工作了四个半月。一开始去对香港的报纸很感兴趣,如《东方日报》、《明报》包括《苹果日报》等,经常刊登一些内地看不到的新闻。但日子久了,也开始厌倦香港的一些报纸,因为娱乐新闻、八卦新闻之多、之滥,也是令人不堪忍受的。每天一百多个版面,竟然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对新闻的欲求),有些该登的新闻不登,比如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